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韓國|韓國「海苔飯捲」的前世今生

韓國海苔飯捲:前世今生

韓式海苔飯捲稱為「김밥」是將海苔作為外皮,包著米飯與各式的配料,如菠菜、魚板、雞蛋、醃蘿蔔、火腿、牛肉和泡菜等。

至於韓國「海苔飯捲」的起源有著多種說法,比較常見的說法有兩種,其中一種是認為源自於日本海苔壽司,這說法的根據是韓國人雖然食用海苔的歷史從非常早就開始,但是直到日本佔領朝鮮半島這段期間,「海苔飯捲」才開始普及;另一種說法是要追溯到新羅時代,韓國的傳統菜色「菜包飯 쌈밥」,這道菜是用蔬菜包裹米飯或肉來食用,類似「海苔飯捲」的原型,而朝鮮王朝的食譜中也記錄了類似今日「海苔飯捲」的料理方法。

韓國海苔飯捲:韓國「海苔飯捲」vs 日本「海苔壽司」

在寫這個題目之前,老實說我分不太清楚韓國的「海苔飯捲」與日本的「海苔壽司」,一直以為是一樣的食物,但是仔細深究其差別是在於「調味」,日本的「海苔壽司」米飯的部分會加入醋進行調味,所以口味偏酸;韓國「海苔飯捲」的米飯中通常加入麻油、鹽和芝麻,而不是醋,因此口味偏鹹。

我記得小時候媽媽親自做便當時,飯捲或是壽司是偶爾會出現的菜色,另外出外旅遊時,如果用餐比較不方便也會做這道菜帶在身上食用,我想這樣形態的食物也是大部分台灣人的回憶。這次去韓國就特別注意路上的飯捲店,如果肚子空間還足夠,便會進行品嚐看看,所以以下就分享這次到韓國吃的三家「海苔飯捲」店。

韓國海苔飯捲:부산사상시니어클럽할매손김밥

我們這次是搭釜山航空國內線到首爾,如果離班機起飛還有時間,比起在機場吃昂貴又選擇不多的餐廳,建議可以到「沙上站」附近逛一逛,我們是安排在「沙上站」吃早午餐,無意之間看到地圖上有一個地標是「老年人再就業中心」專賣「韓式飯捲」,我打趣的跟虎妹說妳一直叫我「老羊」,不老都被妳叫老了,所以我要去看看我未來工作的地方。

這是一棟黃色的建築,一樓賣飯捲由一群阿珠媽打理,二樓還是個書店是由一個老先生負責,這個老年人再就業中心真是幫老先生與老太太都想好適合他們的工作,韓國也跟台灣一樣邁入老年化社會,而且現在醫療發達很多人到退休年齡,身體都還很不錯,這些人不應該就此登出社會,國家應該有政策善用這些人力才是。

韓國海苔飯捲不愧是平民美食,以韓國的物價來看確實是平易近人。這家店不只有供應海苔飯捲還有麵類、沙拉與豆腐,如果你想吃套餐也有優惠的組合,不過我們只點了最簡單的海苔飯捲。

一般而言,韓國的海苔飯捲店都會提供免費的湯品由客人自行取用,通常是味增湯不過有個特點調味都偏鹹,這家也不例外,這總讓我懷疑韓國的鹽是不用錢嗎?

我們點的是最一般海苔飯捲,內餡有蛋、小黃瓜、紅蘿蔔與醃菜,口味非常的平實很像是自家廚房會端出的料理。

韓國海苔飯捲:모던김밥

虎妹是安排今天到「景福宮」穿韓服拍美照,我們先要去看「光化門」前的傳統衛兵交接,緊接著就要去穿韓服拍美照,算算時間應該沒有時間吃中餐,所以就將早餐與中餐併在一起吃,吃成了早午餐,這個時候什麼是最快速又方便的選擇,我想韓國海苔飯捲是唯一選擇,所以我們選擇一家在景福宮附近的海苔飯捲店「모던김밥」,快速吃完這一餐。

這家海苔飯捲店是位在景福宮站4號出口是一個家庭式的餐館,沒有提供紙本菜單只能看著掛在牆壁上的菜單來點餐,雖然沒有提供中文菜單,不過還是有照片讓你參考,還不至於會亂點一通。

除了標配鹹鹹的湯品外,這家店還提供泡菜與醃黃蘿蔔,加起來真的會鹹到不要不要的。

比起在沙上站的飯捲店,可以看到這家的份量明顯比較多,是一種老人家怕你吃不飽的概念,我們兩個食量不算大,叫一份就足夠墊墊肚子,不過價錢也是比較貴就是了!

附近有很多韓服的出租店,如果想穿韓服遊景福宮也可以參考Klook預約租韓服。趕時間要去試穿韓服的同時,如果肚子又有點小餓,非常推薦先到這家飯捲店來用餐才去景福宮參觀。

韓國海苔飯卷:종로김밥 숙대점

虎妹來到淑明女大緬懷過去,走著走著在路邊發現一家飯捲店,剛好是接近中午時段以我選店不如撞店的原則,我們就撞了進去。飯捲店都有種特色就是櫃檯或是廚房裡的「阿珠媽」是標配,這次走訪的三家飯捲店清一色都是阿珠媽獨掌大局。

這家店的餐台還蠻整潔的,飯捲也是現點現做,我們是點鮪魚海苔飯捲,我觀察到這一家的作法會把芝麻葉包在飯捲裡面,這是跟另外兩家比較大的差異,也因為有芝麻葉在內圈飯捲內餡也比較工整。

查了一下網路這家原來是連鎖店,但網路上幾乎找不到中文資料,或許真的是太在地了!而且這家飯捲店不只有賣飯捲,還有賣麵類與飯類,我們看很多韓國人都會點來吃,或許可以把它想像成學校附近提供給學生們飽餐一頓的簡餐店。

韓國海苔飯捲:後記

這次韓國行一共走訪三家韓國飯捲店,感覺這樣「平民美食」各家各有特色,有種「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的感覺,未來有機會再為大家走訪更多的飯捲店,看看韓國飯捲還有什麼更不同的變化與組合。


同文發表於艸頭黃這一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