再辯「經學已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陳生:汪應辰《桐源書院記》說:「是心即書室也。吾能潔修神明之舍以讀吾書,則《論》、《孟》、《庸》、《學》之四書不在方冊,在吾丹府之中矣;六經子史之旨趣不在篇簡,在吾靈臺之內矣。」經學有沒有死,看你的表現咯。

天心:不正確。經學不因我而存亡。我沒出生,經學也存在著。我死掉,經學也不因此死亡。

陳生:沒有這種經學,經學是依附人的解釋和受影響之後的實踐而存在。

天心:就比如朱子好了,難道朱子死掉經學就死掉?沒有朱子還有呂祖謙啊。

陳生:朱子死了,但他的經學影響學生,所以繼續活著。

天心:沒有呂祖謙還有陸九淵啊。

陳生:但是會消散,因為沒有作用了。

天心:你這是縱的看,我這是橫的看。

陳生:經學在今天就是幾乎沒有作用了,剩下文本罷了。

天心:哪個時代都是,難道孔子那時就很有作用?要是經學有很大作用,幹嘛到處跑、到處游說?

陳生:孔子時無經學,經學是後來確立的。

天心:你是今文家,我是古文家,原來就是這麼簡單。

陳生:沒有甚麼家,如果一切剩下形式,那麼連基督教的神的信徒們也就只是Cosplay罷了。

天心:經學什麽時候真正成為內涵了?

陳生:那經學只是形式嗎?那不就是徐復觀說無思想的經學?

天心:在實踐的時候。可是每朝的實踐又不同,而且不完全等同先秦的實踐。這就是損益而已。

陳生:他的同一性和不可取代處是?

天心:沒有,只有相不相信而已。就連普世價值也沒有不可取代處。民主、科學、自由、人權也都是這樣,相不相信而已。

陳生:不可取代,或者說不可迴避,必須必需在哪裡?

天心:沒有任何一種學說是必需的。你不相信民主,誰能強迫?經學也是。

陳生:你還是不明白。用劉XX(教授)的話來說:「我覺得現在可以看的東西太多,現代人甚至可以從電影,漫畫中汲取他們需要的知識和認知。經典的意義何在?為什麼是《春秋》?」那我們都去看小王子就好,不然蠟筆小新也不錯,甚至櫻桃小丸子都有一堆理學內涵的名言。

天心:難道所謂經學時代,意義是考試?經本來就是讀到心裡有意義,有沒有考試或經以外的東西有多少,這重要嗎?論證經的意義,這是沒意義的。因為不相信的人就不認為有論證到。

陳生:那非經不可的地方是什麼?經可觸發的意義,只有經才可以嗎?

天心:你這些問題,不見得在「經學時代」找到你會滿意的答案啊。我自己實行過,覺得可行、有理。

陳生:你這個回答是套套,不見得有滿意的答案,不代表沒有答案。再者,效果有比較好嗎?相信的立基點是什麼?

天心:有啊。比如小孩問你:為什麼要有禮貌?你會怎樣回答?就是「敬」,對那個人心中存有敬,外表自然就有恭,這就是禮貌的來源。

陳生:有理可行的太多了,根本沒有回答到。

天心:對啊,但不能因此說經學已死。答案是有的,但你不滿意。這就是相不相信的問題,而不是有沒有答案的問題。

陳生:文本在,但就是死了,即使有影響,也是幽魂式的。

天心:這樣的定義底下,經學根本沒存在過,所以不用談。

陳生:基本上經書可以觸發的,太多替代物了。這些替代物的創作者也不見得需要依靠經來創作。經的效果也沒有比較好。

天心:漢代也可以信讖諱,魏晉也可以談玄學,唐代也可以談佛學,有理可行的從來不少。

陳生:相信是個人的事,可是如果只在個別人身上,且沒有具備普及他者的特質,那這東西基本精神死了。

天心:個別是多少個?所以我就說,經學從孔子那時就死掉啦,談什麽?三年之葬連自己學生也普及不了。對的,經學對你來說已死了。對歷代所有不信經學的人都已死啊不是嗎?因為對他們來說沒有意義。所以你不如說說看經學在什麽時候不是已死?

