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5|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別人的屋簷再大,都不如自己有把傘。

    從這句短語,您想到什麼呢?


    這把傘的定義,應說是個體的存在要有屬己的思考方式,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無法感知屬己性的存在的,依附於群體,從眾中得到安全感,不思索生命底蘊落於平凡,掩蓋了本屬己有的智慧,所以太多人失去了屬靈的生活,在世俗單調貧乏中,令生存呈現減法的態樣,而面對衰老人們無能為力。

    其實生命是有光的,類同在遠古神話中傳說的ㄧ道亮光,能闢開混沌與黑暗,令世界開始運轉,生命之光應也是這樣。

    在大自然裡最隱私的祕密顯於光中,如恆星放出光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能量,植物吸收光,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糖,而人類以光年丈量宇宙的尺度,甚至以光的無法逃逸,定義了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黑洞。因而自古以來人們能透過現象窺探到光的些許祕密。但對存在自身的生命之光卻視若無睹,讓我們深度思考自從我們能感知世界的脈動開始,不斷的有新事物與多樣的人生際遇,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不都像一道道的光,「指引、照亮、追尋」,令生存能有希望還能繼續是吧!

    只是甘於平常,多數人心中的光暗淡了。習於平常意謂著「遮蔽」。世界的存在,無ㄧ不美、無ㄧ不閃閃有光,而「遮蔽」了。您怎樣去思量、怎樣去體悟呢?


    康德認為人類對經驗的認知,有一個自我意識的先驗統合,它不是個人的主觀意識作用 ,而是能超越個人意識作用,而不具有實體意義的「認知主體」,叫作「超越自我」。自我意識的先驗統合,就是深度思考與超越界連接,排除個人的主觀意識,也就是所思、所想不再只是膚淺的個人淺見,您可以有對事物有深入探索的衝動,可以欲求生活中點滴背後的意義,甚而有興緻看一些無法理解的書籍,人生如燭,當有光時去視見美好,走出幽谷,尋個美麗新世界真好,不是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