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3|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風險思維:台灣黃金儲備擠進全球前20名,預測、預防、預備即應有避險措施

一、黃金成各國避險首選資產之一,台灣央行黃金儲備量也擠進全球前20名!


據報導,世界黃金協會最近公布今年第1季黃金儲備最新排名,前3名依序是美國、德國、義大利,台灣則擠進前20,以423.63公噸,約282.25億美元(新台幣9160億元)排名12


黃金儲備對一國的經濟穩定至關重要,近幾年,由於經濟不確定性不斷增加,對於黃金儲備的需求也持續提升,是各國避險首選資產之一。


(See:中央社,2024/6/2,2024全球前20大黃金儲備國 台灣高居12名)


由於地緣政治、金價屢創新高、黃金乃避險首選資產之一等因素的影響,各國央行紛紛提高其黃金儲備量,自然不足為奇。


二、各國提高黃金儲備的三大原因:1.地緣政治、2.避險資產、3.金價屢創新高


近年來,隨著經濟不確定性增長,黃金又再度成為各國央行青睞的避險資產。黃金屢創歷史新高。


儘管金價在每盎司 2400 美元附近遭遇阻力,不過,瑞銀認定漲勢尚未結束,仍然全面上調金價預估。


據報導,瑞銀大宗商品分析師在其最新黃金市場展望報告中說,他們預計金價將在 9 月份升至每盎司 2500 美元,到年底達到每盎司 2600 美元,這一預測分別高於最初估計的每盎司 2400 美元和 2500 美元。


(See:理財周刊,2024/05/27,黃金屢創歷史新高後!該空?還是追?鉅亨網,2024/05/29,瑞銀:黃金漲勢遠未結束 明年升至2700美元)


今(2024)年4月,黃金價格突破歷史新高,每盎司一度超越2,400美元,一時之間黃金投資相關議題再度受到關注。


這次金價大漲的原因中,近期主要是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緊張局勢。但是戰爭事件的發展非投資人能掌控與預期,中東戰事稍歇,金價稍見回落,眼見金價已大漲一波,黃金未來可能的走勢又該如何預期呢?


根據財經的分析,就中長期而言,在:1.降息預期、2.美國債務規模擴張、3.去美元化等三大利多的驅動下,未來黃金的價格仍值得期待。


(See:《Money錢》2024年6月號,2024/05/30,金價屢創高 3利多驅動 長期上漲機率仍大!)


面對地緣政治影響、金價屢創新高、黃金成為避險首選資產之一,各國央行紛紛提高其黃金儲備量,顯然乃在作預測、預防、預備,以期規避風險或降低遭受衝擊的措施。


三、規避風險或降低遭受衝擊所應採取的三項措施:1.預測、2.預防及3.預備!


"黑天鵝(Black swan)"是指發生率極低、容易被忽略的事件,比較是不可測的風險;相對的,"灰犀牛(Gray rhino)"則是指極可能發生、影響巨大,卻仍被忽視的風險,比較是可測的風險。


"黑天鵝理論(Black swan theory)"指極不可能發生,實際上卻又發生的事件。主要具有三大特性:1.發生機率極低、2.衝擊力道大、3.一旦發生,人們會作出某種解釋,讓此事件成為可解釋或可預測,滿足前二者即可稱為黑天鵝事件(theory of black swan events)(See:黑天鵝理論-維基百科)。


美國風險工程學教授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最早在其2001年出版的書籍《隨機騙局(Fooled by Randomness)》中討論了黑天鵝事件,而該書乃涉及金融事件。他在2007年出版的書籍《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中將這個隱喻擴展到金融市場以外的事件(See: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維基百科)。


"灰犀牛(Gray rhino)"則是源自2013年1月,在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美國經濟政策分析家米歇爾·渥克(Michele Wucker)所提出,她在2016年出版《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The Gray Rhino: How to Recognize and Act on the Obvious Dangers We Ignore)》一書之後,廣為流傳(See:米歇爾·渥克、灰犀牛-維基百科)。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嗣後又於2012年11月27日出版《反脆弱:從混亂中獲益(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一書,由美國的Random House和英國的Penguin出版。


塔雷伯指出:面對「黑天鵝事件(不確定但必然到來的重大衝擊)」,脆弱(fragile)必遭重挫甚至毀滅,因此,需要反脆弱(antifragile)。反脆弱不只是堅韌(resilience)或強固(robustness)而已。堅韌可以抗拒震撼,保持原狀;反脆弱則可表現得更好。有人甚至將金融契約設計成能從市場的波動中獲利(See:《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是反脆弱》(大塊文化出版))。


面對風險,最應該做的措施就是:預測、預防及預備(Prediction, Prevention and Preparation)


針對過往已經發生過的危機,應進行預測(Prediction),評估發生的可能性,並做好預防(Prediction),以期防範未然,並避免受害或損失。


而就過往未曾發生的風險,既然無從預測乃至於預防,則應做好預備(Preparation),以迴避或降低因此所遭受的衝擊力道,以期能夠反脆弱(antifragil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法令多如牛毛,人事更是變化萬千。日常生活法律風險問題,因此,層出不窮,令人困惑,不勝其擾。此所以,倘若是平時就能了解日常生活法律的基本觀念,藉以提升風險意識與風險思維,應該便能夠讓一般人在面對糾紛時,可以措其手足或知所應對進退,不至於驚慌失措或徬徨無助,甚至還能趨吉避凶或消災解難!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