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0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記憶的調動與調節—從「瑪德蓮時刻PART III」感知現代日常經驗

有別於外頭烈焰的午後,步入展場,一下子被切換到夜晚般的寧靜場景。這裡室內光線微弱,且白天不容易聽見的管線聲響特別明顯。這些暗示,使得現代生活的夜間時刻似乎被突顯出來。但這些聲音並非混亂無序,於是內在很快跟上這種穩定節奏,進入了一種令人感到些許陌生的規律性中……

raw-image

洪梓倪,《滯留的方式》(Linger Around),聲音裝置,2023。(攝影:紙間慢步者)

展覽主題「瑪德蓮時刻」的概念出自普魯斯特的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之典故。小說中,主角吃了一塊瑪德蓮蛋糕,由這個感官經驗引動了一段理性無法觸及的深層記憶,此過程後來被學者稱為「普魯斯特時刻」。而此系列展覽將小說這種個人記憶模式進行反向思考,把製作蛋糕的模具以及食譜的印刷視為「記憶媒介物」,這背後涉及的是一種將大眾記憶製造出來的技術;為了思索這些「記憶媒介物」的社會性影響,於是產生了「瑪德蓮時刻」的概念。系列展覽分別於台北和台中展開,以九位國內外藝術家的參與,廣泛地從權力、技術和感知等各種角度進行探討。

這場展出是系列展中的PART III。策展團隊選用辦公大樓作為展出空間,且兩位藝術家以事務用品和大樓管線作為創作材料,這整體情境正是上述概念要探討的「記憶媒介物」。而這個「記憶媒介物」,指的正是當前的現代化都市生活經驗。現代化模式是人類以理性與技術的發展,再經由各種工具,將生存環境轉變為對自身更為有利、穩定而可控的狀態。但眼前這些平日隨處可見的事物,在此時此地卻令人有些無法掌握。

賴志盛,《動靜》(Linger),現地製作,2023。(攝影:紙間慢步者)

兩位藝術家在創作手法上,採用一些焦點的轉換,將那些在日常中被忽略的聲響、痕跡刻意提取出來,這讓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和記憶似乎受到一些擾動。賴志盛的作品《動靜》(Linger),是透過辦公室用品以及遺留在空間的痕跡進行現地製作。在此可見霧面牆板和光線令物品僅剩剪影,或用流動光源讓牆板的視覺穩定性產生變化。作品中的各種光影,強化了一種非物質性和難以捉模的特質;以往留在天花板的懸吊點所懸掛的沙發,同樣也傳達了一種不穩定性。這些與現代化模式中的物質形式和人類行為所具有的穩定性,產生了對比。至於洪梓倪的作品《滯留的方式》(Linger Around),則將處在邊緣或遍布於大樓角落的管線,設置於空間中央,不僅讓管線聲音擴散於整個空間,管線中還藏著一些忽明忽滅的神祕光源。這些聲音、光源與不規則的管線造形,自成一種超脫人類認知的規律,也成為引領感官啟動的線索,反過來讓我們覺察到的是那些在鎮日忙碌的生活中,被我們自身忽略掉的感知能力。此刻,我們的感官與意識開始擴及至整體環境,對於外在環境和自身感受,都產生了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游離感。

賴志盛,《動靜》(Linger),現地製作,2023。(攝影:紙間漫步者)

當上述這些物品的物質性和實用性,透過創作手法被暫時擱置或顯得變幻莫測,這似乎讓我們與眼前的現實拉開了一些距離。但是,牆板的另外一邊,其實又是一個真正的辦公室。遊走其中,我們會不時在現實與非現實的感覺裡調動。而這個真正存在於現實世界的生活或工作模式,也是令這場展出得以相互折射並產生繁複思辨的存在。洪梓倪使用的管線,或賴志盛作品中含括的層架、文具、飲水台等,這些都讓人類能更有系統的分類、傳遞事物或資訊,以及更快取得身體所需能量的用具。現實中,人們透過這些事物的協助,得以不斷朝向特定的工作目標或績效前進。但是,這場展覽卻呈現出現實的另一面。眼前這些事物似乎不再服務人類理性,只有光影、聲響,以及在暗處裡各種隱隱約約的造形。雖然展覽概念「記憶媒介物」思索的是人們的感性認知如何被建構,但從PART III可以發現,這裡的工業設施和具有實用價值的工具,我們一般鮮少將其視為感性事物。而兩位藝術家將這些物品可能具有的感性層面刻意強化,忽然讓人意識到,「這一邊」的事物或狀態,或許也曾作為一種現實或想像而存在,但生活在「另一邊」的我們,似乎不曾特別注意?這是否在於我們的行為或記憶模式,大多被限縮在某種規範之中?若說現代化是一種注重效率的線性運作,則兩位藝術家透過日常周邊的各種細節,從旁補足或還原了關於生活或人類感知中,更為全面或寬廣的樣貌。所以,在展覽的這一方,有可能不是屬於非現實或虛構,而是被我們暫時遺忘的部分。

基本上,我們的感官能接收各種訊息,只是大腦依其對於生存的重要性,將大多都隱藏或迅速遺忘。於是,生活中的許多細節,幾乎不曾進入我們的主要記憶。但這場展出,彷彿是個神祕的潛意識空間,收羅著被我們深深埋藏於記憶的東西。懸吊的沙發、如植物般蔓生的管線,產生一種超現實或夢境般的氛圍;透過夢境,深藏於潛意識的內容被翻動出來。在此,關於現代社會某種主從關係的次序感被模糊,將奔忙的生活節奏取而代之的是緩慢的管線節拍。展覽創造出一種效果,讓我們暫時與熟悉的日常有了些間隙;在這樣的距離中,我們打開感知能力,重新觀察、比對著周遭的一切,對生活中的組成及運作,似乎開始多了份覺察。藝術家們在此提供了一個稍事停留、重組認知與思考的空間,讓我們身在現代化所帶來的便利與安穩的生活之際,還能更主動的去感知和體驗關於生命中可能存在的一切。此時,站在展場的我們,在理性與感性的切換中、現實與另一個現實的調節中,暫時無須因為某種慣性,而不假思索的急著奔赴某一方。

 

參考資料

展覽論述:瑪德蓮時刻──記憶與情感的技術https://thecubespace.com/project/madeleine_moment/

七個在海上的人──黃博志個展

https://thecubespace.com/project/seven-people-crossing-the-sea/

瑪德蓮時刻──記憶與情感的技術PART II https://thecubespace.com/project/madeleine-moment-part-ii/

瑪德蓮時刻──記憶與情感的技術PART III https://thecubespace.com/project/madeleine-moment-part-iii/

 

展覽資訊

《瑪德蓮時刻—記憶與情感的技術PART III》

藝術家:洪梓倪、賴志盛

地點:洪建全基金會(覓空間)

展期:2023.08.12~10.06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