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存股筆記 (2024-05-08) - 報稅季到了,要怎麼計算,我投資的稅額呢?

最近是報稅的季節,當然若要繳稅的人,沒有人喜歡報稅季。這是一個需要現金的時候,這也是為什麼台股大部分的除權息都是從六月開始 (該不會是需要現金吧)。而每年到了報稅的時候呢,就都會是開始掙扎投資高股息的正確性。賺取的現金,很大一部分都在明年的這個時候,要繳回去給政府。今天來看看所謂的繳稅投資學。

每年所收受的股利 (54C)基本上都是要列入你的所得稅的計算的。若是小資族,稅率在5% ~30%之間的話,採合併計算是比較划算的。以下為合併計算的方式。

例一:

你的年收入 60 萬,股利有 10 萬的話

綜合所得淨額

= 收入(60 萬) + 股息(10萬) - 免稅額(9.2萬) - 標準扣除額(12.4萬) - 薪資扣除額(20.7萬)

= 27.7萬

適用的稅率為 5 %,而股息的免稅率為8.5 %

應繳稅額

= 綜合所得淨額(27.7萬) * 稅率 (0.05) - 股息(10萬) * 股息免稅率 (0.085)

= 13,850元 - 8,500元 = 5,350 元

若要單看股息要繳的稅的話,也可以用下式來算

股息應繳稅額

= 股息(10萬) * ( 1 - 股息免稅率(0.085)) * 稅率 (0.05)

= 股息(10萬) * 0.915 * 稅率 (0.05)

= 4,575 元


例二:

假設你是一個大戶年收入 500 萬,股利有 500 萬的話,採合併計稅

綜合所得淨額

= 收入(500 萬) + 股息(500萬)

= 1000 萬

應繳稅額

= 綜合所得淨額(1000萬) * 稅率 (0.4) - 股息(500萬) * 股息免稅率 (0.085)

- 累進稅額(91.17萬)

= 400萬 - 42.5萬元 - 91.17萬 = 266.33萬


例三:

假設你是一個大戶年收入 500 萬,股利有 500 萬的話,而若採分開計稅

綜合所得淨額

= 收入(500 萬)

= 500 萬

股息應繳稅額

= 股息(500) * 股息分開稅率 (0.28)

= 140 萬

應繳稅額

= 綜合所得淨額 (500萬) * 稅率 (0.4) + 股息應繳稅額 (140 萬) - 累進差額 (91.17萬)

= 200萬 + 140 萬 - 91.17萬

= 248.83萬

由上例可以看到,若不考慮其它的因素,在 30 % 以下,合併報會比較有利,而若在 40 %以上。則是分開計算會好一些。


這時候,就會體現出,若是投資美債的好處了,這裡我們以00679B 元大美債20年為例。對於發行的元大投信而言,它是直接持有美國公債,所以美國政府不會課稅,而「台灣」的投資人來說,這筆收入為視為海外所得,計入最低稅負制,每年所得超過100 萬元新台幣才需要申報,每年所得超過670 萬元新台幣才需要繳稅。我們可以反算一下,元大美債每年約為 4 % 的殖利率,概算一下,若持有了約 2500 萬左右的元大美債,大概860 張以上,才需要做申報。

當然若收入沒那麼高的朋友就不用擔心了,若在 40 % 以上的。元大美債的「免稅」優勢就會大幅度的提高。 00679B過去一年的真實績效為 4.17% 若加上稅率


40 % 稅率的等效殖利率 = 4.17 % / (1 - 稅率 (40%) = 4.17% / 60 %

= 6.95%

在算入 40 % 稅率之後。以去年的股息發放,其等效殖率利年績效 6.95% 以下的其它投資標的要好。


當然這樣的計算是很合理的,但投資有時候,也不一定要完全的合理。有些時候,人們可能為了安心感,而去投資金融股。也會為了可以看得到每個月的錢而來投資高股息40 % 稅率而非是績效更高的市值型ETF。


報稅的方式,提供給各位參考,我想重點還是賺錢。賺到了錢,被政府課稅,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和各位分享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