陳生:是的,但這種思想史的寫法,只是凸顯各朝特色,這些特色並不影響經典的連續和經學建構的過程。你舉這些例子也很好,恰好可以讓你想一想,為什麼經過了這些思想特色的朝代之後,經學還在?為什麼現當代就不行了?他本來就是一個動態,不是孔子刪經時就存在。立經書博士時才有稍微成形的經學可說。

天心:所以就是考試作用嘛,他們有論證經的不可取代性?

陳生:那這些考試已經廢除了,經學已死。

天心:經學家是很會考試的人?你這個定義很有問題啊。

陳生:古人治學為己,但現實世界人是不可能獨立而不涉及他人的。經的意義,對個人來說,怎樣都可。但如果是封閉性的,那對現代人來說毫無意義。

天心:毫無意義是因為不用考啊,可是經學的意義本來就不止於考試,不然為什麽有些著作可以歸類為專為科舉考試而寫,有些卻不是。而經學家是列出治經的人,而不是把列代狀元、考試專家都算進去。因為經學本來不是只有考試的意義,不然經學、經學家與經學史的定義就無法呼應。你上面講的是考試制度,不是經學。那個考試制度已經死了,但經學沒有死啊。意義的問題還是一樣啊,相信、實踐就有意義,不相信不實踐就沒有意義,這不只是現代人,古人也一樣。按你說的:設經學博士的時代,經對那些無業遊民、白衣秀士、和尚道士一樣毫無意義,任何一個時代裡都會有人認為經沒有意義,那又如何呢?像憲法是公務員考試必考,但我沒有要去當公務員,憲法對我來說毫無意義,但這不能論證憲法毫無意義。何況經的意義已經深入我們的文化之中,我上面問你禮貌的問題,就是說明這個問題你非得回到經不可,可是你不回答,那當然就沒意義啦。

黃生:你們還需要學習神學,你們談的就是護教學談論的問題。

陳生:禮貌與否,當然和經無關係。我們的文化和經的聯繫更可以說沒有直接關係,即使有,也是後來牽扯上去的為多。至於你用憲法來比,你可以明白憲法立於一切法之大本。但是經在今當代並沒有這樣的權威性,所以類比無效。這些不是我個人對經的意義的質疑,而是反經者對經的存在的意義的疑問。結論:廢經。

