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智慧消費關鍵報告:SEO優化及行銷策略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2021智慧消費關鍵報告
臉書講到google就卡死!寫了第二次(幹,翻桌)

這是台灣google強大的團隊製作的報告,提供給業者做為參考,我個人認為非常有價值,也是目前最靠近實際現況的內容,更是學校老師不會教到的,但不知道有多少有興趣,所以最下面有報告全文的連結,提供大家自行取用。

#個人小結

台灣零售業仍以實體零售為主體,但網路購物成⻑動能強勁,營業額比重逐漸提升2020 年疫情爆發後,更多消費者加入網購,且有接近一半的人開始嘗試以往未使用過的網購方式,例如食物外送、到店取貨等模式 (其中有48 %的網購者在疫情開始後使用網購模式),行動電商快速增⻑,目前台灣整體有近 8 成消費者手機內有下載品牌或電商經營的 App,25-44 歲普及率高於其他年齡層;此外,電商的月活躍用戶總數 較去年同期成⻑了近兩成,也代表著接下來的消費市場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變革,是過去單一區域的重大事件,例如總統大選也無法改變的整體消費習慣。

而面臨虛擬消費的大大提升,首當其衝的就是金融銀行業,各種金融商品透過網路上的銷售更是持續佈局,在台灣銀行法的保護下,電子支付、虛擬貨幣、點數交換機制、金融資安簽證等等都會是接下來發展重點。
而這一份報告令我感到最驚豔的就是,第二部分「#消費新常態 - 混沌歷程 」,這也就是我常講的OMO(Online Merge Offline)所產生的具體結果,從過去的單線網路歷程,因為網路科技的普及,資訊的快速增加,讓原本單純的數位消費歷程變成更複雜。

相較以往消費者有了購買需求後,仰賴多元資訊觸點以完成購買決策,簡單講就是消費者花費更多心力在探索和評估,並更渴望直面接受品牌主提供的訊息,而接受訊息的時間也越來越短,以報告中P.19的購買歷程範例—營養保健食品,消費者透過搜尋,於論壇/部落格探索網友推薦的品牌,並從其中挑選出 2~3 個感興趣的品牌選項,透過數種平台交叉評估產品功效、 價格、並仔細確認產品真偽後,於電商平台完成下單。

資訊管道數量:49 個
(比個人用品的26個多)
資訊攝取總時⻑:62 mins
(比個人用品的14分鐘高)
比較品牌數量:4 個
路徑範例如下:
1.搜尋+論壇\部落格
2.搜尋+電商平台(評估)
3.搜尋+電商平台(探索不同平台)
4.搜尋+電商平台\品牌官網(再次評估)5.搜尋+電商平台(再次探索目標)
6.搜尋+電商平台(再2次評估目標)
7.搜尋+品牌官網(考慮購買評估目標)8.搜尋+電商平台(進行最後考慮跟比價)
9.搜尋+部落格\電商平台(在第三方平台下單)

#看清楚就比較容易做決策 當我們似懂非懂了解歷程後,其實對於業者來說將會面臨更難以決策的環節,因為看似每個地方都要照顧到轉換,又或者使用什麼樣的線上歷程工具來優化,都是一個不容易做的決策,因為目前並沒有百分百獲勝的方案。

在進行購買決策途中,消費者除了理性考量品牌特性、產品規格外,非理性的直覺思考亦扮演重要角色,往往決定品牌能否能在複雜的決策歷程中脫穎而出,「 24 小時到貨」已不能滿足消費者,「快速到貨」的需求量提升 ; 針對快速消費品尤其缺乏等待的耐心,但是報告中第四部分:突破混沌歷程 增加價值極大化銷售的 3 個黃金法則:「通路」「品牌」「媒體」 ,對多數的中小型企業來說是艱難的,連一個通路都鋪不好了,如何達到全通路佈局、適當的資源分配,還要企業照顧到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及環境,更是難上加難。又加上現在正在轉型的中小型企業多數的品牌都是還在成長階段,更不用談到底是要用品牌跟消費者溝通還是業務形態去產生績效,而在台灣多數業者對於媒體普遍不熟悉的情況之下,需要去調整他們對於媒體就有的刻板印象,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簡單講,如果企業真想做好數位轉型,需要有一位行銷科技長(CMO)或者一個團隊,無論是外包或內部建構,只能說目前沒有甚麼捷徑,最多是各種不同正在開發的工具,看看合不合用而已。

我寫了第二次,就可以看得出,我對於這篇報告的推崇了吧!
即使我接下來七天有6場不同題目的演講和授課,還是要認真的把這一份分享完! 如果還有興趣想惡補的話,可以去買 Cj Wang 大神最近出版的新書 #數據為王,才剛出版就銷售一空,已經進入二刷了!或許我十年前想成為奧美的一員這個願望是不會實現,但至少可以站在「前奧美互動行銷副總」CJ的肩膀,看看這個世界!

