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釀影評|《記憶中的二月一號》、《緬甸日記》:將攝影變成槍,拍攝即是 shooting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電影劇照/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電影劇照/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編按:2024 年 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之焦點單元「時代的隱喻:名為緬甸的真實」選映 26 部跨類型的緬甸作品,從個人記事、戰事紀錄、到幻夢綺想⋯⋯緬甸電影所展現的眾生相,是電影紀錄下時代的最佳見證。此篇文章,以萊拉・馬凱爾(Leïla MACAIRE)和莫莫(Mo Mo)執導的短片作品《記憶中的二月一號》(February 1st),與十位匿名工作者所組成的「緬甸電影工作者(The Myanmar Film Collective)」所拍攝的長片作品《緬甸日記》(Myanmar Diaries)為參考,嘗試在私人影像與戰地紀錄中,理解一段必須銘記的,緬甸的正發生。


文/若君

「與人打招呼,以前我們微笑,現在我們舉三根手指。每當伸出三根手指,就知道我與大家同在。」這是導演莫莫在其 12 分鐘的紀錄片作品《記憶中的二月一號》中所說的一段話,即使片中沒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暴力畫面,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如今的緬甸是何景象。

2021 年 2 月 1 日,世界依然被疫情所籠罩,正當台灣人爭論著疫苗的優劣,距離我們不遠、飛行僅需四小時的緬甸,正經歷十年來最黑暗的一天:以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為首的緬甸軍方發動政變,終結了 2010 年以來被視為緬甸民主化進程的「緬甸之春」。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將法國導演萊拉馬凱爾,和從美國留學回緬甸的莫莫之間的書信往來,以影像呈現,記錄下兩人在緬甸政變前後的渴望與失落,絕望與無力。

萊拉馬凱爾恰巧於 2020 年 2 月 1 日旅行緬甸,她曾經見證緬甸的質樸寧靜,可以在夜晚恣意遊走街頭、不被打擾,或隨性地邂逅路上的人們、加入聚會。當時的緬甸,空氣中還能嗅到自由的甜味,誰曾想過一年後的同一天,空氣滿是煙硝瀰漫的苦味,伴隨著令人窒息的恐懼。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電影劇照/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電影劇照/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莫莫在電影裡的音調宛如呢喃的私語,就像只用一個和弦彈奏到底,其中的情緒,是小調般的哀傷與嘆息,「難道想要自由的唯一解方,就是移民?」莫莫茫然地提出這個疑問,因為自由消失了,澈底消失了。

她用鏡頭記錄街頭的抗爭日常:人民沒有槍枝,沒有武裝,只有家裡的鍋碗瓢盆或寶特瓶,最具「攻擊性」的就是木棍了。倘若有人開始敲打碗盆,眾人定會齊聲響應,除了表達支持,這也是種訊號──我有危險。

當鏗鏘聲響起,莫莫形容,「那種釋放,是我和眾人共享的自由。」此刻坐在電影院的我,第一次覺得鏗鏘聲如此動聽。

片中亦一再出現三根手指的手勢,若是看過《飢餓遊戲》系列電影肯定不陌生,這個手勢近年也出現在香港、泰國等地的抗爭運動,象徵著反對獨裁、呼籲民主的訴求,同時傳遞不願屈服的勇氣。勇氣並非無畏──實際上,他們害怕極了,可即使害怕仍舊不願屈服,這才是勇氣。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電影劇照/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電影劇照/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讓觀者最感絕望的部分在結尾。因為社會風氣和宗教信仰,人們認為裙底下流的血會帶來厄運,不過在婦女節這天,無論男女,大家都舉起了裙子作為旗幟,象徵著自主的權利。然而,這是莫莫最後一次參加街頭抗爭,她說,現在已經不怎麼去了。

電影最後轉為全黑畫面,伴隨著莫莫的低聲獨白,曾經流水滑過手指就能感到滿足,但現在什麼都感受不到了;即使拿著攝影機,能察覺機械在手中運轉的秒數,也不再有任何感覺,一切都消失了。看不到盼望的嘶吼,已不是絕望,而是走在黑暗中的無力──或說是,無感。

