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9|閱讀時間 ‧ 約 35 分鐘

議題解析 | 18%年金改革是什麼?給你一個淺懂的解說

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最近立院的攻防戰,又再一起把一個,原本已經塵埃落定的議題,重新又給炒熱了起來。但是他們在吵什麼呢?原來是在吵俗稱18%的,軍公教的退休人員福利制度。本來以為已經死去的話題,現在又死灰復燃了呢!(彩條)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18%到底是怎麼誕生的!是真的政府對不起軍公教,還是另有其原因呢?還有後來歷代的執政者,發現事情不太對勁,突然決定要改革的部分吧!

18%怎麼來的?

先讓我們先來說說,18%是怎麼誕生的吧!早期的臺灣社會,因為兩岸關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跟現在好像差不多(彩條)


所以政府不得不把大量的資源,挹注在國防的經費上面,但是大家也知道,國家每年收到的稅收,其實都是差不多的,能支配的預算就只有那樣,有地方投入大量的預算,那其他預算就勢必會減少。所以就苦了這群,任勞任怨的軍公教人員們了。在當時的公務人員,不只是薪資長年偏低,更無法保障他們的退休生活。


以當時1974年的薪水來算,當時簡任最高部長級的薪水,也就只有大概是4,270新臺幣而已,但注意,這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的等級哦!薦任最高的科長級,也就是大部份的人,最多也只能當到這裡了,但就算這樣,也只有大概是3,110元而已、而委任基層公務人員,最高級的薪水大概是2,160元。但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如果我講這些數字,相信大家一定沒感覺,但當時民間的平均薪資,其實是3,543元,也就是都比薦任的科長級的薪水,還要高出一大截了。而當時臺北市房子,一坪也只要9000塊啊,現在一坪舊公寓,也都要破百萬了!真的是另咧另咧另另咧啊!


也就是說,一個當了十幾年公務員的薪水,基本上還是比不上,一個工作四五年的小夥子。這樣誰還想當公務員啊!?所以你說國家對不起公務員,這樣好像也是挺合理的。


簡單來說,當時因為工商業經濟起飛,導致民間企業為了留住人才,每間企業都想不斷加薪,希望員工能留下來替自己賣命,而一般人加薪的幅度,也遠遠超過公務人員調薪的幅度。所以這樣也導致了,鐵飯碗漸漸不香了。當時的問題,不只有公務人員不敢退休、人才不想進入公部門等等,更甚至有的公務人員,為了換取更多的報酬,鋌而走險貪汙,甚至是出賣國家。


與此同時,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臺灣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貨幣購買力下降,對於當時的加薪幅度,趕不上通膨幅度的公務員們,更是感到無力啊!


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政府頒布了行政命令,讓公教人員能把他的公保養老給付,存在特定的帳戶裡面,想「維持退休軍公教人員的購買力」,避免因為通膨壓力,而快速花掉一次性養老給付。簡單來說因為的人,很容易一退休就把錢花完了,如果他把錢放在自己身上,政府很擔心他一下就花完了,或是被騙走之類的,真的是十分貼心!不過當時採鼓勵存款、而不是強迫實施的。而當時政府給出的優惠利率,是一個浮動數字,算法大概是,定期存款利率加50%,簡單來講,就是民間定存利率的1.5倍。真的是挺讚的!


但是1983年,因為定存利率不斷降低,已經沒辦法對抗,物價上漲的趨勢了。所以把這個浮動匯率,統一調整為,下限18%的優惠定存利率。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民間的最佳定存利率,大約也才9%而已,所以誰不放誰是傻子!成功的讓公務員,又變成當時熱門的職業之一。不過後來又是什麼原因,讓政府發現,不能再繼續給這麼多了呢?


財政破洞的第一次改革

18%在當時之所以能夠,有效的照顧這些退休軍公教生活,是因為利息支出的部份,是由臺灣銀行「墊付」以後,再向各級政府收取,同時國庫也有這些退休人員,龐大的存款可以運用,可以說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多年來存在臺灣銀行的本金,已經將近4700億元了。但為什麼18%,會成為軍公教年金改革,最常被批評的制度呢?甚至讓軍公教人員,背上肥羊的罵名!因為一直到後來,銀行利率一路往下滑,進入了低利率時代,軍公教的優惠存款利率,跟一般銀行的利率愈差愈遠。這也導致政府要不斷提撥預算,來填補這些差額。


當然還有另外的問題,也造成了社會的觀感不佳。過去因為公務員,長期薪資低於民間企業,所以政府想出了特殊機制,來保障這些公務員們。但與此同時,也不斷的在幫公務員朋友們加薪。根據數據統計,到了1980年的時候,基層公務員的薪水,已經正式超越民間的平均薪資了。甚至到了1994年,公務員的平均薪資,已經超過民間平均薪資1萬元了。於是社會開始有聲音,覺得該檢討這個制度,是不是應該要延續下去。


