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英特爾公布最新一季的財報。然而,英特爾的財報可以說是『慘不忍睹』,不僅是強調『美國製造』的晶圓代工利潤下滑,或是在目前最紅的AI領域中默默淡出,更重要的是英特爾在自己最強的護城河—『PC 晶片』上,推出災難性的產品,可能會把英特爾的主要獲利一併丟掉。
對此,英特爾也宣布未來要減少資本資出,不僅在未來減少工廠的投資,也預計將在全球裁員15000人,以降低英特爾高昂的成本。
如此『慘烈』的財報跟未來性,在財報公布之後,華爾街『全面逃跑』,英特爾單日下殺25%的跌幅,算是最近科技巨頭開財報後,跌幅最為激烈的公司。
那麼,英特爾的問題在哪?還會有未來嗎?英特爾突破的關鍵在哪?現在是入場『撿便宜』的好機會嗎?
先來看看幾個重點:
1.利潤持續衰退中。先看看英特爾的財報,第二季營收128億美元,年減1%,看起來不算太差。但是毛利率比上一季下降了接近7%,來到38.7%,EPS只有0.02,也比預期的0.08少了很多。
我認為毛利率會是英特爾衰退很大的主要原因。由於目前英特爾每個產品線的毛利率基本上都是衰退的,不論是AI PC或是AI 伺服器相關的CPU,都面臨毛利率衰退。主要的原因是在開發跟投資的成本不能減少太多的情況下,賣出的產品不僅沒有成長,還有些衰退,就會導致整體的成本上升,獲利下降,毛利率自然不好看。
會這樣的原因也不意外,因為英特爾現在各個領域上幾乎都成為追趕者,追趕者要投入的心力跟資金,一定比領先集團更大,而且還不保證能夠『回本』,因為既有的領先者,像是輝達,AMD,甚至是高通,都已經有一定程度的銷量,或是合作夥伴綁定。
英特爾要能夠把主導權拿回來,不是晶片性能要更好,就是服務品質要更佳,或是價錢要能更便宜,服務品質跟價錢一直以來都不是英特爾的強項,如果連晶片表現都不好,要能夠追上對手,難上加難。
2.完全跟不上新應用。所以,雖然英特爾號稱AI PC今年會出貨『4000萬台』,但是目前的情況來說,DELL跟HP今年都沒拿到這麼多訂單下,英特爾的出貨數字,將會打上一個問號。
而且AI PC上,目前呈現競爭激烈的態勢,不單單是老對手AMD已經率先一步推出產品,高通跟ARM都來勢洶洶,已經有鎖定一些合作夥伴,我認為這些合作夥伴也等很久了,想要『跳槽離開』英特爾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過去英特爾一直在PC獨大,但是客戶並不想要被綁住,在AI PC的浪潮下,我相信PC業者會更想要『嘗試』新的合作夥伴,不單單是增加另一個供應商,也是想要從這幾家晶片業者中,找出更適合自家產品,或是AI PC應用效能更好的晶片。
英特爾現在已經落後一大步的情況下,只能期待未來對手失誤,否則我認為未來AI PC只會被AMD,高通或是ARM瓜分。
伺服器領域也是如此,雖然競爭對手較少,不過AMD來勢洶洶。AMD在伺服器領域年增115%,而英特爾年減10%,此消彼長,英特爾的市佔率會持續快速下滑,加上英特爾的毛利率只有10%,遠遠低於AMD 26%,更不用說跟輝達比了。
以傳統伺服器的CPU來看,目前AMD的市佔率突破20%,在今年第一季來到23.6%,英特爾為70%左右,正在一點一滴失去護城河。
如果以高階伺服器來看,目前機構分析,到2024年底AI 相關的伺服器,輝達市佔率將會超過60%,AMD接近10%,英特爾不到3%,剩下的為ASIC跟中國廠商。而不久的將來,我認為伺服器會更多比重轉向高階跟高利潤的AI 伺服器,傳統伺服器的比重會逐漸減少。對於英特爾來說,傳統伺服器還是主要獲利,即便市佔率高,未來有可能會因為市場需求量縮而進入衰退。
因此,我認為英特爾的大勢已去,應該要重新思考自身地位跟開發的優先順序。
