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OnlyFans:只靠付費訂閱、年賺數億美元的創作者經濟霸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Hi 我是 VK~

這期來聊聊 OnlyFans 如何從一開始以藝術家變現社群,轉變成全球成人內容訂閱平台?在疫情期間他們如何快速崛起,一路到現在成為另類創作者經濟中的霸主。

這期內容會有:

  • OnlyFans 的起源:一開始只是想做藝術家的變現社群
  • OnlyFans 有多賺錢?為什麼可以在近年快速成長?
  • 不靠廣告,只靠訂閱、單次購買就能活的商業模式🔒
  • 2021 年試圖 pivot?!為什麼禁止平台上出現成人內容?🔒
  • 創作者經濟的法則:Power law、創作者畢業問題 🔒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每隔一陣子就會有出現 OnlyFans 創作者快速致富的案例。比如說,OnlyFans 創作者 Sophie Rain 公開了自己過去一年的收入 4347 萬美元。數字要比較才有感覺,這略低於蘋果執行長 Tim Cook 在 2023 年的總薪酬 6320 萬美元。(這包含基本薪資 300 萬美元、股票獎勵 4690 萬美元,和非股權激勵計畫補償 1070 萬美元)

或是,放棄博士學位跑去當 OnlyFans 創作者的 Zara Dar。她還是研究生的時候,就兼職 OnlyFans 創作者,而且在上面賺了 100 萬美元。甚至,她在幾周前拍了為什麼決定放棄博士學位到 OnlyFans 上當創作者影片爆紅後,在不到一天內就賺了 4 萬多美元,她也說「這比一般博士生一年的收入還多」。

另個案例是歌手 Lily Allen 同時也是 OnlyFans 創作者,她「在 OnlyFans 上出售腳的照片每個月賺的錢比透過 Spotify 串流賺的錢還多。」在 OnlyFans 上她每月收 10 美元,大約有 1000 位訂戶,每個月粗估有一萬美元的收入。

究竟 OnlyFans 是如何成立的?以及這些創作者又是如何賺進大把鈔票?

OnlyFans 成立故事:一開始只想做藝術家變現平台

一開始 OnlyFans 的初衷是想要打造一個有付費機制的社群媒體。

他們希望吸引來自 YouTube 和 Instagram 的音樂家、藝術家和網紅,來讓創作者可以輕鬆地透過他們的內容來變現。和大家熟悉的社群媒體一樣:最初 OnlyFans 的服務條款是禁止裸露、露骨等內容。

但你可能也可以猜到:這件事為什麼後來不運作的原因,現有玩家(無論是 Spotify 或是 YouTube 等)加個付費、贊助功能,OnlyFans 很難吸引到創作者跳槽過來、創作者不多的前提下、越難吸引到粉絲,平台也就越難從創作者變現中賺到錢。

再往下談 OnlyFans 如何從幫音樂等創作者變現的平台,轉向服務成人等內容創作者之前,先來介紹 OnlyFans 創辦人 Tim Stokely 跌跌撞撞的創業歷程。

在 Stokely 創 OnlyFans 之前有兩次失敗的創業經驗,他先在 2011 年成立了戀物癖網站 Glam Worship(讓使用者可以向女王贈送禮物和金錢),但這後來因為在用戶和創作者兩邊都沒有吸引到足夠的人,最後以失敗告終。到了 2013 年他決定再挑戰一次,這次成立成人網站 Customs4U,可以為付費用戶提供客製化的成人內容,但整體概念可能走得太前面、營運不好,後來也是以失敗收場。

到了 2016 年第三次創業,才有現在大家知道的 OnlyFans。沒有人想到 Stokely 的最後一搏,竟然成功了。最意外的莫過於 Stokely 的爸爸,在 OnlyFans 這次創業中,他跟身為銀行家的爸爸借了一萬英鎊,他爸也表示「當時真的是最後一次幫他的想法」。這次創業他的家人都加入了,Tim 擔任執行長,他的父母們擔任公司董事,2018 年他的弟弟 Tom 接任公司的營運長。

OnlyFans 創立初期本來沒有要踏入成人內容,但整個發展並不如預期順利。隔了一年底(2017)他們先解除對成人內容的禁令,再加上他們開設帳號的門檻相對低、沒有太多審查機制,也開始讓他們有了不少創作者、用戶的加入。

這時為了在美國擴張,Stokelys 找到了在加州成人產業的關鍵人物 Bill Fox,Fox 招募了數十名成人表演者加入 OnlyFans,這讓他們順利開拓美國市場,目前 OnlyFans 有 66% 的收入是來自美國市場。(這做法跟當初 TikTok 跑到藝術大學招募敢跳舞敢演戲的大學生到平台上是類似想法)