這樣的無力感,在接續放映的另一作品《緬甸日記》繼續衝擊觀影者的心。這部紀錄片由十位年輕導演合力製作,影片開頭是名體操老師在鏡頭前舞蹈的畫面,背景是類似凱達格蘭大道的一條寬闊馬路,動感的舞曲有些搞笑,像是多年前紅遍全球的〈江南 Style〉。弔詭的是,數輛武裝黑頭車突然駛進,肅殺和歡快同時出現在畫框裡,前後鮮明的對比,荒謬至極。

觀者替那名體操老師捏把冷汗。實際上,這支影片為直播畫面,直播當時,體操老師完全不知道背後發生了什麼事情,繼續勁歌熱舞,卻在無意中記錄了軍方逮補原先要就職上任的文人政府。那歷史性的政變時刻,以一種逗趣乃至荒唐、嘲諷的方式被記錄下來。

《緬甸日記》電影劇照/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緬甸日記》電影劇照/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緬甸日記》由不同片段串連在一起,述說著每個被攝者的經歷。一名女孩夢想著有天要把蝴蝶刺在身上,她喜歡這個概念——從醜陋的毛毛蟲蛻變成五彩斑斕的蝴蝶。她認為,生而為人很幸運,因為受到法律保護,然而畫面轉為動畫,蝴蝶被多隻壁虎包圍,在被攻擊的前一刻戛然而止。最後是女孩的伴侶,看著他的背影,觀眾聽見他低聲地說:「她沒能等到刺蝴蝶。」

紀錄片的被攝者多為背影,許多畫面都是偷攝,觀者能深深地感受到景框外的那股絕望。其中一段,一大群警察企圖進入民宅逮補一名母親,母親不斷地吼著「你們不能亂闖」、「沒理由抓她」,而警察的態度其實相當平和,不斷地勸說母親「這只是配合調查」、「不會有任何問題」──真的嗎?

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是個有去無回的鴻門宴,連小孩都知道,警察的來意並非善意,背景聲音還有一個小女孩的嘶吼:「不要碰她!不要帶走我媽媽!」數分鐘的影片,小女孩的聲音沒有停過,讓人聽了撕心裂肺。畫面停在大批警察決定硬闖、偷攝者被發現。