3.車用看起來沒希望。車用的Mobileye 開出業績,比去年同期衰退四成,由於電動車市場今年競爭激烈,也影響到車用電子的獲利。
但是其他車用電子公司,因為涵蓋車用電子範圍很廣,不單單賣給電動車,也同樣有賣給燃油車,加上客戶穩定,所以毛利率還是維持一定水準。
像是最近公布財報的意法半導體,毛利率仍然維持在40%,但是Mobileye只有電動車的客戶,所以即便跟福斯,保時捷合作,仍然只有16%的毛利率。我認為除了終端消費市場放緩,自駕系統的競爭也非常激烈,Mobileye不僅難以穩定客戶,也免不了遇到其他對手的削價競爭。
不論是特斯拉,中國的電動車,都有自己的系統,Mobileye 難以切入。另外,歐洲車廠也跟輝達,高通有一定程度的合作,Mobileye並非沒有對手,加上,歐洲電動車這兩年受到特斯拉跟中國電動車價格戰的影響,銷售下滑不少。
我認為歐洲車廠只能走向高階款的情況下,未來歐洲電動車會持續衰退,所以數量遠比燃油車少的多,也會讓Mobileye的銷售業績受到抑制。
4.晶圓代工該放手。目前,英特爾虧損最慘的就是晶圓代工部門。在今年第二季,英特爾營收為43億美元,但是獲利賠了28億美元,毛利率為-65%,等於每賣出一片晶圓,還要倒賠錢。
之所以會造成今天這個結果,主要是因為英特爾的『美國夢』跟過去過度宣揚『美國製造』所導致的結果,這幾年英特爾遊說各國政府,想要透過補助大舉擴張蓋廠,企圖開發出新技術導入量產,帶領英特爾跟美國重回『美國製造』強權的夢想。
然而『理想總是豐滿,現實總是骨感』,就導致了美國政府花了大把鈔票陪英特爾練功,英特爾也拿了一筆錢,看能不能讓自己重振雄風。但是,晶圓代工在亞洲『行之有年』不單純是因為製造『成本低』,更大的原因是美國的『技術員工』有限。
美國擅長『設計』,對於製造『控管』能力不如亞洲人,所以即便英特爾這幾年號稱『技術上』可以做到1.8奈米,但是從2019年到現在,沒有看到英特爾的先進製程量產,因為實驗室研發跟大量生產是『不同等級』的要求。
龐大的投資成本也導致了英特爾很大的財務負擔跟人力成本,不僅要購買最先進的設備,動輒一台幾億美金,還要雇用上千名員工因應工廠的運轉,都嚴重影響到英特爾的佈局計畫,反而讓英特爾這幾年顧此失彼,最後失去了設計更先進AI晶片的機會。
5.短期低點長期空。總結來說,英特爾目前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狀態。AI上的應用已經落後,不論是AI 伺服器或是AI PC,英特爾很可能被甩開到第三名以後,基本上市佔率可能都小於10%。
對於傳統的PC跟伺服器,不僅有AMD步步進逼,最近英特爾也在產品上出包,都會影響未來的發展。
而對於晶圓代工來說,英特爾應該是玩不下去了,必須要宣布放棄建廠,才能止血停損。英特爾也在財報中宣布減少資本資出,將會減少15000人,我相信大部分會是生產製造上的人,也代表英特爾開始會縮減工廠,甚至是大量外包給台積電或其他晶圓廠,我覺得不算是壞事,但是要完全把設計跟製造分拆成兩家公司,我覺得應該要在季辛格下台以後才會發生。
短期來說,英特爾股價應該還會隨美股向下修正,不過低點即將出現,所以短線應該可以獲利,但是中長線來看,英特爾還是會持續衰退,不建議長期持有,真正可以轉虧為盈就是英特爾獨立成一家設計公司,並在晶片設計上推出好產品,此時才建議長期持有。
曾經是晶片唯一首選的英特爾,沒想到殞落的時候卻是如此快速,只能說『所有的衰敗都是在看不到的時候發生』,如果英特爾2000年時多專注在製造,或是這5年把設計獨立成一家公司,或許今天的結果會有所不同。
不過歷史的ㄧ切都不會有後照鏡,只能接受結果!
這是我對於英特爾財報跟未來的看法,歡迎跟我分享交流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