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欣欣客運老公車

    最近才發現,原來在google可以搜尋到Vocus的相關文章,有些甚至還是我自己寫的,

    那麼把標題設定成方便公車迷搜索吧!

    人文文化的領域範圍相當廣,舉凡文學音樂建築繪畫等等都是,然而關於交通這個部分,要保存一些大眾運輸的車輛絕非易事,還好我們國家預算成立了鐵道博物館,把四十多年以前的蒸汽火車保留下來,所以至今孩子們仍能有幸搭乘到我們父母那個時代的蒸汽火車,只是車票不太好搶...。

    至於每天奔馳在市區的公車,大概就沒這麼幸運,畢竟車齡里程到了一定歲數,就會面臨當成廢鐵報廢拆解的命運,如果還有一點利用價值,或許就整批廉價的讓給菲律賓或中東國家。

    由於大家可能都不是公車迷,關於太多專門的術語在此就不多做說明,這裡還有許多台灣以外的朋友,我簡單介紹一下1970年代台北市公交車的營運情況吧!

    聽母親說,那時台北市台北縣有很多加不同公司的公交車,搭哪家公車就必須買那一家公司的車票,所以當時人行道上有很多公車票亭,造成搭公車非常不方便,因為要轉車的話,就必須準備兩種以上的車票,後來在1970年代後期,所有的公車票券整合起來,以後只要買一種車票,就能搭乘不同公司的公車了。

    今天畫的欣欣客運是其中一家。

    當時年紀小,我經常生病,父親都帶我去福州街的婦幼兒童醫院,就會坐到這種公車,印象中甚至一直到整個1980年代,還能見到這種普通無空調的公車在台北街頭奔馳著。

    只不過繪畫再厲害的人,也不能憑空想像坐著時光機,回到那個年代的台北街頭,還好有些外國旅客當時旅遊來台時,因為是公車迷,留下了許多當年台北公車的影像,這個老公車就是參考他的照片畫的...

    當年的公車除了沒有冷氣,連座椅都是面對面呢! 我們戲稱這種座位為"相親椅",後來因為安全性的問題,後期的公車就不再有這種設計,而是排排坐了,記得小時候我很喜歡趴在車窗旁邊看外面。

    由於這是卡車底盤打造,前門只好安裝在輪胎後面,司機很難服務乘客,都需要安排一位車掌小姐在後門給上車的乘客剪票,然後下車的乘客走前門下車。後來公車的車門改在車頭最前面,讓司機可以剪票,於是車掌小姐也就慢慢不再有,所以搭過有車掌小姐公車的朋友可能跟我一樣年紀了,哈哈。

    https://www.flickr.com/photos/151168744@N05/albums/72157661158708967/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