18%在軍公教人員薪水改善以後,原本提供的「適當」退休所得,功能已經消失不見了。再加上制度設計的關係,產生職位高的人,可以辦優惠存款的金額也高,職位低的人,反而「所得逆分配」的現象,跟原本照顧軍公教的目的,已經變得背道而馳了。


所以1995年第一次年金改革,在時任考試院院長孔德成,跟銓敘部長陳桂華的主導之下,以1995年做界分,為為舊制跟新制,而當時的口號喊得很響,「為因應人口老化及少子化趨勢,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退休金巨額,所造成的財政負擔;第二是希望鼓勵公務員能夠久任」。所以舊制就隨著萬年國會步入了歷史,這個修正案不只終結了過去,補償性質的年金制度,也把漸漸失去本意的18%,凍結在1995年。1995年以後就停算年資,簡單來說,就是1995年以後,才成為軍公教的人員,就沒有18%的優惠了。


而新制跟舊制的差別是,舊制是把這些公務員的退休金,一次請領完以後,放進政府的帳戶裡面,並根據18%的利率,每個月提供利息。而新制則是由公務員薪資的15%,還有政府提出等同薪資的65%,用來成立基金,而退休金的主要經費發放來源,就是從投資收益而來的。


原本新制的設計,應該算是兩全其美的辦法,不只可以讓這個退休制度長治久安,國庫也可以減輕財政負擔。但壞就壞在當初立法的時候,這群負責寫法條的公務員們,也正好就是要被改制的人,所有的方案都是他們設計的,所以偷偷藏了很多小細節進去,而當時的立委,也都還適用公務人員的退休金制度,所以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所以新制施行20年,除了一次請領所有退休金的退休人員,幾乎轉為領月退休金以外,其餘的任務完全沒達成。其中兩個問題,一個是在1995年以前,年資未滿15年或20年的這批人,如果在1995年以後退休,為了補償他們,所以會額外提供加給。這項優渥加給,不只增加了國庫的支出,因為少子化而希望公務人員們,能夠延退的效果也完全被破壞。


而另外一個問題是,以往計算退休金的時候,會以退休前兩三年的平均薪資,來作為退休金的計算,但這次立法卻把計算的標準,訂為退休前的一個月。所以當時就造成了很多,要退休卻高升的奇怪現象。


所以公務人員的退休年齡,甚至還降低了5歲,造成國庫更大的負擔。不過就國會的說法是,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為了避免從舊制過渡到新制,這個過程引起太大的反彈,所以加入了「一些誘因」,希望能讓阻力降到最低。這群年資跨越1995年的少數人,卻也讓大多數的軍公教人員,背上了無謂的罵名。


更甚至有些退休人員,所得替代率還超過了100%,所得替代率也就是指他的退休金,可以領到他退休前的所得比率。所以超過100%就代表,他退休了以後,退休金居然領的比在職的人高。這樣誰還會想認真工作呢?這真是太離譜了。


18%已經不重要?

年金改革是世代正義裡面,相當重要的一環。隨臺灣「老人時代」來臨,還有嚴重的少子化問題,龐大的軍公教退休潮,吸收大量的國家財政資源,作為他們的退休金,導致其他群體支出降低,帶來國家資源分配失調。年輕人陷入高工時、低薪水的困境,前景悲觀而不敢生育,導致少子化更為嚴重,整個國家陷入了惡性循環。


而在軍公教裡面,也存在著世代差異哦!1995年以前入職的人,能夠享有很多福利,在這之後入職的人就沒了。政府長期的差別待遇,軍公教長期享有各項福利,也引發了社會矚目,而軍公教人員長期,被電視名嘴冠以「肥貓」、「米蟲」的頭銜,也讓他們多次走上街頭,抗議對他們的「污名化」,職業別對立嚴重。畢竟他的年金制度,也不是由他們自己決定的,這也是挺無辜的。


第二次改革是在2005年,前總統陳水扁在「青年國是會議」上,要求就這個議題作出改革。隔年頒布了改革方案,而當時主打的口號,就是「取消18%」。但其實當時大部分的公務員,早就領不到18%了。但這次改革的後續計算方式,卻導致了大部分有刪減額度的,都是基層的公務人員們,高階主管計算起來卻差不多,也被在野批評是「肥大官,瘦小吏」。更加深了族群對立。


第三次改革2011年,也就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原本提出的方案,是讓原本18%優存的額度恢復不少,不過只實施了一個月,就再推出調整方案,比前一方案更節省,但優惠存款利率,已經不明訂為18%了。之後更說過那句名言:「年金改革,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但因為軍公教族群,是國民黨的傳統票源,也是年金改革之後,受衝擊最大的族群,所以年金改革的腳步很慢,甚至是被批評「空轉」。


