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去個能給你帶來正向光明的地方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聽聞佛法當然能開啟我們的智慧,還能消業障。

聽聞佛法,光來助道坐在那裡都聽不大懂,都有一分功德。所以,我們常常講:「你在道場打瞌睡,都比在家裡看電視打瞌睡有功德。」來道場打瞌睡可惜了,浪費那麼寶貴的因緣。

來道場的時候,常住三寶、傳承祖師會慈悲放光加持。有沒有感覺,現在就特別亮?那就是一個加持放光注照,很多的災劫、病氣都消除掉了,來道場功德太多了!

道場是人間淨土,來一次就平安,來兩次就兩次平安,常常來就是一生平安。來道場聽經聞法、誦經修法,那就是人生上品。

人生不空過,能夠學佛修行、弘法利生,將來就不會怪自己;如果沒做這些事,早晚會後悔,人生沒有做到。

人生沒有做到爺爺,不會遺憾;人生沒嫁、沒娶、沒兒女,不會遺憾。

有很多爺爺、爸爸痛苦萬分,回來罵你的不是你爸,就是你媽;回來找你麻煩的不是你奶奶,就是你爺爺......

你都以為:「爺爺、奶奶最疼愛我,小時候感冒發燒奶奶都抱著一夜,都不敢放我下來......」他一死,就知道他還你太多了,回來跟你要一點,那就叫「冤親」。

真正有遺憾的是,你沒修解脫。

佛法這麼殊勝,沒有弄懂、沒有悟通,致使人生的道理對你而言充滿了迷惑蓋障,好像重重的迷霧,迷失在三界六道裡。

這就是你最大的遺憾。

raw-image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avatar-img
25會員
2.3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觀音山 2024年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是年度的法界盛會,冥陽兩利。生者得利益,上供諸佛、下施一切有情,功德浩瀚無垠。《佛說布施經》中講,若以上妙飲食供養三寶,得五種利益:第一、身相端嚴;第二、氣力增盛;第三、壽命延長;第四、快樂安穩;第五、成就辯才。這五種都很重要。「長壽」才有時間好好
《三密功德論》記載︰「甘露『外』有遠離疾病、消除魔障,『內』可消除五煩惱圓滿五智,增益三昧耶戒之破戒過失,『密』則啟發本具智慧等功德。」學佛修行的目的是為了離苦得樂,而唯一的妙方只有清淨心,所以甘露的究竟真實義為「清淨」。龍德上師著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觀音山 全球供千僧道糧」福德功德力很大。供養有急迫性需要的比較小的寺廟,或在閉關的精舍。大的寺廟很有名的,資財比較具足一點,很多人都來供養護持,或有大的喇嘛、大的修行人在那裡,十方擁護不虞匱乏。有的寺廟就是沒有,或他們的住持、上師仁波切已經圓寂,其他的修行人都還投入修行
武術教練跆拳道國際七段,去高中某大專教他的一個師弟武術課程,兩個人產生嫌隙,互相誤會,他師弟下符咒遣鬼神來害他。教練跟我講的時候,近乎哭訴 :「啊!來了,我這樣好痛......」因果業報的問題,他們有冤欠。他的師弟又行邪術,遣鬼神害他,被弄得全身痛,痛到自己灰心喪志。業報來的時候
Karma is the result of behavior and mindfulness.——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業,就是舉止行為和心念造成的後果。——慈悲 龍德上師 觀音山 龍德上師殊勝傳承
「觀音山 2024年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是年度的法界盛會,冥陽兩利。生者得利益,上供諸佛、下施一切有情,功德浩瀚無垠。《佛說布施經》中講,若以上妙飲食供養三寶,得五種利益:第一、身相端嚴;第二、氣力增盛;第三、壽命延長;第四、快樂安穩;第五、成就辯才。這五種都很重要。「長壽」才有時間好好
《三密功德論》記載︰「甘露『外』有遠離疾病、消除魔障,『內』可消除五煩惱圓滿五智,增益三昧耶戒之破戒過失,『密』則啟發本具智慧等功德。」學佛修行的目的是為了離苦得樂,而唯一的妙方只有清淨心,所以甘露的究竟真實義為「清淨」。龍德上師著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觀音山 全球供千僧道糧」福德功德力很大。供養有急迫性需要的比較小的寺廟,或在閉關的精舍。大的寺廟很有名的,資財比較具足一點,很多人都來供養護持,或有大的喇嘛、大的修行人在那裡,十方擁護不虞匱乏。有的寺廟就是沒有,或他們的住持、上師仁波切已經圓寂,其他的修行人都還投入修行
