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黃仁勳的未來想像、NVIDIA 痛苦創業路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黃仁勳的未來想像、NVIDIA 痛苦創業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Hi 我是 VK~

這週,來聊聊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在 Computex 的 Keynote 談到哪些對於 AI 的未來想像?

接著,也會談先前黃仁勳在 Stripe 的訪談,為什麼他會覺得在工作中追求快樂是種誤解?他認為工作本身也會有痛苦,過去 NVIDIA 在早期成立還有哪些痛苦的故事?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加速運算 X Omniverse = 重塑運算行業

去年黃仁勳在 Computex 的 Keynote 表示,「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全新運算時代的轉捩點。加速運算、AI 已經被世界幾乎所有的運算和雲端公司所擁抱。」

如果說去年是預告新時代的轉捩點,今年他則把重點放在如何重塑運算行業。他認為,加速計算、在 Omniverse 運行的 AI,這兩股力量將重塑運算行業。在這領域中,已經有 60 年的歷史,但這些年間只有 2-3 次的技術轉變,「我們即將看到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 1964 年 IBM 推出一系列大型電腦系統 System/360: 引入了中央處理器、通用計算、多任務處理,以及很多我們今天使用的各種技術,這讓世界上的電腦有共同的互動方式,讓單一作業系統適用於整個系列的產品,過去是每種產品都用量身訂做的作業系統。
  • 1995 年 Microsoft 推出 Windows 95 Pentium:PC 革命讓運算變得民主化,每個家庭都有 PC。
  • 2007 年 iPhone:移動運算出現,手機幾乎是一台小型電腦,可以放在口袋。

「CPU 時代結束」「加速運算來臨」,一直是黃仁勳認為當今電腦產業面臨兩大根本性的轉變。當 CPU 已經無法再像過去迅速發展時,打破瓶頸需要新的運算方法,也就是他強調的加速運算。

  • CPU 時代結束:當需要處理的數據和資料繼續呈現指數型成長,全世界使用的數據中心電量大幅成長,這也代表著運算成本正在成長,但 CPU 的性能已經達到瓶頸,這時需要新的運算方法。
  • 加速運算來臨:加速運算是 NVIDIA 近 20 年來一直致力於的事,「CUDA 增強了 CPU」。黃仁勳預測,每個處理密集型應用程式、每個數據中心等在不久將會加速。簡單來說加速運算是全方位的,從晶片到系統、系統軟體、新的演算法,還有優化的新應用等,「我們應該加速一切。」
raw-image

AI 的過去與未來:從感知到創造

黃仁勳提到,AI 時代和生成式 AI 時代下的差別:

  • AI 時代下與感知有關:在 ChatGPT 出來以前,AI 都是關於「感知」的。比如說:自然語言理解、電腦視覺、語音識別等。
  • 生成式 AI 時代與創造有關:token 可以是單詞、圖像、圖表、表格、歌曲、語音、影片。或是任何你能從中學到的概念,像是化學物質、蛋白質、基因等。「如果你能學習物理,你可以教 AI 模型物理。AI 模型可以學習物理的含義,生成物理」黃仁勳說,我們可以使用這種方法爲幾乎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生成 token。

他強調,生成式 AI 的時代,不僅從感知到了創造,也讓電腦從原本只是一臺超級電腦,現在發展成數據中心,甚至是 AI 工廠(AI Factory)。不再只是儲存資料、數據處理,而是要成為讓每個產業創造智慧(intelligence)的工廠。

比如說,近期 Tesla 購買 35000 個 H100 GPU 來訓練自家的自動駕駛模型、Meta 買了 24000 個 H100 訓練 Llama 3 模型,或是 NVIDIA 在本季建置 10 萬顆 H100 GPU 等,這些都是 AI 工廠的概念。

raw-image

不再檢索資訊,而是生成

「這是場工業革命,不是製造電腦的製造業,而是在製造業中使用運算製造(智慧),這是前所未有的」黃仁勳說,

去年他在 Keynote 對未來的想像是資訊會更加個人化。也就是說,將來和電腦的每次互動,都不會再是檢索到任何資訊,而是生成資訊。

目前我們大部分看到的資訊都是檢索而來的,預先寫好的文章、預先錄製的影片、音檔等,會再根據推薦系統重新組合,根據不同使用習慣呈現給用戶。

在過去,資訊是完全透過檢索而來的,而過去的運算模型也是。

現在甚至是未來人們所看到的一切、所有的資訊在很大程度上是透過生成、增強(augmented)來檢索。但 LLM 等 AI 模型將在未來生成儘可能多的內容,只檢索必要的內容。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27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VK科技閱讀時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VK科技閱讀時間
27.1K會員
83內容數
Hi,我是 VK~ 好奇科技發展、想看懂科技趨勢和新創的眉角。決定每週記錄下那些我感興趣、還看不懂的事。這裡會聊很多科技公司、新創,他們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VK科技閱讀時間 的其他內容
Hi 我是 VK~ 三位剛從 PayPal 離職的工程師們註冊一個叫 YouTube.com 的網域,卻不知道這個決定將如何改變歷史。 在短短 18 個月後,Google 拿出 16.5 億美元的天價收購這家小公司。在接下來的 20 年,YouTube 成為為人熟知的影音平台:每月活躍用戶突破
Hi 我是 VK~ 身為上世紀影印機之王的全錄(Xerox),內部有個科技研發機構全錄帕羅奧多研究中心(Xerox PARC),之中的研究與發明幾乎奠定了現代運算領域的發展。 無論是第一台個人電腦、圖形使用者界面(GUI)、滑鼠,或是乙太網路等,都是在 Xerox PARC 誕生的,這也影響著現
Hi 我是 VK~ 這期來聊聊 OnlyFans 如何從一開始以藝術家變現社群,轉變成全球成人內容訂閱平台?在疫情期間他們如何快速崛起,一路到現在成為另類創作者經濟中的霸主。 這期內容會有: OnlyFans 的起源:一開始只是想做藝術家的變現社群 OnlyFans 有多賺錢?為什麼可以在近
Hi 我是 VK~ 三位剛從 PayPal 離職的工程師們註冊一個叫 YouTube.com 的網域,卻不知道這個決定將如何改變歷史。 在短短 18 個月後,Google 拿出 16.5 億美元的天價收購這家小公司。在接下來的 20 年,YouTube 成為為人熟知的影音平台:每月活躍用戶突破
Hi 我是 VK~ 身為上世紀影印機之王的全錄(Xerox),內部有個科技研發機構全錄帕羅奧多研究中心(Xerox PARC),之中的研究與發明幾乎奠定了現代運算領域的發展。 無論是第一台個人電腦、圖形使用者界面(GUI)、滑鼠,或是乙太網路等,都是在 Xerox PARC 誕生的,這也影響著現
Hi 我是 VK~ 這期來聊聊 OnlyFans 如何從一開始以藝術家變現社群,轉變成全球成人內容訂閱平台?在疫情期間他們如何快速崛起,一路到現在成為另類創作者經濟中的霸主。 這期內容會有: OnlyFans 的起源:一開始只是想做藝術家的變現社群 OnlyFans 有多賺錢?為什麼可以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