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3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幼兒道德發展

目錄
★皮亞傑
★自律期:互惠道德論
★佛洛伊德
★柯爾柏格
★題目

(方格子Vocus改變了編輯系統,因此2023/7/10以前的文章較難以修正,故刪除就文章並重新排版後再次上傳,此筆記為2023/5/30整理)


★皮亞傑-無律、他律、自律

①無律/道德前期(0-4歲)
缺乏服從規則的意識,人我之別的意識未分化。

②他律/【道德絕對論】/現實觀(4-9歲)
認為規則是不可改變的,以【行為結果】判斷,忽略行為動機。

③自律/互惠道德論/合作觀(9-11歲)
規則是由參與者共同決定,只要每個人同意即可,基於互重、公平。

★自律期-互惠道德論

開始關注行為的公正性和平等性,以及彼此之間的互惠關係。

  • 公平:孩子在自律期開始關注行為的公平性。他們希望看到每個人都受到公正對待,不希望看到不公平的情況發生。例如,如果一個孩子在遊戲中受到了不公平對待,其他孩子可能會對此表示不滿,並主張公平。
  • 互惠:在自律期,孩子開始理解和重視彼此之間的互惠關係。他們期望行為是雙向的,即給予和接受的平衡。例如,如果一個孩子在遊戲中幫助了另一個孩子,他們可能期望在需要時得到回報或類似的幫助。
  • 互惠道德論:這是指孩子在自律期開始表現出互相尊重和關心的道德行為。他們關心他人的感受,願意提供幫助和支持,並期望得到同樣的待遇。例如,一個孩子可能在看到另一個孩子受傷時表現出關心和幫助,因為他們明白在類似的情況下也希望得到同樣的幫助。


★題目

  • 下列有關皮亞傑道德發展的理論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 從出生到 4 歲左右是道德發展的「無律期」
    (B) 「他律期」的幼兒會認為不小心打破 15 個杯子比偷拿糖果時打破 1 個杯子的孩子更調皮
    (C) 6、7 歲的幼兒仍然無法遵守大人所制定的規範
    (D) 道德「自律期」的幼兒通常偏好互惠式的懲罰


答案:C(他律-可能怕被處罰-行為結果思考)


★佛洛伊德- 心理分析論 (本我→自我→超我)

  • 本我(id)-唯樂主義
    ①與生俱來、生物本能、立即滿足、原始衝動。
  • 自我(ego)-【現實原則
    ①調節本我、符合環境、尋求實際方法(肚子餓了會開冰箱找東⻄吃)
  • 超我(superego)
    ①在人格結構中居於管制地位-監督者的角色。
    ②社會規範、道德標準、價值判斷內化而成。


★柯爾柏格-三期六段論

(避-2相-3尋-4權-5法-普)

一、道德成規前期(9歲以下)

【避罰服從】取向-★【工具取向】(獎賞與懲罰)

恐懼懲罰、無條件服從權威者、不被懲罰的行為都是好的、遭到批評、指責的行為都是壞的。

②【相對功利】取向:

行為對錯視行為後果賞罰而定,道德是一種利益交換。


二、道德循規期(9-12歲)

③【尋求認可】取向(★好孩子取向)

以人際關係和諧導向、順從傳統要求、表現從眾行為。

④【順從權威】取向

以法治觀念判斷是非、信守法律權威、重視社會秩序。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