真正讓他們起飛的關鍵是在 2018 年,OnlyFans 出現了一名神秘買家 Leonid Radvinsky,他收購 OnlyFans 的 75% 股份。(至於金額是多少這沒有公開過,傳聞是數百萬美元)

Radvinsky 是個非常神秘、低調的人,幾乎找不到他任何的訪談。OnlyFans 也因為這樁收購,在用戶上有了非常快速成長。這可以歸功 Radvinsky 的經驗與人脈。他從 1990 年代後期就開始創了多次與網路成人相關的業,在他收購 OnlyFans 的 75% 股份之前,擁有當時全球最大的成人網站之一的 MyFreeCams。

烏克蘭裔美國的神秘買家 Leonid Radvinsky

烏克蘭裔美國的神秘買家 Leonid Radvinsky

這裡可以說個有趣的事,OnlyFans 實際上是一家英國公司,母公司是 Fenix International Limited。

這也是為什麼雖然 OnlyFans 是間私人公司,但有些財務資料是公開的,主要因為公司地註冊在英國,根據當地《2006 年公司法》(Company Act 2006)達到一定規模的私人企業,必須申報並公開財務資料。(可以在 Companies House 中找到相關資訊)

《元宇宙》作者、Epyllion 執行長 Matthew Ball 下了一個有趣的註解:「OnlyFans 是繼 DeepMind 後成功的英國企業。」(可能也是繼安謀之後,大家比較認識的英國公司)

接著,來聊聊為什麼 OnlyFans 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與爆紅?

OnlyFans 有多賺錢?為什麼可以在近年快速成長?

近年讓 OnlyFans 快速成長、走向主流視野,有兩股重要力量:疫情讓 OnlyFans 十倍速獲取創作者和用戶、其他社群平台限制成人內容,OnlyFans 正好填補了市場空白。

先攤開 OnlyFans 在疫情前後的用戶數據。2019 年,OnlyFans 的創作者數量約為 34 萬多人,用戶數量約為 1300 多萬人。到了疫情這年 2020 年 8 月,在 OnlyFans 上的創作者數量達到 161 萬人,用戶數量達到 8000 多萬人。到了 2021 年 OnlyFans 的註冊用戶數量突破 1 億人。(接續的兩年內,用戶數分別來到 2、3 億人)

在疫情期間創作者快速成長的情況下,也帶進更多用戶在 OnlyFans 這個平台中。光在疫情這年就讓 OnlyFans 賺非常多錢。從 2019 年的總收入 2.7 億美元,2020 幾乎以十倍速度長上去到 22.3 億美元、2021 年也有 48 億美元。近年的稅前收入也有不錯的表現,在 2023 年來到 6.58 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 25%(2022 年稅前收入為 5.25 億美元)。

