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2|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郭昱晴解析核電根本「不便宜」 核安會:確實有低估

2024/03/28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8)於核安會業務報告後,針對台灣核電議題三大面向「核廢處理」、「電價成本」、「發展前景」提出質詢,並督促核安會加強其社會溝通能力,以利政策推行、獲得民眾信任。

核廢處理:核一、二廠乾貯勝訴,最終處置廠仍注定延宕

郭昱晴分析,2016年核一、二廠室外乾貯設施因遭新北市府卡關,多花了300億改做室內乾貯,去年(2023)儘管室外乾貯官司已由台電勝訴,新北市依舊拒絕依判決結果予以核定,而室內乾貯也即將在2028、2029年完工。郭昱晴表示,核廢乾貯問題,因為新北市府的關係延宕十多年,台電就算贏了官司、多花了三百多億,最後還是被新北市府的無理要求牽制,核安會做為主管機關,應該要有更具體的應對措施。

除中期貯存的乾貯設施以外,終期存放的「高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現在更是未有結論。郭昱晴也關心,原訂於最終處置場設置第一階段建造的地下實驗室在2012年停建,改在2033再興建,勢必影響五階段完成進度,且未來無論最終處置場選址結果如何,一定都會遇到地方反對,台電、核安會應考慮地方民情與政治局勢,有更周延的沙盤推演,除確保五階段可如期完成外,也避免按進度花錢卻未獲得實質進度。

電價成本:核電成本根本無法估算!

根據經濟部資料顯示,核後端基金2011年時估算核定為3,353億元,至2020年已增加至4,729億元,未來可能還會有額外支出,例如光是核一乾貯被卡關,每年就需額外增加5億元支出。郭昱晴以「房貸」比喻,已經繳完房貸、還未需要整修的時期,負擔自然便宜,就像現在核電能夠算出一度1.09元的成本,是因早年建廠費用已攤提完畢、未來後端處置變數無法預測,才得以保守估計的後端處理與日常營運成本做計算。事實上,「核電便宜」迷思僅是「目前便宜」。郭昱晴也提到,核廢處理的增加成本每年認列、五年再重新估算,那在2025核三除役之後新增的花費,將無法計入發電成本,因此目前計算顯有低估。對此,核安會主委陳東陽亦表認同,目前計算顯有低估。

發展前景:核能「並非」全球趨勢,SMR、核融合技術尚未成熟

COP28氣候峰會後,有22國簽署擁核倡議,目標2050年前將核能發電提升3倍,國內許多政治人物與擁核團體藉此主張「核能才是世界趨勢」。對此,郭昱晴針對核能在台灣的發展前景表示,該「倡議」並非峰會結論,也不具任何實質效力,核能發電提升3倍之目標也已遭各界批評「技術上不可能」,核廢料問題沒有解決,核能在台灣就不會是選擇。核安會須負起社會溝通、事實科普責任,為民眾建立正確認知。

此外,郭昱晴也在會後表示,各界期待的「核融合」、「小型核電廠SMR」技術,儘管在國際上尚無成功商轉案例,將督促核安會確保台灣相關核子工程人才與基礎建設,得以隨時接軌新核能技術。

社會溝通 嚴重不足

郭昱晴表示,核一乾貯勝訴無人知曉、核二提早除役還被期待延役、最終處理廠缺乏社會共識,社會對核能的恐懼和不了解,直接造成核安會辦事成效不彰、極度缺乏社會公信力的結果。郭昱晴強調,台灣核能相關問題,核安會最需改進的就是社會溝通,須盡速提出具體改進計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身心障礙者權益 ▶性別平權實踐 ▶親子育兒支持 只要你關心,我的服務不分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