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好幾年前的這個兩個月,小孩的同學都會時不時分送一些糖果餅乾,因為很多人會趁著暑假出國,帶回很多禮品分享,久而久之蔚為風氣,彼此送禮變成大家的一種習慣。
我們家的小孩幼幼班就讀的是一所離家近的私幼,當時沒想太多,覺得只要接送方便即可。可是每隔幾天我就會在他的書包裡拿到同學善意的餅乾糖果,因為他年紀尚小,我們是不太給他這些,但慢慢的,他也會開始表達同學都能吃,為什麼他不能。我漸漸退讓到只堅持巧克力絕對不行,其他只要他主動問我,我確定沒有安全疑慮,就會一個禮拜開放幾次Happy time讓他也嚐嚐糖果的滋味。
因為平時真的拿同學太多零食,在小孩生日當天,我也自己手工包好一袋袋自認相對健康的小零嘴請老師分送。可是我很清楚,當時這麼做或多或少也是迫於群體的壓力,禮尚往來似乎是種傳統文化。
直到我慢慢察覺幼兒園的理念跟我大不同,開始尋找更適合的學校也順利入學後,我才發現原來很多事不是「應該」就要這樣。新的學校在孩子生日前幾天,會發一張慶生邀請函,壽星當天除了全校歡唱生日快樂歌慶生外,園長會親自帶著當月壽星烤小餅乾,而慶生會當月壽星要帶一個對自己有意義的東西,學校將這些充滿意義的各樣物品固定佈置在校園一隅,當天一位位小壽星上台分享自己帶來的珍貴回憶。
除了上述的內容外,平時學校嚴格規定不准帶任何東西分享,尤其是餅乾糖果,也不能私下送禮物給同學。
當時我真的鬆了一大口氣,覺得真是太好了。學校嚴格,家長的壓力真的會減輕許多。不過,也可能大家想感謝彼此的心意壓抑太久,在畢業的時候,我們收到班上家長各式五花八門的禮物。有姓名貼、文具組合包、口罩、肥皂⋯⋯就是畢業快樂的祝福吧!
送禮文化沒有對錯,但在孩子還小時,我傾向嚴格一點的學校,少了攀比的童年,真的純粹許多。至於我們現在就讀的小學,又是另一種極端的風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