武術教練跆拳道國際七段,去高中某大專教他的一個師弟武術課程,兩個人產生嫌隙,互相誤會,他師弟下符咒遣鬼神來害他。教練跟我講的時候,近乎哭訴 :「啊!來了,我這樣好痛......」因果業報的問題,他們有冤欠。他的師弟又行邪術,遣鬼神害他,被弄得全身痛,痛到自己灰心喪志。業報來的時候
Karma is the result of behavior and mindfulness.——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業,就是舉止行為和心念造成的後果。——慈悲 龍德上師 觀音山 龍德上師殊勝傳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你如果整天聽經——有人說整天聽經我也很高興,也很歡喜。但是那種歡喜跟真正靜坐之後得到的法喜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完全不同。我們聽經之後的歡喜其實還是比較動,而靜坐念佛、拜佛之後得到的法喜,它是往內攝,寂靜,不必往外求。
如果三三四念佛的時候,觀察佛號聲音太用力太專注,希望佛號的聲音能夠很清楚地在我心中顯現出來,這個時候呼吸就會變得澀,變成喘相。觀數息也是一樣。在觀呼吸的時候,這個影像不是很清楚,我希望它清楚一點,就不自覺地用力去觀這個影像。 你心用力的時候,身跟息都會跟著緊繃,息的緊繃就是喘相。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光師傅說心經2 作者 慧光法師/菩薩寺廟 IBS 總住持 2022 維摩舍文教 ❍ ❍ ❍ ❍ ❍❍ ❍ ❍ ❍ ❍❍ ❍ 覺醒是生命的開始 當我們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環境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能消除心中的煩惱。 佛法講到最核心,就是般若。 (般若=智慧) 以情感為基礎建立
Thumbnail
晦暗的世界,唯有佛日慈悲才能增輝;矇矓的人心,唯有法燈智慧才能照亮。
Thumbnail
諸佛菩薩降凡塵,隨緣渡化現禪機; 山青水綠依舊在,靈光不昧復本來。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靜靜的聆聽生命的呼喊!   人世塵勞,憂苦身心,進入佛門,塵緣放下,聽一曲佛門妙音,飲一首般若妙酒,醉了吧!心如虛空,一念不起!   今逢三曹普渡,幸得明師一指,點破了,六萬年的烏雲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你如果整天聽經——有人說整天聽經我也很高興,也很歡喜。但是那種歡喜跟真正靜坐之後得到的法喜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完全不同。我們聽經之後的歡喜其實還是比較動,而靜坐念佛、拜佛之後得到的法喜,它是往內攝,寂靜,不必往外求。
如果三三四念佛的時候,觀察佛號聲音太用力太專注,希望佛號的聲音能夠很清楚地在我心中顯現出來,這個時候呼吸就會變得澀,變成喘相。觀數息也是一樣。在觀呼吸的時候,這個影像不是很清楚,我希望它清楚一點,就不自覺地用力去觀這個影像。 你心用力的時候,身跟息都會跟著緊繃,息的緊繃就是喘相。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光師傅說心經2 作者 慧光法師/菩薩寺廟 IBS 總住持 2022 維摩舍文教 ❍ ❍ ❍ ❍ ❍❍ ❍ ❍ ❍ ❍❍ ❍ 覺醒是生命的開始 當我們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環境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能消除心中的煩惱。 佛法講到最核心,就是般若。 (般若=智慧) 以情感為基礎建立
Thumbnail
晦暗的世界,唯有佛日慈悲才能增輝;矇矓的人心,唯有法燈智慧才能照亮。
Thumbnail
諸佛菩薩降凡塵,隨緣渡化現禪機; 山青水綠依舊在,靈光不昧復本來。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靜靜的聆聽生命的呼喊!   人世塵勞,憂苦身心,進入佛門,塵緣放下,聽一曲佛門妙音,飲一首般若妙酒,醉了吧!心如虛空,一念不起!   今逢三曹普渡,幸得明師一指,點破了,六萬年的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