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與奧本海默之焱擦肩而過

西元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16分,美軍投下的小男孩在日本廣島市上空約580公尺的高度爆炸開來,這顆全世界第一次被用於實戰投放的原子彈,不僅造成了約9萬至17萬人的傷亡,且一舉敲醒了當時日本帝國的軍國夢,並加快了終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3天之後美軍轟炸機再度升空,機上攜帶著另一枚原子彈胖子前往日本的另一個城市小倉,結果由於那天小倉上空烏雲密布天候惡劣,美軍轟炸機因而折返繞道至備選城市長崎,長崎與小倉的命運就這樣交換了。這天長崎的傷亡人數是6萬至8萬人,沒多久後日本投降二戰結束。

raw-image


當年曼哈頓計畫的專家們組成目標選定委員會,希望能從日本的城市當中選出四座城市,兩座為轟炸目標成市,兩作為備選目標城市,在委員會專業的評估當中,第一選擇的首要目標不是東京,也不是大阪這樣的大都市,而是"京都"。

當時委員會列出了十七座城市做為評選,依序是:東京、川崎、橫濱、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戶、廣島、吳、下關、山口、八幡、小倉、熊本、福岡、長崎、佐世保。相傳其中台北也曾被評估過,但為什麼最後的首選城市會是京都呢?那是因為當時評選城市首要的條件是必須要在轟炸行動過後,能夠實際測量這種從來沒有被使用過的武器的威力,因此諸如東京、大阪、名古屋等面積大且已經被嚴重破壞的城市首先被剃除,接著佐世保、吳等小城市也因規模不夠而被刪除。也許台北也是因為已遭受嚴重的常規空襲而被排除在評估之列。其它的條件都是依附在這個首要的測量目的,再加上轟炸的附加價值綜合考量,最終京都因為尚未被大規模破壞,且是當時重要的軍事工業供應城市,城市規模適中且地形平坦衝擊波得以充分發揮而雀屏中選。

然而當曼哈頓計畫的負責人將這個結果呈交給馬歇爾時,遭到了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的反對。史汀生過去曾經多次造訪京都,對這座優雅而美麗的千年古城感情很深,京都傳統而悠久的文化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史汀生認為京都對於日本人來說,有著巨大的感情價值和宗教意義,如果將其毀滅,將給戰後管理帶來非常大的困難。曼哈頓計畫的負責人當然不接受這樣的看法,馬歇爾也覺得無所謂,他認為就算把京都排除在原子彈的轟炸目標之列,京都也會是他下一階段常規轟炸的目標城市。

無奈之下史汀生直接找到了杜魯門總統,極力勸說他將京都從名單中劃掉,並進而禁止對其做常規轟炸,還好杜魯門同意了。但軍方與科學家還是不死心,他們一致認為京都是最好的轟炸目標,於是陸軍軍部向在波茨坦開會的杜魯門總統發去電報,請求把京都重新加入轟炸名單,結果被杜魯門拒絕,對總統而言,評估上除了戰爭,還有政治。

最終被列為首要轟炸的兩座城市分別是:廣島小倉,備選的兩座城市為:新潟長崎。讓我們為這些在軍國主義野心以及人類軍工科技下犧牲的生靈致哀。

有一說法是國民政府在抗日反攻時為了保存日本的文物文化,派出梁思成繪製避開轟炸的標記地圖給盟軍因而保存了奈良與京都,對於這種鄉野奇談我覺聽聽就好不必當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