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經學非文非史非哲」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陳生:歷史系的人就是笑我們在做讀書心得,他們說我們就是翻譯,寫一下說什麼罷了。

天心:那就笑,不要管他。

陳生:某人離開中文系去哲學系就是覺得我們很純心得,認為毫無意義,瞎扯淡。

天心:叫他去看《五經正義》,就是翻譯。去看《通志堂》(經解),就是心得。漢學是翻譯,宋學是心得。

陳生:他說的話不全錯的,後面就是自己說自己爽啊,沒有證據。

天心:哪個系不是,是說完自己不爽的?

陳生:也不是說他們的批評沒有意義。我們可以更好。當然某些時候一兩句的心得也是需要很大的積累才可以說得出來的。

天心:不過我倒覺得中研院應該成立個經學所,經學非文非史非哲。

陳生:有意義嗎?都快沒人研究了。

天心:意義是由研究者建構出來的。

陳生:想太多。現在大專院校有個趨勢,中文所裡頭,開始越來越偏文學了,其他的課基本沒什麼人要修。一堆往文學擠,寫一堆垃圾文章。

天心:早就開始了。「黛玉月經考」,我google一下真的有人寫《紅樓夢》疾病考。不過經學在哪個時代是不衰微的?只是我們純粹拿一代經學跟另一代對比而已,就覺得現在很衰微。孔子一開始就不太受歡迎了,孟子的學說也沒人接受,遑論後面那些道佛泛濫、神怪狐仙湧現。一個時代研究《尚書》的可能有很多,過了那個時代後,留傳下來的可能就只有幾個。

20會員
466內容數
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心居 的其他內容
辯「治經學史非治經」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辯「經學已死」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再辯「經學已死」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昨天我有去松山文創園區看長榮航空與中原大學所共同舉辦的飛淨未來展覽!請訂閱【愛飛機高高飛】YT頻道!謝謝大家! 昨天有去松山文創園區看長榮航空的飛淨未來展覽! 是長榮航空和中原大學所共同主辦的! 不過儒儒臨時接到家裡有事的電話! 所以我匆匆拍了幾張照片就和儒儒搭車回到桃園! 昨天的太陽很毒辣! 我被曬到不太舒服! 減肥瘦下來應該會好一點!
Thumbnail
avatar
飛火米
2024-05-20
《王子公主學》27 精英教育:辨識不同名師的教學精華期找老師,要採取「因材施教」的邏輯去反推,才會輕取學習樂趣與成就感
avatar
後沙發
2023-10-23
經濟學人選讀|卡達世界盃展示"足球"的改變2022年11月17日經濟學人的文章,藉由卡達世界盃,來說明"足球"的變化,精準來說是FIFA和EUFA各俱樂部因財務狀況、賺錢慾望、主辦國政治野心拉扯,所發生的變化。
Thumbnail
avatar
魔菇人
2022-12-07
學習盲飲辨識經典國際白葡萄品種以及產區我們曾經在過去的文章曾經介紹過幾個國際白葡萄品種的特色,這篇文章則是再做進一步的延伸,介紹如何在盲飲的時候,透過捕捉在白葡萄酒中所辨識到的香氣或口感,來辨識這隻酒可能是來自於白蘇維濃、麗思玲、或是夏多內中的哪一個葡萄品種,以及哪一個葡萄酒產區。 Sauvignon Blanc (白蘇維濃)
Thumbnail
avatar
tengyuan
2022-06-04
改變身體的價值:我從《身體調校聖經》學到的事身體調校聖經是一本提供高效率增肌、減脂方法的書,而我想分享的是書中說的「改變身體的價值」,並且說明改變身體最重要的三件事。
Thumbnail
avatar
星期Leo的讀書會
2022-05-16
《難以勸戒的勇氣》書評|一種現實,千萬種觀點:從印度哲學的辯經學思考 有一次傳授觀點的老師是禪師出身,個性相對暴躁,他有個習慣,只要脾氣瀕臨爆發邊緣,就會不停搓手上的念珠。 隨著熊仁謙回答老師的問題,他發現老師手上的念珠搓的越快越用力,他幾乎感受到老師的神經就要斷線,隨時都會爆炸,他越講越緊張,深怕老師不認同,是不是就會被狠狠的臭罵一頓。 但他沒有打斷
Thumbnail
avatar
你的人生好夥伴 昆陽
2021-07-15
2021 YouTube新廣告獲利政策 頻道主怎麼辦?|非YPP強制置入廣告|YT經營教學沒有加入YouTube合作夥伴計劃的影片,將會顯示廣告了。然後這些影片的頻道主,還是不會獲得廣告營收...YouTuber們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avatar
我幫你做YOUTUBER
2020-12-12
經濟學人文摘:為何才幾個世紀,孩子生活就驟變?#Economist #SpecialReport #經濟學人 也出《專題報告》討論童年了 #都市化童年 #室內化童年 #密集親職教養化童年 #螢幕化童年 *〈為什麼人類發展才幾個世紀,孩子的生活就發生了驟變?這對兒童、親職照顧者和整個社會,帶來什麼意義?〉
Thumbnail
avatar
Christine Yuihwa Lee
2019-04-05
【拾藏幕後】盛浩偉:「召喚臺灣文學:關於故事、改編、非虛構寫作與轉譯的經驗與思考」自臺灣文學學科建置以來,到今日,已然累積許多研究成果,既拓寬了視野,也加深了我們對文學、對臺灣的認識。然而,在知識專業化的趨勢之下,臺灣文學學科無可避免地和其他所有學科一樣,都面臨到學院與一般社會大眾之間的隔閡,或者說「時差」:學院認知走在很前端,但一般社會大眾普遍的認知卻可能停留在二、三十年前……
Thumbnail
avatar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
201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