(重要)給大家博客來連結:一本就夠你受用半輩子
有機會再來分享書中的精華!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7752

上述報告連結:
https://services.google.com/....../google_2021......

臉書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liu.ice/posts/1021727941661256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典倡-見微知顯的行銷筆記
44會員
67內容數
2025/04/28
這個問題很簡單,也很困難 #品牌是什麼 因為公司又有新血的加入,我就要重再重新梳理一下,提供給新同仁參考。 它不只是一個Logo,也不只是一句口號。 品牌是—— 當別人想到你的時候,腦海裡浮現的感覺。 是你傳遞的價值、你說故事的方式、你如何讓人感到信任與期待。回到市場面,品牌就是難
Thumbnail
2025/04/28
這個問題很簡單,也很困難 #品牌是什麼 因為公司又有新血的加入,我就要重再重新梳理一下,提供給新同仁參考。 它不只是一個Logo,也不只是一句口號。 品牌是—— 當別人想到你的時候,腦海裡浮現的感覺。 是你傳遞的價值、你說故事的方式、你如何讓人感到信任與期待。回到市場面,品牌就是難
Thumbnail
2025/03/08
本文探討行銷5.0與即將來臨的行銷6.0,分析其挑戰與企業因應策略。行銷5.0強調以數據分析與科技應用,達到精準傳遞、減少步驟、降低成本等目標,但面臨世代差異與數位落差等挑戰。行銷6.0則將重點放在AI應用、永續發展及新興平臺等。企業需評估自身現況,才能有效超前部署。
Thumbnail
2025/03/08
本文探討行銷5.0與即將來臨的行銷6.0,分析其挑戰與企業因應策略。行銷5.0強調以數據分析與科技應用,達到精準傳遞、減少步驟、降低成本等目標,但面臨世代差異與數位落差等挑戰。行銷6.0則將重點放在AI應用、永續發展及新興平臺等。企業需評估自身現況,才能有效超前部署。
Thumbnail
2024/12/10
在數位時代,行銷運營(MOps)角色愈加重要,涉及數位行銷、數據分析及數據洞察等多重職能。這篇文章探討了MOps在企業中的地位,分析了行銷運營如何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以及未來數位行銷的趨勢。透過Uber的案例,深入剖析現代行銷環境中的挑戰與機會。
Thumbnail
2024/12/10
在數位時代,行銷運營(MOps)角色愈加重要,涉及數位行銷、數據分析及數據洞察等多重職能。這篇文章探討了MOps在企業中的地位,分析了行銷運營如何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以及未來數位行銷的趨勢。透過Uber的案例,深入剖析現代行銷環境中的挑戰與機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消費品市場(Consumer Markets)是競爭最劇烈的市場之一,近幾年數位轉型和去中間化的風氣盛行,讓後續許多製造商想要進行效仿,即便有許多成功案例,成功卻難以進行複製。 這篇文章主要是給後進入的業者進行相關的建議,以避免在數位轉型中做出過多的錯誤嘗試,整體而言網路行銷已經成為了競爭與經營層級
Thumbnail
消費品市場(Consumer Markets)是競爭最劇烈的市場之一,近幾年數位轉型和去中間化的風氣盛行,讓後續許多製造商想要進行效仿,即便有許多成功案例,成功卻難以進行複製。 這篇文章主要是給後進入的業者進行相關的建議,以避免在數位轉型中做出過多的錯誤嘗試,整體而言網路行銷已經成為了競爭與經營層級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渙恩。 上週剛剛在一場活動中分享了有關 第一方數據 / Omnichannel / OMO 相關的內容,獲得了不錯的反饋;因此今天想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當天簡報的內容。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渙恩。 上週剛剛在一場活動中分享了有關 第一方數據 / Omnichannel / OMO 相關的內容,獲得了不錯的反饋;因此今天想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當天簡報的內容。
Thumbnail
2019 年,Covid-19 疫情開啟了巨變的序幕,人們熟悉的日常都發展出嶄新的面貌。行銷人該如何洞悉趨勢、掌握核心,在今時今日有效出擊?Google 發佈《2022 智慧消費關鍵報告:共好價值心商務》,幫助品牌重整認知、梳理方向。TenMax 本篇文章,將為你精華摘要報告重點,並且提供建議做法!