其實政變發生之前,緬甸人民對於警察、軍人、公務員的態度就是帶著恐懼的,可能只是待在家裡,家門就會無緣無故被踹開。政變發生後,情況嚴重百倍,這也導致多數軍警人員都成了人民公敵。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32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ustine Triet 曾在 2019 年同樣有 Sandra Hüller 演出的《寂寞診療室》(Sibyl)中,將心理分析、寫作和一樁難纏情事共冶一爐地帶出書寫與虛構之於真實的關係,2023 年的《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將這份關注繼續做了更大的推進
金基德畢生所妄,到了最終都沒有得到過。在過往採訪中,導演並沒有避提他那充滿權威的父親,卻也鮮少抱怨過,在看似受苦的起始人生裡,如果用金基德式的電影解釋,那便是他對父親的愛了。在電影中不斷循環的善惡間,最終也只能放下,才能終止一切悲劇。
2024 年坎城影展開幕,台灣作品也沒有缺席此電影盛會。入選坎城國際影評人週單元(Cannes Critics' Week)的台灣電影《蟲》(Locust),是台裔美籍導演王凱民(KEFF)的首部劇情長片,他也將憑此片角逐本屆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
遠方戰爭槍聲大作,咫尺生活和勞動則震耳欲聾。Aki Kaurismäki 有意讓遠方戰火與眼前生計兩者並行。儘管戰爭痛苦、失業痛苦,但《落葉》提醒我們生活並不只有這些,還有卡拉 OK 裡的好音樂跟別人秉著善意送的新外套,以及兩個人牽著小狗一起散步,走過滿地落葉的秋天午後。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記者的中立視角、採用平實的風格敘事,確實規避掉如《現代啟示錄》那樣意在反戰卻浪漫化戰爭的問題,並且有力地提醒大家,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就沒有文明討論意見的空間了,只剩下求生存與殺敵。至於明瞭這點的人們在真實世界裡有沒有辦法阻止戰爭發生?就是個令人傷感的問題了。
私以為《非關性愛》有意叩問的,是鏡頭下紛呈羅列的各式「異質空間」,理應激發新奇想像、抗拒主流思維規訓,以反襯真實世界之不盡完善,卻如何變調、或自始至終兼備了一套穩固支配關係的窠臼。
Justine Triet 曾在 2019 年同樣有 Sandra Hüller 演出的《寂寞診療室》(Sibyl)中,將心理分析、寫作和一樁難纏情事共冶一爐地帶出書寫與虛構之於真實的關係,2023 年的《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將這份關注繼續做了更大的推進
金基德畢生所妄,到了最終都沒有得到過。在過往採訪中,導演並沒有避提他那充滿權威的父親,卻也鮮少抱怨過,在看似受苦的起始人生裡,如果用金基德式的電影解釋,那便是他對父親的愛了。在電影中不斷循環的善惡間,最終也只能放下,才能終止一切悲劇。
2024 年坎城影展開幕,台灣作品也沒有缺席此電影盛會。入選坎城國際影評人週單元(Cannes Critics' Week)的台灣電影《蟲》(Locust),是台裔美籍導演王凱民(KEFF)的首部劇情長片,他也將憑此片角逐本屆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
遠方戰爭槍聲大作,咫尺生活和勞動則震耳欲聾。Aki Kaurismäki 有意讓遠方戰火與眼前生計兩者並行。儘管戰爭痛苦、失業痛苦,但《落葉》提醒我們生活並不只有這些,還有卡拉 OK 裡的好音樂跟別人秉著善意送的新外套,以及兩個人牽著小狗一起散步,走過滿地落葉的秋天午後。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記者的中立視角、採用平實的風格敘事,確實規避掉如《現代啟示錄》那樣意在反戰卻浪漫化戰爭的問題,並且有力地提醒大家,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就沒有文明討論意見的空間了,只剩下求生存與殺敵。至於明瞭這點的人們在真實世界裡有沒有辦法阻止戰爭發生?就是個令人傷感的問題了。
私以為《非關性愛》有意叩問的,是鏡頭下紛呈羅列的各式「異質空間」,理應激發新奇想像、抗拒主流思維規訓,以反襯真實世界之不盡完善,卻如何變調、或自始至終兼備了一套穩固支配關係的窠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寫作的力量:超越影像與畫作的深度表達 在現代社會,照片和畫作作為視覺藝術的代表,常被用來紀錄和傳達特定瞬間的美好或情感。 每一張照片和每一幅畫作都是藝術家眼中的世界呈現。 它們以靜態的方式捕捉了短暫的瞬間,讓觀者能夠在無需言語的情況下感受到其內涵與情感。
