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0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卜洛克《八百萬種死法》

    raw-image


    這一個月來被誤以為是溫柔的亂流給攪亂的又是發胖、又是斷了好不容易恢復的閱讀習慣,而這本其實我不覺得是個好看的偵探小說《八百萬種死法》還真是呼應了我這個月以來林林種種、琳琅滿目的八百萬種複雜心情。落地窗被我用力推開,是一片陽台,空曠重劃區的邊界是台灣海峽,經常從那裡飄過來水霧,特別是瞬間凝結眼眸的那種沁冽。

    我仍然覺得,謊稱悟道通透其實只是個自卑並懶惰著的生活哲學的愛好者數量還真是大有人在,從李憶蓮、冤枉嬸、紅肉海鮮到這場莫斯可漩渦廝混的幾年下來,我單純的以為的可以依靠的同類,其實不過只是一頁又一頁命運安排給我的負面教材而已。無論從身邊的大小人事物算起,到年輕時迷戀的孫燕姿,哪怕是曾經玲瓏剔透的風情,時間到了,仍然是蛻變成了走音又無力連續的呻吟。

    真相,經過生活裡的自我理解的發掘後,只能心灰意冷地接納這無法抵抗的殘酷腰斬。天亮了又黑,我忽然想起誰?心暖了又灰,我又老了幾十歲?像是無間地獄裡,有人把你活活砍死了,然後春風一拂,你又睜開眼盯著即將朝你頭劈砍的斧頭。

    沒完沒了。

    我在看了上一本《黑暗之刺》後,特地去理解了一下卜洛克在創造馬修史卡德這個退休警察的偵探生涯系列的網路評論,多數同行作家們之間刻意的相互恭維這個部分我就一笑置之了,而他們最常推薦的莫過於這本《八百萬種死法》(我不知道以前從哪裡聽來說即刻救援第一集就是這本書的劇情。不過後來發現只是個戲謔說法罷了!),然而我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讀完後,這個故事對於紐約生活的時代背景紀錄有餘,故事發展的劇情懸疑開端、其中無可對證的猜想、真兇露臉的意外感,幾個部分都屬於感到失望的結論。

    我大約讀了這幾本卜洛克的作品後有一種感觸,喜歡文學的作家卻用偵探小說來抒發自己的喜好、專長這本來就是一件適得其所的美事,只是,我本來想要有的緊湊與驚訝,卻發現我只是陪著角色進行一場戒酒心情的流水帳日記旅行而已,對於卜洛克針對馬修史卡德戒酒的掙扎與反覆的描述,其實並引不起我融入他的情緒的興致,畢竟,我想要知道案件的發生與真兇的身份、動機,雖然說情感的鋪陳堆疊能夠讓你更深入其境,不過,畢竟是辦案為主的偵探小說,這一點如果因為個人寫作樂趣而迷失的焦點,是有些可惜了。

    更別說,發現出真兇以及真兇的被發現的方式,已經是好萊塢大片的奇趣風情的這一個英雄橋段,說真的我有點落寞了,到底,這本小說在感慨紐約治安的糜爛?戒酒心情的複雜糾結?還是略帶點懸疑色彩、草率解答來點綴以上兩點的三不沾推理小說呢?

    至於莫斯克漩渦是否正在借酒澆愁、或者又開始吞雲吐霧(我相信這一個月裡,腐敗身體的病情與糜爛地抽煙喝酒持續享用浪蕩漂泊宿命論還是同時進行著。),我的期許已經成為失落後就與我無關了,再也無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