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中年的我們/《不夠善良的我們》01

raw-image

「日常」明明有很多故事可以寫,越近中年越感到世界似乎只繞著中年前的世界轉,什麼愛啊、恨啊,都得充斥著高低起伏的情緒,殊不知人近四十或年過三十五後,才沒有那麼多的雄心壯志,光是面對自己的體力、腦力再沒有青年那樣的健壯,就得常懷疑自己「還要不要去愛」、「有沒有時間愛」、「那真的是自己要的?」⋯⋯諸如此類其實日子進到日復一日、還沒忙完又是夜深人靜的日常,再沒有激情或是再沒有力氣去激情的年紀,惡狠狠地被拋在故事以外,沒有誰喜歡那樣一成不變的日常,沒有人可以說出那樣日復一日的恐慌!

但到底有什麼好恐慌的呢?(沒有跨越過去以前,都是難以消化的恐慌)「不夠善良的我們」到底哪裡又不善良了?(可能像萬花筒一樣,永遠無法看到事情的全貌而總是覺得缺少了什麼。)

每回看著那些被搬上檯面的青春年少,我多少有「被這個世界、宇宙給排擠」的感覺:你們的青春不是我的青春、你們的熱烈不是我的熱烈、你們理所當然每個人的人生都跟你們一模一樣⋯⋯全然不是我的曾經。

《不夠善良的我們》是簡慶芬的四十歲、Rebecca的近四十,大概是我的三十五歲,讓我稍稍有點共鳴了!不是我的四十歲,但至少曾經有過一樣的感覺:焦慮人生這樣繼續下去,退休的時候/有一天不想工作的時候,還能不能活得下去?

(啊!那些我們總是被恐嚇的「未來」,似乎也沒有青年時的無所畏懼,發現「人生真的一直來一直來!」而我們卻依然停滯不前!不論人生或存款!)

我是什麼時候發現「自由業本身就是不自由的」?可能是在我剛開始成為自由業的前幾年,跟Rebecca剛成為自由業的年紀差不多!我將我的自由都交給了工作,沒有特別的理由,就是覺得那樣的人生,用工作及收入疊起的日子,可以滿足外在追求不到的安全感、成就感;比起簡慶芬以家為中心的日復一日,Rebecca的自由業也不過就是另一種日復一日,一個跟家有關,一個跟工作有關。而好男人何瑞之則是這兩者之中的平衡,但依然是日復一日!

四十歲跟二十歲的無力感最大的差別在於,進入四十歲後連「青春」都沒得揮霍,什麼莽撞和雄心壯志都沒有了!思考那些所謂「活著的意義」、「工作/賣力賺錢的意義」都成了「沒有意義的事」,就是得認清那些不自由、那些日復一日就是人生的常態;可以不認命繼續頑強的抵抗,想從心裡冒出青春年少的抗議,慢慢地才會發現,不是世界讓自己不自由,而是自己從來沒有靜下心來發現「沒有波濤洶湧的日子,真的舒服多了!」

就像那句「一個人只要處理孤單就好」,也是某種「日復一日」、「一成不變」的情境,只是世界總是提醒我們「一個人/單身」好像多麼悲慘!為了讓我們的人生有多一點伴,於是生活裡多了無數的關係與連結(再加上社群網站的推波助瀾)好像不這麼做就會孤單地枯死在這個世界上!

從十多年前的《我可能不會愛你》到《不夠善良的我們》也是徐譽庭的作品從二十幾歲到四十不惑的漸進(四十真的會不惑嗎?會啦!日子到了,它會告訴你,但不會在恰恰好的四十那個年紀)林依晨和賀軍翔進到了中年的角色,跟著我們一起也走到了中年,再普通不過的中年!進到養兒育女的層次、開始面對父母的老年,或者也慢慢地得要習慣道別與失去是人生的常態!

(只是,聽到林依晨的OS,我真的以為我在看《我可能不會愛你》)

你曾經打開社群網站尋找那些曾經嗎?曾經的朋友、同學、同事、前任⋯⋯

我想不起來我在哪個年紀後,再也不做這樣的搜尋!(我也希望那些曾經不要來搜尋我,一旦他們誰曾經留下蛛絲馬跡,我會毫不猶豫地手動將曾經移除。)或者也是在那個瞬間,我就跨進了人生另一個階段:不讓「念舊」這件事,成為自己生命裡的覊絆!也不讓它成為一種矯情的緬懷!更是某種全然釋懷的「放下」(?)吧!

說不上特別喜歡這部劇,就是在那些片段、那些對話(跟別人的對話、自己內心的OS)讓我想起了曾經有過的心情,進入中年前的心情。

(倒是,我從來沒有覺得日復一日有什麼不好,這大概是我比簡慶芬早熟的領悟吧!)

待續⋯⋯

《不夠善良的我們》/2024

導演/編劇:徐譽庭
演員:林依晨、賀軍翔、許瑋甯、柯震東

圖片來源:《不夠善良的我們》Facebook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電視劇
4
/5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