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3|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有自己獨立思維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

    raw-image

    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一隻海豹的鼻孔裡卡了一條鰻魚。 好奇的我點進去看了針對這現象的相關研究論述,原來,這可能是年輕海豹的一種行為藝術,因為在中老年海豹身上沒看到這種行為。 ***** 夏威夷僧海豹出現這種行為讓科學家們毫無頭緒,就連觀察這群海豹40年的「NOAA夏威夷僧海豹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查爾斯·利特南(Charles Littnan)也表示「這麼多年從來沒有發過這樣的情況」,但發現這種行為只會發生在「年輕的海豹」身上,猜測牠們會模仿學習…… ***** 真是有趣,非人類的動物也有著兩代之間的行為差異。

    基於好奇心,我就去查詢了“動物的從眾行為”,跳出來的資料跟實驗結果,有個有意思的理論叫「羊群效應理論」。 荷蘭語裡面的俗諺 "als een schaap over de dam is volgen er meer",翻成中文叫作"一隻羊過了水壩,其他的羊們都會跟著過去",其依據的是,羊群有個特性就是:「只要有一隻羊開始了行動,所有的羊都會跟著他行動而不會去判對其行為的對錯。」 在講到從眾行為時,都會提到這樣的「羊群效應理論」故事:牧羊人將他養的羊帶去屠宰場的路途時,其中有一隻走到了懸崖邊,不小心跌落到山谷裡。結果,後面其他羊隻也跟著掉落到山谷裡摔死了。 其他的動物也有這種現象嗎? 有的,大部分都是在群居的動物身上可以看見,包括人類: 一、東非動物大遷徙的主角:角馬(黑尾牛羚),為尋找草原及水源,而不斷移動至糧草豐富及雨水充足的地方。角馬的從眾效應非常明顯,當有「勇士」率先過河,其他角馬便會跟隨過河;如果中途有膽怯的角馬折返,其他角馬又會跟隨折返。 因群體龐大,過河的行動會持續一段時間,那段時間該處還會成為特殊的觀賞景點。

    二、誤以為海是小河的旅鼠:之前被人們以為會跳海自殺的旅鼠,後來,據研究顯示是牠們的「導航系統」故障,判斷失誤而不慎落海。 旅鼠的大遷徙是因應生存環境的變動導致,但若沒「導航系統失常的造物設計」,是否世界會滿旅鼠為患呢? 三、猴子的兩色香蕉實驗:把兩箱的玉米染成粉紅色跟藍色,其中一種顏色吃起來是原本的味道,另外一個則加了苦味劑,吃起來非常的苦。兩種香蕉送到野生長尾猴的棲息地讓牠們食用。 猴子兩種都嘗過,當然只會挑正常口味的玉米吃。而後的幾個月,也是持續吃著正常口味的玉米。 但研究人員在過一段時間後,一樣提供染色的玉米,但沒有添加苦味劑,猴子們還是只吃同一種顏色,另一種原本有苦味劑顏色的都沒有動。 最有趣的是這群猴子的嬰兒,或是後來加入這群體的猴子,竟然也會只吃同一種顏色,而不會去嘗試另一種顏色,這代表苦味與顏色記憶的連結,透過群體的行為傳遞下去,使所有的猴子都割捨一半美味玉米。

    四、作出錯誤選擇的人類:心理學家Asch的實驗,要求受試者指出三條線中,與另外一條直線相同長度的線段,除了受試者外,其餘都是工作人員。而當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指認相同一條錯誤的線段時,借而觀察受試者的反應。 自己作選擇時,99%的人都可以選擇正確。但在實驗結果裡卻發現,大約有1/3的受試者出現懷疑自己,而選擇從眾的行為,亦即跟著其他人錯誤的回答而決定自己的答案。


    據說,少了規範或是既定的行為模式的時候,大部分的人,會沒有辦法做出決定,直到有了第一個人做了什麼後,其他人才會跟著做。 有思覺判斷能力的我們,會嗎? 會的…有實驗的結果證明:每個人都有頭,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腦。 訓練自己獨立思維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 就跟羊群一樣…… 圖:擷取網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Ours whisper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