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0|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理財】我的理財觀-為了財富自由的步驟

我並不是理財專業背景的人,而且嘗試過的理財方法也很單純,就只有定存、儲蓄險、基金和股票,偏向保守的操作,基金是很年輕的時候採取的方法,但或許方法不對時機不對,定期定額反而賠了,而是單筆買的一筆基金曾經小賺而已,後來再也沒有採用。

剛出社會的時候,非常省,因為租在台北昂貴的地段,超級超級小的套房,卻將將近三分之一的薪水拿去付房租,但我可以自己餐餐電鍋煮白飯配罐頭仍然過得很快樂,工作一年出頭存下二十幾萬,毅然決然辭職去了一趟志工行程全部花光,又開始重找工作。那時候不懂得要投資理財,雖然可以用很省的方式存下錢,但也馬上就花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上,覺得自己不是拿來奢侈消費,反而認為這樣很有意義。的確,滿足了精神上的富足,但當年歲漸長,開始意識到應該要存錢理財時,卻正好面臨生活上有需要大筆支出、工作勞頓卻接近月光族的生活,實在存不到什麼錢,少少的錢去買基金又沒賺到什麼,偶爾買了幾支股票也都是賠得多。

後來漸漸工作穩定、收入穩定,不再頻繁換工作,慢慢地開始有點積蓄,決定穩定的採取定存的方式,一點一點的慢慢存了起來,原本跟我一樣沒有什麼投資理財概念的另一半,也差不多在那時開始一起買了儲蓄險,其實算是我半強迫地讓另一半開始把錢放入儲蓄險中。

又過了幾年,定存才慢慢地有到了第一個百萬,而這時我才開始了解到存股的觀念,從那時起跟另一半開始了存股的道路,時間至今其實也不過三年,雖然還離財富自由很遠,但讓我覺得終於找到適合自己穩健又勝過定存的理財方式。

這三年中股市起起伏伏,但因為我就是傻傻的存,不懂得頻繁換股,也不懂得買低賣高、波段、當沖,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至少像前陣子大跌千點的股災下,損益仍然是正的,對我來說,能穩定領息有現金流,才是我可以離職在家自由生活的目標。目前就是以高股息ETF組合為主,可以做到每月都有股息,但要毅然決然馬上就提離職還做不到的程度。

對於財富自由的規劃

希望自己能在三年內離職(不過如果真的被逼到忍不下去,為了身心健康我還是會提早啟動離職計畫吧XD),無論時間點,以下幾點是必須的步驟:

1.領息目標

對於每月領息的目標不能訂得太樂觀,假如一個月生活費要兩萬,至少要讓股息能月領四萬才可以安心,畢竟股災要是一來,哪個國家又手癢打起仗來之類的,那股息可能會瞬間縮水一半以上都有可能。此外,我還有自己以外需要負擔的支出,也必須納入考量,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意外跟明天誰先到很難說,因此除了基本生活費也是要把風險考慮進去,提高每月領息的目標。

2.學習分散理財標的、分散風險

此外,也不能所有錢都存股,我現在幾乎是一領到薪水和股息就投入股市,必須要能漸漸地分散一些放在活存,或是其他理財標的,以防萬一(只是萬一)真的大股災或是科技駭客之類的問題造成數位貨幣都消失,那可能真的欲哭無淚了。但是目前的我,對於其他的理財標的真的是毫無研究,是必須要花時間去學習的。

3.練習節流

再來,從工作漸漸穩定開始有存款至今,因為一直以來都有工作的狀態,對於消費上可以說是不夠節省,雖然有記帳,但屬於被動地記下花費(有時還可能漏記),並不是積極主動的節流,雖然個性不是奢侈的人,但對於想買的東西也鮮少比價,或是勸自己減少花費。既然目標再一段時間就要離開職場轉兼職,勢必要開始培養自己節約的習慣才好,先養成未來只能靠股息生活的節儉模式。

4.離職後生活的規劃

加入方格子其實是這個計畫的步驟之一,倒不是奢望能靠寫作賺錢,只是讓自己有除了工作外的嗜好,有一個能維持與外界溝通的地方。另外,開始研究兼職的選項,培養自己兼職的能力,離職不代表完全不接觸職場,而是可以有選擇的權利,而持續接觸職場接觸人群,才能活化自己,不會變成與世隔絕的狀態,這樣不僅是寫作可能沒有靈感,還可能悶出病來。因此,我開始加入一些兼職的社群,觀察有什麼適合的兼職工作,也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加入職業工會,延續勞保及健保,不要因為自己離職給另一半帶來負擔(健保必須加在配偶身上)。


現在是2024年8月,我設定年底時再回來檢視一次這一篇,希望能跟此時的我相比更進步,離目標更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