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韓國Naver Blog導入‘我自己掏錢買’認證機制的背後故事

此篇靈感來自韓國一篇新聞

「네이버 블로그 “내돈내산” 기능 도입」
「在Naver Blog上導入有 “我自己掏錢買的” 認證機制」

文化背景

要聊這個話題前,必須先解釋一下韓國人的文化背景及找產品評價的情境。


高黏著度的搜尋引擎

韓國人主要的搜索引擎是 Naver,相當於台灣的Google。
Naver 是台灣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它的其中一項產品提示↓

  • 在台灣滲透率93%
  • 對現代台灣人來說不可或缺
  • 大小事都會在上面分享


你猜對了嗎?Line 的母公司就是韓國 Naver。
(但近期日本想把Line的股份吃下,拿到主導權)

Naver 完善的生活服務生態圈

Naver 更加在地化串聯生活大小事,尋找各種資訊,包括商品、新聞、地點、餐廳、娛樂等。當找尋到資訊,可以串聯Naver map標記或預約服務/用Naver pay付款等。

  • 高度信任產品評價

韓國消費者對產品評價非常重視,自己也很願意分享產品的買後感。

  • 社交媒體影響

現在的世代,大家都傾向於先在社交媒體平台Instagram、YouTube、Naver Blog等上尋找產品評價和用後感再購買。在台灣部落格平台很多都終止服務,部落格也漸漸變成不是台灣搜尋資訊的首選,但在韓國Naver Blog 依舊是大家尋找資訊或是觀覽率很高的平台。

業配爭議

源於2020年,從韓國Youtuber網紅們爆發的謊稱自己掏錢購買,製作相關的產品影片,最後被發現其實是業配 (뒷광고 사건),人民開始對網路資訊或是網紅評價產生質疑。爾後大部分網紅都會在文章、貼文、影片標註 #내돈내산(自己掏腰包購買) #광고(廣告業配)。

“自己掏腰包購買”(내돈내산)認證機制如何執行
  • 平台

在Naver的網購平台 Smart Store/Blog Market/Naver 市集/ Naver 預約/Naver 點單

(可使用Naver Pay的外部網購平台連接還在設置中)

  • 付款方式

使用 Naver Pay (”Naver 預約””Naver 點單”除外)

  • 期限

消費後一年內的服務、品項

  • 規定

文章內不可以有任何 “收益型額外收入” 發生(尚有其他詳細規定不在這裡贅述)


各方角度

在韓國可能不是點閱率高的新聞,當然在台灣也不會是。

以台灣人的角度

1. Naver是什麼?

2. 現在看產品評測不都在 YouTube 或 IG網紅嗎?部落格應該很少人看了吧?

3. “#自己掏錢買” 這個認證聽起來很不吸引人

但這個是消費文化不同而導致台灣跟韓國消費者需求跟在乎的事情不同


以韓國人的角度

消費者

1. 對於Naver這項機制完善程度的疑惑

2. 好像有很多漏洞,不能100%的確認非業配

→ 但一定有部分的消費者買單這項機制,看到認證就多一層安心。(就像是我們看到食物或是日用品有XX機關認證,但可能根本不知道那機關是不是權威機關,總之就是信任感增加)

部落客

1. 增加信任度:不用再一直Hashtag #我自己掏腰包買,再三強調非業配

2. 就算知道這方法有漏洞,還是願意使用Naver blog 這樣認證服務,因為Naver就是韓國人主要網站入口,若是Naver Blog以後流量計算把有 “#我自己掏腰包買” 認證的排序往前,那沒有用就是損失

Naver 公司

是個很聰明的商業模式,加速自己生態圈的建成。

  • 看到韓國人在乎的問題→極度注重「真實評價」
  • 提出解決方案的同時,增加自己電商平台(Smart Store)的推廣跟服務(Naver Pay、Naver Blog)的使用率,韓國的電商平台跟行動支付也是非常競爭,Naver在這兩塊上面算是推廣期,還比較弱。


畢竟Naver在韓國就像是個獨佔的市場,廣泛的使用者(流量)及累積的使用習慣(觸及率),如果Naver想要在這部分玩一些流量或是演算法的遊戲,Naver blogger一定會想要得到 "自己掏錢購買" 的標籤認證。


"消費者"想要真實評價—"部落客"想要增加自己的誠信—"Naver"從中提供解法

其實是為平台更服務創造黏著度跟使用率,我自己的角度會覺得 Naver 才是這場商業遊戲中的最大贏家。


*以上非客觀事實部分皆僅屬雪倫自己的觀點,歡迎理性討論

#雪倫的商業筆記

*未經允許禁止轉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