這也讓現年 42 歲的 Radvinsky 在過去三年中,至少向自己支付了 10 億美元的股利。

FENIX INTERNATIONAL LIMITED 提交的資料

FENIX INTERNATIONAL LIMITED 提交的資料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74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VK科技閱讀時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K科技閱讀時間
28.1K會員
86內容數
Hi,我是 VK~ 好奇科技發展、想看懂科技趨勢和新創的眉角。決定每週記錄下那些我感興趣、還看不懂的事。這裡會聊很多科技公司、新創,他們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VK科技閱讀時間的其他內容
2025/03/17
Hi 我是 VK~ 三位剛從 PayPal 離職的工程師們註冊一個叫 YouTube.com 的網域,卻不知道這個決定將如何改變歷史。 在短短 18 個月後,Google 拿出 16.5 億美元的天價收購這家小公司。在接下來的 20 年,YouTube 成為為人熟知的影音平台:每月活躍用戶突破
Thumbnail
2025/03/17
Hi 我是 VK~ 三位剛從 PayPal 離職的工程師們註冊一個叫 YouTube.com 的網域,卻不知道這個決定將如何改變歷史。 在短短 18 個月後,Google 拿出 16.5 億美元的天價收購這家小公司。在接下來的 20 年,YouTube 成為為人熟知的影音平台:每月活躍用戶突破
Thumbnail
2025/01/13
Hi 我是 VK~ 身為上世紀影印機之王的全錄(Xerox),內部有個科技研發機構全錄帕羅奧多研究中心(Xerox PARC),之中的研究與發明幾乎奠定了現代運算領域的發展。 無論是第一台個人電腦、圖形使用者界面(GUI)、滑鼠,或是乙太網路等,都是在 Xerox PARC 誕生的,這也影響著現
Thumbnail
2025/01/13
Hi 我是 VK~ 身為上世紀影印機之王的全錄(Xerox),內部有個科技研發機構全錄帕羅奧多研究中心(Xerox PARC),之中的研究與發明幾乎奠定了現代運算領域的發展。 無論是第一台個人電腦、圖形使用者界面(GUI)、滑鼠,或是乙太網路等,都是在 Xerox PARC 誕生的,這也影響著現
Thumbnail
2024/12/23
Hi 我是 VK~ 前陣子對 Meta 第二代智慧眼鏡有蠻多好奇的,順手了解一下智慧眼鏡的進展、近年和 Meta 合作推出智慧眼鏡的雷朋(Ray-Ban)它背後母公司 EssilorLuxottica,發現他們的發展歷程蠻特別的。 近來 EssilorLuxottica 也爭相吸引科技巨頭 Me
Thumbnail
2024/12/23
Hi 我是 VK~ 前陣子對 Meta 第二代智慧眼鏡有蠻多好奇的,順手了解一下智慧眼鏡的進展、近年和 Meta 合作推出智慧眼鏡的雷朋(Ray-Ban)它背後母公司 EssilorLuxottica,發現他們的發展歷程蠻特別的。 近來 EssilorLuxottica 也爭相吸引科技巨頭 Me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Hi 我是 VK~ 這期來聊聊 OnlyFans 如何從一開始以藝術家變現社群,轉變成全球成人內容訂閱平台?在疫情期間他們如何快速崛起,一路到現在成為另類創作者經濟中的霸主。 這期內容會有: OnlyFans 的起源:一開始只是想做藝術家的變現社群 OnlyFans 有多賺錢?為什麼可以在近
Thumbnail
Hi 我是 VK~ 這期來聊聊 OnlyFans 如何從一開始以藝術家變現社群,轉變成全球成人內容訂閱平台?在疫情期間他們如何快速崛起,一路到現在成為另類創作者經濟中的霸主。 這期內容會有: OnlyFans 的起源:一開始只是想做藝術家的變現社群 OnlyFans 有多賺錢?為什麼可以在近
Thumbnail
這個連假看完了Spotify的傳記影集『串流王者』,相當喜歡這部影集在每一集會從不同人物的視角來描述他們與Spotify的利害關係。 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平台方與創作者之間的衝突,特別是在許多百萬Youtuber 陸續宣布停更的這個時期
Thumbnail
這個連假看完了Spotify的傳記影集『串流王者』,相當喜歡這部影集在每一集會從不同人物的視角來描述他們與Spotify的利害關係。 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平台方與創作者之間的衝突,特別是在許多百萬Youtuber 陸續宣布停更的這個時期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文章為:Spotter出資買斷 YouTuber 未來廣告收入,有哪些招數幫助創作者更快變現? 1. Spotter出資買斷YouTuber未來廣告收入 2. Spotter的金融科技服務,讓網紅的內容真正「有價」 3. 數據分析,幫助網紅擴大影響力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文章為:Spotter出資買斷 YouTuber 未來廣告收入,有哪些招數幫助創作者更快變現? 1. Spotter出資買斷YouTuber未來廣告收入 2. Spotter的金融科技服務,讓網紅的內容真正「有價」 3. 數據分析,幫助網紅擴大影響力
Thumbnail
《電商原來是醬》本集邀請到「617 行銷筆記」的劉易蓁來到節目中,與聽眾分享自己是如何從為別人行銷到成為創作者。在眾多社群平台之中,又為什麼會選擇 Tiktok 呢? 從行銷人變成創作者,選擇卡位 Tiktok 的原因 人人都是自媒體,還有流量紅利可言嗎? 本文由【林克威】授權【聲歷其境】撰寫
Thumbnail
《電商原來是醬》本集邀請到「617 行銷筆記」的劉易蓁來到節目中,與聽眾分享自己是如何從為別人行銷到成為創作者。在眾多社群平台之中,又為什麼會選擇 Tiktok 呢? 從行銷人變成創作者,選擇卡位 Tiktok 的原因 人人都是自媒體,還有流量紅利可言嗎? 本文由【林克威】授權【聲歷其境】撰寫
Thumbnail
這年頭粉絲似乎是一種貴金屬,創作者不斷地挖礦,然後總是著從挖出的材料中提煉出貴重金屬的鐵粉...甚至是金粉。網路世界,搞得大家都是鍊金術師。 也就是說,100個金粉的商業模式必須從這些核心粉絲的需求出發,去設計出痛點解決方案,並且以高價值的方式販售給這些客群。
Thumbnail
這年頭粉絲似乎是一種貴金屬,創作者不斷地挖礦,然後總是著從挖出的材料中提煉出貴重金屬的鐵粉...甚至是金粉。網路世界,搞得大家都是鍊金術師。 也就是說,100個金粉的商業模式必須從這些核心粉絲的需求出發,去設計出痛點解決方案,並且以高價值的方式販售給這些客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