原本我擅長的創作工具是攝影,用相機拍照和文字創作的「節奏」很不一樣。 攝影師是捕捉瞬間的專家,每張照片都是幾百分之一秒的事情,也是累積好幾年的事情。 攝影的創作節奏很快速、立即,憑著長期累積的經驗,判斷什麼是精彩、什麼是無聊,一股直覺必須憋在氣裡,觀察環境,耐心探索有潛力的畫面,在它的附近環繞,
Thumbnail
拍照是我年輕時最喜歡的事,似乎照片是鎖住回憶的重要指標,很幸運的是,洽巧又能擁有一位熱愛攝影的好友,便能夠側錄下這些年華時期。
Thumbnail
攝影,是紀錄、是表達,也是抒發 這些天文章寫得頻繁,是想讓自己找回攝影的初心,回到20年前,對攝影充滿熱情的時光。 那是blog剛興起的年代,無時無刻的拍照,將照片洗了出來後,便心急的想趕快放上blog,也隨手寫下拍攝時的種種感受。 每隔幾年,每一個時期,拍的照片都有了些不同變化
Thumbnail
後來,拍攝照片不再只是漂亮這件事。 遇到了一些人,照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想留下生命裡重要的人。 她很快就付了訂金,我後續寫了幾封mail想討論規劃事宜,卻沒有太多回應。 直到拍攝前一天才又有了聯繫,再次確認了地點與時間。 巷弄裡,老舊屋子的一樓,有些昏
Thumbnail
認識了十多年的攝影好友在兩年多前也搬來了北大,成為了鄰居,卻直到今天才來到他們新家作客。 話閘子一開就停不了,關於攝影的一些想法,回憶著初入攝影的那些過往。 直到她搬出一整堆許多攝影家的攝影集,我一本一本的翻著,跟著照片,卻將我的思緒拉回到了過往的那好多好多年前。
Thumbnail
攝影藝術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領域。文章指出,現代攝影更注重相機媒介在藝術中的運作,而非單純的拍照。這種趨勢對於亞洲以外的攝影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若想深入瞭解這個趨勢,或者提升攝影技巧,文章作者設計了兩門課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加。
Thumbnail
攝影師劉瑜楷對緬甸的見聞和故事,包括緬甸兒童的教育困境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他的攝影作品和工作坊的內容。
Thumbnail
寫作的力量:超越影像與畫作的深度表達 在現代社會,照片和畫作作為視覺藝術的代表,常被用來紀錄和傳達特定瞬間的美好或情感。 每一張照片和每一幅畫作都是藝術家眼中的世界呈現。 它們以靜態的方式捕捉了短暫的瞬間,讓觀者能夠在無需言語的情況下感受到其內涵與情感。
原本我擅長的創作工具是攝影,用相機拍照和文字創作的「節奏」很不一樣。 攝影師是捕捉瞬間的專家,每張照片都是幾百分之一秒的事情,也是累積好幾年的事情。 攝影的創作節奏很快速、立即,憑著長期累積的經驗,判斷什麼是精彩、什麼是無聊,一股直覺必須憋在氣裡,觀察環境,耐心探索有潛力的畫面,在它的附近環繞,
Thumbnail
拍照是我年輕時最喜歡的事,似乎照片是鎖住回憶的重要指標,很幸運的是,洽巧又能擁有一位熱愛攝影的好友,便能夠側錄下這些年華時期。
Thumbnail
攝影,是紀錄、是表達,也是抒發 這些天文章寫得頻繁,是想讓自己找回攝影的初心,回到20年前,對攝影充滿熱情的時光。 那是blog剛興起的年代,無時無刻的拍照,將照片洗了出來後,便心急的想趕快放上blog,也隨手寫下拍攝時的種種感受。 每隔幾年,每一個時期,拍的照片都有了些不同變化
Thumbnail
後來,拍攝照片不再只是漂亮這件事。 遇到了一些人,照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想留下生命裡重要的人。 她很快就付了訂金,我後續寫了幾封mail想討論規劃事宜,卻沒有太多回應。 直到拍攝前一天才又有了聯繫,再次確認了地點與時間。 巷弄裡,老舊屋子的一樓,有些昏
Thumbnail
認識了十多年的攝影好友在兩年多前也搬來了北大,成為了鄰居,卻直到今天才來到他們新家作客。 話閘子一開就停不了,關於攝影的一些想法,回憶著初入攝影的那些過往。 直到她搬出一整堆許多攝影家的攝影集,我一本一本的翻著,跟著照片,卻將我的思緒拉回到了過往的那好多好多年前。
Thumbnail
攝影藝術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領域。文章指出,現代攝影更注重相機媒介在藝術中的運作,而非單純的拍照。這種趨勢對於亞洲以外的攝影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若想深入瞭解這個趨勢,或者提升攝影技巧,文章作者設計了兩門課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加。
Thumbnail
攝影師劉瑜楷對緬甸的見聞和故事,包括緬甸兒童的教育困境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他的攝影作品和工作坊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