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9|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淺談臺海衝突前的可能徵兆

raw-image


解放軍於賴清德520就職後開展對臺恫嚇的2024聯合利劍軍演,登上各大國際版面,然而臺灣人的日常生活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臺股反而還小幅上漲。

這著實讓許多外國媒體直呼臺灣人神經太大條,甚至有專欄指出中國這種「溫水煮青蛙」的做法,有可能直接演轉戰,解放軍展開對臺閃電式突襲,讓臺灣在措不及防之下被攻陷。

本文便稍微解釋這一常見的擔憂,並指出臺海爆發大規模衝突前的可能預兆。

大規模衝突常見徵兆

長年任職於美國國防情報局的葛拉伯


二十世紀冷戰時期,美國著名情報大師辛西亞·葛拉伯Cynthia Grabo曾著有《洞燭機先 : 奇襲之戰略預警》(Anticipating Surprise)一書,根據她的說法,一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均有其蛛絲馬跡,舉凡一張照片、一場外交會談、後備軍人召集、軍力部屬...等都可以視為衝突爆發徵兆指標。

因此我們可以設想,如果中國想對臺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必然有跡可循。根據美國2049智庫學者易思安(Ian Easton統整的指標,大致可以分為五類:

一、備戰

攻臺是一場準備工作浩大的行動,中國軍政部門在開戰一年之前可能會開各種極機密的閉門會議,以協調各種複雜的行動,會議將由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解放軍陸海空三軍、火箭軍、航太、後勤單位、公安武警部門、民兵部門...等組織要員組成,屆時將成立一個聯合攻臺小組/聯合中心,中國軍政高層一連數月召開密集開機密會議,就會啟人疑竇。

接連數月,部隊開始大規模移動,作戰單位會開始調至東南沿海,兩棲部隊、空降部隊等重要單位會秘密部屬在福建、廣東一帶,彈道飛彈、防空系統等武器也將離開平時駐地,並部署在秘密戰術位置,後備部隊、民兵單位也將開始活躍。

二、後勤

中國會開始囤積石油、天然氣等戰略物資,這一舉動尚伴隨重要戰略機場、港口、鐵路的擴建,而這些戰略設施的保護工作會變得異常積極,開始修築防禦工事,並部屬大批防空系統以保護這些重要軍事設施、資產,而這些工作可能在開戰一年或數年前便開始準備。


三、偵查

中國的衛星將會在開戰數月前密切的觀察臺灣的軍事部屬,海洋偵查船會更密集地出現在臺灣周圍,暗中布置在臺灣、美國的特工也將開始活躍,目標是緊盯臺灣的軍隊移動資訊,並監視美軍在亞太的軍事部屬,戰略支援等部門亦將全力蒐集各式有用的情報、資訊。臺美的反情報部門也會開始注意到中國密切收集資訊的意圖。


四、宣傳與政治動員

為了取得軍隊乃至於全國上下的團結,中國在軍事作戰前會進行密集的政治思想動員,並利用報紙、新聞、網路等管道進行心戰宣傳,即俗稱的法律戰輿論戰。目的是點燃全中國對於發動收復領土的戰爭狂熱,可能直至數周前才會進行這類的政治動員,正如烏俄戰爭爆發前數周,普丁的密集電視演講與揚言將烏東二省進行合併公投,宣傳與政治動員正是臨近衝突的一個重要指標。

五、破壞

開戰前數天,中共部屬在臺的特工(俗稱第五縱隊)將會開始活動,針對臺灣的重要油庫、電網、民用設施進行破壞,意圖激化社會的矛盾。臺灣的國安局、保二總隊等也將陸續開始展開行動,而到了這一地步,中國進犯的意圖已然是圖窮匕見,衝突一觸擊發。

易斯安列舉的這五個算是主要且易懂的分類(階段),其他諸如彈藥生產、部隊管制休假、獻血、控制軍眷輿論與保密等細瑣的事項,本文就不一一列舉。(隨文附上推特上流傳的臺海局勢升溫的徵兆表,礙於畫質,讀者可自行點擊下載參看)。

推特網友整理的開戰指標表格

拜現代科技所賜,大規模作戰意圖變得更難隱藏,據軍事智庫推估,美國及其盟友最遲兩個月前便能向臺灣發出中國即將入侵的警報。

美國與盟友成功的俄烏戰爭前的預警提前至四個月,並陸續完成撤僑、提供烏克蘭軍備、轉移重要軍事設施的目標,將俄軍由演轉戰的突襲傷害降至最低。

證明了美國與其盟友情報體系的強大與可靠,同理套用在臺海,中國先發制人的優勢並不高。

演習轉戰爭的可行度

在解放軍結束了為期數天的聯合利劍軍演後,便有無數媒體與退將直指臺灣需提防解放軍日後「由演轉戰」的可能。

這個擔憂很難成立,因為一場演習所需要做的事前準備跟一場真正的大型衝突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從中國這次動員的人數、燃料、戰機戰艦數量來看,強度明顯要小於2022年佩洛西來訪時的圍臺軍演,機艦沒有攜帶太多武裝,根本無法進行高強度的作戰,貿然開戰無疑是政治/軍事自殺。

臺灣與烏克蘭的不同在於臺灣海峽這道天險,中國無法學習俄羅斯以假借演習之名在陸路邊境先集結兵力,再堂而皇之的直接將演習兵力直接投入入侵行動。臺海衝突真實的情況是中臺雙方在海空權的來回爭奪拉鋸可能長達數周甚至數月。



也有人說,解放軍只要頻繁地軍演,就能溫水煮青蛙,並讓臺灣失去戒心,這也是毫無常識與根據的立論。先不說準備一場大規模軍演是多麼勞師動眾,讓己方士官兵一年到頭處於緊繃狀態,無助於提升戰力,反而無謂消耗己方武器妥善率。

再者,欺騙己方基層官兵這只是一場演習,再將他們無預警驅趕至前線投入無情戰火,對入侵方而言,士氣將直接盪至谷底,俄羅斯便是血淋淋的例子,2022年初兵分多路直攻基輔,但多數俄軍心理尚未準備便投入戰鬥,開戰首周臨陣脫逃、投降者無數,基輔的攻勢也隨之瓦解。

中國進行更多無謂的軍演,在國際政治上體現的無非就是窮兵黷武,對中國形象傷害極大,更阻礙了中方修補歐洲、美國的關係的可能,也等於是為美國通過更多援助臺灣的法案背書。中國過早的暴露戰略野心,使得中國在臺海開戰的準備工作,難度要比以往提升了許多。

臺灣人是應該正視威脅,但無須恐懼,因為最大的威脅來自於無知與真假難辨的資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1995年生,專長是觀古今之變。正所謂:「隻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在這個時代,由於不甘只是在臺下看熱鬧,偶爾便到臺上來獻醜。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