Thumbnail
2019 年,Covid-19 疫情開啟了巨變的序幕,人們熟悉的日常都發展出嶄新的面貌。行銷人該如何洞悉趨勢、掌握核心,在今時今日有效出擊?Google 發佈《2022 智慧消費關鍵報告:共好價值心商務》,幫助品牌重整認知、梳理方向。TenMax 本篇文章,將為你精華摘要報告重點,並且提供建議做法!
Thumbnail
在疫情爆發後,全球的消費行為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根據研調機構eMarketer在去年(2020)年底的全球電商展望報告中表示,去年全球電商零售銷售額年成長率來到27.6%,預估今年(2021)之後成長率開始放緩...
Thumbnail
在疫情爆發後,全球的消費行為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根據研調機構eMarketer在去年(2020)年底的全球電商展望報告中表示,去年全球電商零售銷售額年成長率來到27.6%,預估今年(2021)之後成長率開始放緩...
Thumbnail
【數位轉型】是一篇討論在疫情影響之下,企業轉型之際應該注意的文章,透過簡單有趣的方式,一起討論這個主題。 如果你有自己的商品或是想要加入電商,為自己或是家人成為最強的後盾的話,文章有大經驗的心得,也有近幾年我閱讀的資料,希望對電商有興趣的你提供一點點的啟發。
Thumbnail
【數位轉型】是一篇討論在疫情影響之下,企業轉型之際應該注意的文章,透過簡單有趣的方式,一起討論這個主題。 如果你有自己的商品或是想要加入電商,為自己或是家人成為最強的後盾的話,文章有大經驗的心得,也有近幾年我閱讀的資料,希望對電商有興趣的你提供一點點的啟發。
Thumbnail
2021智慧消費關鍵報告重點摘要及SEO建議,探討臺灣網路購物市場趨勢、OMO消費模式及數位轉型策略。
Thumbnail
2021智慧消費關鍵報告重點摘要及SEO建議,探討臺灣網路購物市場趨勢、OMO消費模式及數位轉型策略。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線上消費大爆發,Cookie退場在即...當客戶旅程驟變,品牌行銷如何應對? 1. 疫情之下的行銷; 2. 消費者大舉遷移到網路,行銷管道、體驗跟著變; 3. 社群就像雙面刃; 4. 數位行銷馬上就沒有「餅乾」(Cookie)了!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線上消費大爆發,Cookie退場在即...當客戶旅程驟變,品牌行銷如何應對? 1. 疫情之下的行銷; 2. 消費者大舉遷移到網路,行銷管道、體驗跟著變; 3. 社群就像雙面刃; 4. 數位行銷馬上就沒有「餅乾」(Cookie)了!
Thumbnail
COVID-19後的消費者行為演化: Digital-First mindset 這是台灣以外的市場過去18月的變化 台灣因為防禦的太好,過去18個月台灣的賣家"完全沒感覺" 路邊商務與電子商務(Curbside commerce and e-commerce) 208% 疫情期間,路邊商務的成長率
Thumbnail
COVID-19後的消費者行為演化: Digital-First mindset 這是台灣以外的市場過去18月的變化 台灣因為防禦的太好,過去18個月台灣的賣家"完全沒感覺" 路邊商務與電子商務(Curbside commerce and e-commerce) 208% 疫情期間,路邊商務的成長率
Thumbnail
文:陳澤琪  在商業市場發展的道路上,企業常受限於經驗與思維的框架、或受限於現實環境的條件,繼而無法俯瞰全局,坐困愁城;甚或面對突發的黑天鵝、逃不過的危機,更是一籌莫展,束手無策。如何在關鍵時刻,透過戰略創新,找尋到商業破局點、尋求發展與增長,為此時局下必須擁有之當下的力量。 (本文選自《前進新
Thumbnail
文:陳澤琪  在商業市場發展的道路上,企業常受限於經驗與思維的框架、或受限於現實環境的條件,繼而無法俯瞰全局,坐困愁城;甚或面對突發的黑天鵝、逃不過的危機,更是一籌莫展,束手無策。如何在關鍵時刻,透過戰略創新,找尋到商業破局點、尋求發展與增長,為此時局下必須擁有之當下的力量。 (本文選自《前進新
Thumbnail
面對虛實整合與實體產業的轉型,前兩篇中談了很多,但如果電商要走向實體呢?目前台灣有很多品牌電商的營業額,都已經是破億元的水準;以這樣的規模,店家不太可能不賺錢。問題是:這些錢該繼續投在Google或Facebook廣告上,還是拿來做些不一樣的投資呢?
Thumbnail
面對虛實整合與實體產業的轉型,前兩篇中談了很多,但如果電商要走向實體呢?目前台灣有很多品牌電商的營業額,都已經是破億元的水準;以這樣的規模,店家不太可能不賺錢。問題是:這些錢該繼續投在Google或Facebook廣告上,還是拿來做些不一樣的投資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