第四次改革是2017年,蔡英文任內推出,主要目的重點是要分10年,逐年降低退休公務人員的所得替代率。舉個例子,有15年年資的公務員,讓他的所得替代率降到30%;而有40年年資的公務員,讓他的退休所得替代率降到62.5%。而截至2023年,目前退休公務人員的所得替代率,平均還有8成左右。而其他加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國家,退休的平均所得替代率,大概只在50.7%左右,這樣一比起來,我們還真的是高上了不少。

誰支持?誰反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衝突。年金改革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些公務員們了。當然目前絕大多數的公務員,都是擔心自己的退休金會破產,所以基本上都支持年金改革。而不能接受的人也提出,不能接受「退休年齡增長」、「退休金減少」的處境,認為政府背棄當初的諾言,推翻先前的退休金算法。


同時影響層面遍及,已退休跟即將退休的軍公教人員,恐怕違反了行政法的「不溯及既往」,這個法的立意是在維持,人民生活的安定性跟穩定性,並也藉此規範政府,不能任意侵犯人民的權益,所以也是這一派人士,據理力爭的主要論點。反對人士也認為,政府違反了「信賴保護原則」,就是說舊法公布施行以後,如果你後續法規有變更的話,應該要顧到之前,相信你施行的舊法,而願意遵守的人,這就是信賴保護原則。而年金改革說改就改,造成了之前相信政府,而選擇投入公職的人,他們的權益受到了影響。


退休軍公教也為了年金改革,多次走上街頭抗議,認為政府不應該違背承諾。軍公教不滿所得替代率,要逐年從8成降到6成,認為退休金是政府給的承諾,如今卻帶頭違約,也擔心會影響晚年生活的經濟狀態。也有人主張,勞保的問題其實還要更大,為什麼不先處理勞保問題,而要先動公務人員的年金改革呢?可是瑞凡,其實我們講個數據你就知道了!軍公教的年金在改革的前一年,是要花掉3108億元,但勞保年金的部分,政府每年都只能撥補,300億到500億元,雖然是兩個都要改,但一個是節流,一個則是為了防止破更大洞。就政治層面分析,軍公教的票大多是藍營的票,所以你知道的(彩條)


甚至還曾經影響世大運的開慕,因此鬧上了國際新聞,也讓當時的臺北市長柯文哲,留下了那句經典的:「你和那些反年改團體」。


2018年,反年改團體「八百壯士」,參與者在抗議過程當中,因為想要把布條綁到立法院上,爬立法院外牆的時候,不慎從二樓墜落,後腦著地以後昏迷,後來由醫護人員緊急救治。但因為其他抗議人士,拒絕移動因為擋住側門的宣傳車,救護車只好繞道送到臺大醫院急救,導致了延誤送醫,而後傷患的病情急轉直下腦死,經過家屬同意拔管離世,也成為反年改的一段小插曲。


而日前在立法院,藍綠兩方攻防戰的重點,是在所得替代率。國民黨立院黨團希望,要讓所得替代率停在最高70%、最低37.5%的比率,會是一個比較適宜的數字,而且要加入物價指數等相關變數。而民進黨立院黨團則是希望,能延續蔡英文的年金改革政策,持續降低到最高62.5%、最低30%,目前才改逐年減少到了第6年,還不到停下腳步的時候,而目前物價指數方面,早已經列入了考量,像2023年的數據就是4%,也就補貼了4%。但不知道你會不會好奇一個重點,那就是大家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呢?


大家想要的是什麼?

其實社會並沒有否定,我們軍公教人員對國家的貢獻,他們早期的薪資跟福利條件,確實是沒辦法跟民間相比的,而且他們都是付出努力,經過了國家考試,才當上了軍公教人員,政府也承諾要給予他們退休保障。但現在隨著時空環境改變,對所得替代率低的勞工而言,一定會產生相對剝奪感,再加上政府財政也日益吃緊。


當然軍公教、警消都是國家的資產,不是屬於任何一個政黨,大家都支持年改,但不能只從財務的角度來進行考量!目前物價大幅度上漲,更多公務員選擇延後退休,導致機關也沒辦法開新職缺,來替我們的政府注入新血,又或者是無法升遷,這都是政策之下沒有考量到的地方。


好了!那這集節目就講到這裡了,如果你喜歡的話,歡迎幫我們按下訂閱並且分享出去,如果有能力的朋友,也可以加入我們的會員,或是按下超級感謝啊!另外我們的DC群已經開放囉!歡迎大家一起進來聊天就是了。我的學習筆記,我們下次見囉,ByeBye!


用看的太累了,讓我們用念的給你聽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我的學習筆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