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冤親債主」?化解冤親債主、消除業障之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佛法是一連串聞、思、修的過程,缺一不可。」聽聞佛法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做學問、求知識,而是為了解脫六道輪迴。因此在了解佛法後,必須要思惟佛法,然後再去實踐,這是一連串的實修過程。只有這樣做,才可以快速地消除業障、累積資糧。

佛家語云:「萬般帶不走,唯有業相隨!」累生累世以來,我們都曾犯下很多業,譬如說他人是非、出惡口罵人,甚至還有墮胎、邪淫等等惡業,這些惡業都容易結下惡緣,欠下情債、錢債、命債。

有的人福報多,生活順,是因為前世積極行善;有的人惡果多,生活坎坷,是因為前世造業多欠下業債;於是,這就形成冤親債主的關係。

冤,是怨家,親是親友等;債主,則是與我們有債務關係者。所以冤親,有報怨和報恩兩種意思,而債主則包含有討債和還債兩個方面的含義。

冤親債主其實是指一切與我們有累世因緣的人,而我們與冤親債主之間不外乎有四種關係,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世間眾生在六道中不斷輪迴,互為妻子,兒女,父母,同事等。我們現世的親人、朋友、仇人以及生生世世和我們有緣的一切眾生,其實都是我們的冤親債主。

「人生酬業」,人出生就帶著與生俱來的業力,我們的出生就是來償還業力。如果沒有學佛正確觀念的話,就會認為冤親債主就是障礙我們,令我們不幸的人或鬼神。

事實上,我們應該有的正確思惟,在幫助冤親債主的同時,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幫助他們獲得超渡,得以往生善趣或是極樂世界,我們本身才能過得更好。

所以,以功德來迴向和超渡他們是最好的唯一途徑。

raw-image


▰▰▰▰▰▰▰▰▰

🌺觀音山 8月28日《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

✦超薦蓮位▸ https://bit.ly/3PzbaLO

(開放登記至8月28日晚上6:30)

▰▰▰▰▰▰▰▰▰


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觀音山 法藏全球直播,歡迎線上參與法會:

https://www.youtube.com/@DaBeiFazang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34會員
3.1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2025/04/30
2025年4月30日適逢具香月及 白度母吉祥日,當日所行善惡業增長10,000倍。觀音山敬邀您把握殊勝難得的吉祥日,廣行眾善、深植福田,盡力行功立德、積資淨障,虔誠地懺悔、化解冤欠與業障,必能招感諸佛菩薩護佑與加持,累積往生淨土福慧資糧。
Thumbnail
2025/04/30
2025年4月30日適逢具香月及 白度母吉祥日,當日所行善惡業增長10,000倍。觀音山敬邀您把握殊勝難得的吉祥日,廣行眾善、深植福田,盡力行功立德、積資淨障,虔誠地懺悔、化解冤欠與業障,必能招感諸佛菩薩護佑與加持,累積往生淨土福慧資糧。
Thumbnail
2025/04/29
慈悲 龍德上師在開示《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時開示:修行人想要解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必須要了解佛陀的開示。大乘《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薦度亡法會,敬邀您線上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摯愛的親人離苦得樂。
Thumbnail
2025/04/29
慈悲 龍德上師在開示《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時開示:修行人想要解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必須要了解佛陀的開示。大乘《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薦度亡法會,敬邀您線上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摯愛的親人離苦得樂。
Thumbnail
2025/04/29
生而為人,都逃脫不了因果業力法則。以佛法的方式如法地懺改,才能令業力稍微平息,才有機會過平順的生活。現在是藏曆具香月一萬倍功德增長期間,觀音山舉辦多場可以讓我們廣修供養、消災除障的轉運祈福法會,敬請把握機會登記參加!
Thumbnail
2025/04/29
生而為人,都逃脫不了因果業力法則。以佛法的方式如法地懺改,才能令業力稍微平息,才有機會過平順的生活。現在是藏曆具香月一萬倍功德增長期間,觀音山舉辦多場可以讓我們廣修供養、消災除障的轉運祈福法會,敬請把握機會登記參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我們今天用慈悲心修誦放生儀軌,還有殊勝的祈請文、咒語、佛號,跟生靈物命廣結善緣;甚至我們同修之間,在廣結善緣;跟有緣一起來參與的鬼神眾、六道有情眾生,也是廣結善緣。「廣結善緣」是成就佛道不可或缺的!人生在世,善緣少、惡緣多,就覺得人生很辛苦,做人好難,甚至有度日如年的感覺;如果善緣多、惡緣少
Thumbnail
我們今天用慈悲心修誦放生儀軌,還有殊勝的祈請文、咒語、佛號,跟生靈物命廣結善緣;甚至我們同修之間,在廣結善緣;跟有緣一起來參與的鬼神眾、六道有情眾生,也是廣結善緣。「廣結善緣」是成就佛道不可或缺的!人生在世,善緣少、惡緣多,就覺得人生很辛苦,做人好難,甚至有度日如年的感覺;如果善緣多、惡緣少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佛法是一連串聞、思、修的過程,缺一不可。」聽聞佛法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做學問、求知識,而是為了解脫六道輪迴。因此在了解佛法後,必須要思惟佛法,然後再去實踐,這是一連串的實修過程。只有這樣做,才可以快速地消除業障、累積資糧。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佛法是一連串聞、思、修的過程,缺一不可。」聽聞佛法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做學問、求知識,而是為了解脫六道輪迴。因此在了解佛法後,必須要思惟佛法,然後再去實踐,這是一連串的實修過程。只有這樣做,才可以快速地消除業障、累積資糧。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我們要懂得培福、惜福之法,重視累積福報資糧,只有福報具足才能改變命運。」想要獲得加持、遣除違緣、斷除魔障、獲得悉地等,修薈供非常有效驗,可以立即獲得加持。參加一次共修法會的功德,遠超過獨自修法,應盡量安排時間參加每一次法會、共修,開始修福、懺悔自己的業障,讓自己快速消業增福。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我們要懂得培福、惜福之法,重視累積福報資糧,只有福報具足才能改變命運。」想要獲得加持、遣除違緣、斷除魔障、獲得悉地等,修薈供非常有效驗,可以立即獲得加持。參加一次共修法會的功德,遠超過獨自修法,應盡量安排時間參加每一次法會、共修,開始修福、懺悔自己的業障,讓自己快速消業增福。
Thumbnail
近日有讀者問,是否只要唸佛皈依,冤親債主就找不到自己呢? 我的回答是,當然不是。 因為,過去累劫造惡業者,如同犯罪或欠債,警察或債主找上門時,你就算真心唸佛,甚至剔度皈依佛陀出家,也等同於只是到了一所學校。 大家想想,你躲到學校裡,就可以躲掉警察或債主,把過去的罪行和債業一筆勾銷嗎?
Thumbnail
近日有讀者問,是否只要唸佛皈依,冤親債主就找不到自己呢? 我的回答是,當然不是。 因為,過去累劫造惡業者,如同犯罪或欠債,警察或債主找上門時,你就算真心唸佛,甚至剔度皈依佛陀出家,也等同於只是到了一所學校。 大家想想,你躲到學校裡,就可以躲掉警察或債主,把過去的罪行和債業一筆勾銷嗎?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很多同修初學佛會說:「你不要執著。」有法師或先進教他今天念這一部經,念完後面有迴向偈:「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或迴向一切眾生。這都是很好,但是如果沒有指名,「普及於一切」這種發菩提心的次第要修成熟。沒有指名就好像今天念出一張空白支票,「功德」用空白支票來形容
Thumbnail
很多同修初學佛會說:「你不要執著。」有法師或先進教他今天念這一部經,念完後面有迴向偈:「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或迴向一切眾生。這都是很好,但是如果沒有指名,「普及於一切」這種發菩提心的次第要修成熟。沒有指名就好像今天念出一張空白支票,「功德」用空白支票來形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