天心:同樣的問題,大家前提不同,當然不一定有效。所以這個問題也沒有結論可言,你定義的經學已經死了,我定義的經學還沒死。

avatar-img
29會員
888內容數
曾在書山當看官,屢沉酒海作醉鬼。 蘭臺覓路入淨土,息交絕游是深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心居 的其他內容
天心:「上帝已死」是什麽意思?信仰上帝的宗教繼續存在,可以推翻上帝已死的論述嗎?我初步想法是假如按照尼采對「上帝」的定義,那麽這個「上帝」當然死了。但是這有什麼意義?我也可以對「上帝」下定義,然後我就說「上帝」並沒有死。 沒有意義是在於我都先給那個對象框好範圍,那我的描述自然正確。簡而言之,先射箭再
陳生:孫(教授)在本週和我們說某個老師(陳研究員)說中央沒有做經學的。孫不認同,陳堅持。陳認為思想非經學。感覺陳把清學當經學。
天心:「上帝已死」是什麽意思?信仰上帝的宗教繼續存在,可以推翻上帝已死的論述嗎?我初步想法是假如按照尼采對「上帝」的定義,那麽這個「上帝」當然死了。但是這有什麼意義?我也可以對「上帝」下定義,然後我就說「上帝」並沒有死。 沒有意義是在於我都先給那個對象框好範圍,那我的描述自然正確。簡而言之,先射箭再
陳生:孫(教授)在本週和我們說某個老師(陳研究員)說中央沒有做經學的。孫不認同,陳堅持。陳認為思想非經學。感覺陳把清學當經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學會在沒有你的歲月 沉澱你我今生的故事 開端 你迎接我 末端 我離開你 你陰霾的靈魂在故事 渡過最深的思念生活 是吧 學庸2007.05.07/21:51 作品號03-0404-03
Thumbnail
生命留存一團謎 解不解兩相矛盾 我很好奇從彼時到此時 究竟 時間刻痕有多深 人世變遷有多大 滄海可美如今成桑田 信過的美麗 心中的永恆 學庸2006.08.31/14:28 作品號03-0282-03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中華逸事,路人皆知,文字內外,進退有度。 言多必失,適而可止,畫上句點,曲終人散。 昔日無怨,今日無仇,他日相見,形同陌路。 人在江湖,思想解放,道路不同,不相為謀。 我和中共的故事從此結束了,在文字演化的世界裡,我給了自己限制令。當然我的生活不只這些,我思考下的中國,文字記憶裡除去中共,中
鎮不住世界,管得著自己。 登不上萬重山,可演千字文。 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見文字獄。 二千五百年一逝,世界再不見文字獄了,我們的確在進步了。頭腦靈活轉念之下,我可以隨意而安,是不需要執著的。
困斃,行棋者,無處可動,判負。 化險,渡河人,有驚無險,得生。 困斃,修行僧,犯戒失德,出門。 化險,小說家,筆鋒妙轉,得道。 在文字凝聚能力裡,每一段的精妙都有它的故事在其中。知道文字不知道真義,我覺得這就不是次生思考。出家人其實可以有現時報次生思考的,不是破戒出門。
Thumbnail
     心經是一本文字簡要,內容豐富的佛教經書,也是理事圓融,知行合一,理論和實踐性很強的妙文,歷來注釋很多,各出手眼,發揮妙義,有以唯識理論解釋的;有以華嚴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觀融會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論的。但總的都不離一實相印。                此經雖僅二百六十字,卻是諸部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學會在沒有你的歲月 沉澱你我今生的故事 開端 你迎接我 末端 我離開你 你陰霾的靈魂在故事 渡過最深的思念生活 是吧 學庸2007.05.07/21:51 作品號03-0404-03
Thumbnail
生命留存一團謎 解不解兩相矛盾 我很好奇從彼時到此時 究竟 時間刻痕有多深 人世變遷有多大 滄海可美如今成桑田 信過的美麗 心中的永恆 學庸2006.08.31/14:28 作品號03-0282-03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中華逸事,路人皆知,文字內外,進退有度。 言多必失,適而可止,畫上句點,曲終人散。 昔日無怨,今日無仇,他日相見,形同陌路。 人在江湖,思想解放,道路不同,不相為謀。 我和中共的故事從此結束了,在文字演化的世界裡,我給了自己限制令。當然我的生活不只這些,我思考下的中國,文字記憶裡除去中共,中
鎮不住世界,管得著自己。 登不上萬重山,可演千字文。 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見文字獄。 二千五百年一逝,世界再不見文字獄了,我們的確在進步了。頭腦靈活轉念之下,我可以隨意而安,是不需要執著的。
困斃,行棋者,無處可動,判負。 化險,渡河人,有驚無險,得生。 困斃,修行僧,犯戒失德,出門。 化險,小說家,筆鋒妙轉,得道。 在文字凝聚能力裡,每一段的精妙都有它的故事在其中。知道文字不知道真義,我覺得這就不是次生思考。出家人其實可以有現時報次生思考的,不是破戒出門。
Thumbnail
     心經是一本文字簡要,內容豐富的佛教經書,也是理事圓融,知行合一,理論和實踐性很強的妙文,歷來注釋很多,各出手眼,發揮妙義,有以唯識理論解釋的;有以華嚴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觀融會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論的。但總的都不離一實相印。                此經雖僅二百六十字,卻是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