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4|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風險思維:中國靠製造業重振經濟的策略開始失靈!諾獎得主:中國真奇怪!

一、中國PMI指數開始跌落!中國想要依靠製造業重振經濟的策略開始失靈!


據報導,中國製造業活動5月份時意外萎縮,結束了先前連續兩個月的擴張局面,令中國依靠出口推動經濟復甦的做法受到新的質疑


華爾街日報指出,雖然5月份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的回落令經濟學家們措手不及,但先前幾個月已有徵兆顯示當前製造業活動的擴張步伐是不可持續的:產出遠遠超過新訂單,對出口的依賴越來越大,即使最近幾個月美國消費者表現出越來越強的抵觸情緒。


(See:華爾街日報,2024/06/03,中國依靠製造業重振經濟的策略開始失靈)


尤其,華爾街日報日前才指出:中國經濟惡化,未來10年將有3億人退休,其養老金將於2035年耗盡。


中國經濟下滑令養老金系統承受巨大壓力,未來10年中國將有3億人退休,據中國社科院估計,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將於2035年耗盡。


(See:中央社,2024/05/30,華爾街日報:中國經濟惡化 養老金2035年耗盡)


更遑論,華爾街日報曾報導指出,中國經濟正面臨房市疲軟、消費不振、通貨緊縮、債務高漲、勞動人口下降、外資撤離、貿易壁壘、經濟趨緩等8大「痛點」,且舊經濟模式正在崩潰。


根據報導,中國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所陷入的困境,即有「房地產─增長引擎熄火」、「消費者信心─萎靡不振」、「消費者價格─通縮之國」、「債務─強弩之末」、「人口─勞動者數量減少」、「外國投資─撤離」、「貿易─壁壘提高」、「經濟增長─放緩」等8大痛點。


(See:中央社,2024/03/03,華爾街日報:中國經濟面臨8大痛 房市疲軟消費不振外資撤離)


中國面對此等房市熄火、消費不振、通貨緊縮、債務重負、勞動力減少等諸多艱困處境,按理本應增加投資提振消費需求以為應對才是。殊不料,其卻背道而馳,竟反而投注於供給補貼上。無怪乎,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直呼:"真奇怪!"


二、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中國寧可傾注供給產量卻不願提振內需,"真奇怪!"


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表示,中國領導人「怪異地不願意(bizarrely unwilling)」運用政府支出來提振消費需求以促進經濟(to use more government spending to support consumer demand),卻只想增加生產並出口給其他國家,這完全缺乏現實的經濟常識。


克魯曼呼應了包括財政部長葉倫在內的美國經濟官員的批評,即中國無法簡單地想依靠出口(export)擺脫困境。這項言論發表之際,美國與歐洲再次對中國產能過剩(overproduction)及向海外傾銷大量補貼的產品(the dumping of heavily subsidized products overseas)表示憂慮。


克魯曼在彭博電視台的亞洲貿易節目中表示:「我們無法吸收(產能),世界也不會願意接受中國想要出口的一切。」他補充說道:因為國內支出(domestic spending)「嚴重不足(vastly inadequate)」且缺乏投資機會,中國的整個經濟模式是無法持續的。他強調:「北京應該支持需求(demand)而不是增加產量。」


(See:Bloomberg News,June 2, 2024,Krugman Says China Is 'Bizarrely Unwilling' to Boost Demand)


此措施正是強調透過政府的財政政策,增加投資與消費,提振消費需求,從而促進經濟成長,透過需求面刺激成長的政策,達成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 ED),以補足消費需求不足、內需不振的困境,進而驅動內需經濟而刺激經濟成長,尤其在經濟衰退與失業力高升的情況下。


三、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克魯曼幫忙提出正確處方!中國若捨此不為恐將硬著陸!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指出,中國政府理應運用政府支出來增加投資與消費,提振消費需求,從而促進經濟。這是一種典型需求面刺激經濟的政策。


從總體經濟學的角度而言,「經濟成長取決於總需求(Aggregate Demand, AD)」,增加投資與消費,從而促進經濟成長。因此,保羅‧克魯曼的主張,正是正確的處方!


尤其,中國正處於"通貨緊縮(Deflation)"的處境,伴隨而來需求不足、經濟增長放緩與失業率上升的情境。


在這種情況底下,保羅‧克魯曼提出需求面的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於投資與消費,正可以有效提升總需求,而有助於刺激經濟成長與物價上升。中國正應欣然接受此處方才是!


若中國不及時懸崖勒馬,猶捨此正確處方不由,仍舊孤注一擲,由於總需求不足,企業生產意願可能下降,極可能導致經濟成長停滯甚至衰退。


尤其,中國此刻正面臨內需不足、經濟衰退、房地產泡沫、債務負擔及出口疲軟(依賴出口但全球需求疲軟)等諸多痛點的挑戰。


中國經濟,恐怕將會硬著陸,還可能淪落成為長期性的經濟成長停滯甚至衰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法令多如牛毛,人事更是變化萬千。日常生活法律風險問題,因此,層出不窮,令人困惑,不勝其擾。此所以,倘若是平時就能了解日常生活法律的基本觀念,藉以提升風險意識與風險思維,應該便能夠讓一般人在面對糾紛時,可以措其手足或知所應對進退,不至於驚慌失措或徬徨無助,甚至還能趨吉避凶或消災解難!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