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他們好厲害喔!」
「他們好有趣喔,我笑到肚子痛!」
「扯鈴可以從很遠的地方丟到到舞台上!」
「下次還要來,你去買票!」
「媽媽,你猜我最喜歡哪一個舞者?」
六月份祐讓我帶懿來觀賞的舞鈴劇場 Diabolo Dance Theatre《奇幻旅程》~ㄧ開演就賺了我十分鐘滿滿的回憶跟想念祐的眼淚。因為這場《奇幻旅程》,不到三個月我們又來觀賞另一齣劇目~《VALO首部曲-阿米巴 Amoeba》。
奇幻旅程是近十年的作品,
阿米巴是剛滿六年的作品。
子祐有幸在八年多前五歲就觀賞過《奇幻旅程》。這兩者都是無懈可擊的表演,結合了芭蕾、溜冰、街舞⋯等融入扯鈴的創新形式表演,每一場的舞鈴都讓觀眾帶著滿滿的愛跟感動欣賞完各個細節,充滿驚喜、幽默的橋段也讓現場笑聲不斷、更是讓親子創造了無價的回憶~歡樂無價!
我們每次觀賞都看到欲罷不能才發現「中場休息」、要「謝幕」了。懿在上半場驚呼連連也ㄧ直在找首席舞者在哪? 六歲的他記住了六月份那ㄧ場我曾介紹的首席舞者劉芸,也對每個表演藝術家讚嘆不已。
每個劇情我們都很喜愛,暗黑情境下的橋段更是令人讚嘆。發光的扯鈴及大型螢光道具也是祐非常喜愛的表演型式(祐不會因為聲光效果而誘發癲癇)。下半場發光扯鈴在暗黑劇場空間裡的拋接與觀眾近距離接觸,讓全場一片掌聲雷動,這是舞鈴!
🌟優質的 舞鈴劇場 Diabolo Dance Theatre!
我們觀賞過澳門的太陽劇團,他人讚賞舞鈴劇團為台灣的太陽戲團真的不為過!
表演結束後,拍照時遇見 舞鈴劇場 Diabolo Dance Theatre藝術總監劉樂群,忍不住上前分享我們觀賞的感動,也分享子祐當初觀賞的悸動。當我提到子祐是無口語極重度的腦麻兒,因爲祐非常喜歡聲光效果的刺激才讓我在八年多前認識舞鈴時,總監也開心的提到,
「當初設計的構想也來自於不使用任何語言,單純用視覺、音效、舞台設計...等等讓觀眾感受不同的觀賞響宴。」
除了懿當面跟總監提到表演很好看以外,也跟總監分享到我在大劇院跟一位腦麻兒媽媽交談。對方也是因為沒趕到北部場次,特別帶孩子從台北下來觀賞。孩子的爸爸更是在下半場被表演藝術家挑中,到台上互動。
跟總監聊完天離場後,在一樓遇到一位需要助行器行走的六歲男孩兒,具備流暢口語表達能力的他也說非常喜歡!
▪️優質的表演永遠不孤單!▪️
舞鈴的緣起在於~一個非常單純的夢想開始「分享快樂」,探索全新的扯鈴表演型式,帶領觀眾進入超越想像的舞臺世界。有機會、時間空間許可下多支持國內原汁原味的藝術表演讓藝術療癒你我的日常!子祐曾經被療癒過,媽媽真的被感動過!
套句藝術總監劉樂群說的,
「舞鈴劇場從頭到尾都是自己人的創作,在國際演出評價極高。很多西方人士驚訝這樣的表演水準來自哪裡? 當然更希望國內有更多人支持!」
劇場外販售紀念品及小物,若有興趣可參考。
現場購買紀念商品(我買了扯鈴鑰匙圈) 可以換得《拍照券》一張,與表演者舞者們拍攝照片!這現場還打光可以加洗照片,一張10元,CP值真的很高。
持拍照券在表演結束之後可以跟演員拍攝一張照片。
即拍即洗贈送一張,若需要加洗現場一張10元非常佛心。
每一位表演藝術家都充滿熱情,非常有耐心地跟觀眾合照。
謝幕時台上演員會邀請大家拿出手機這樣合照一張!
同時也有這樣的大合照! 這張是舞鈴劇場 Diabolo Dance Theatre 專業攝影師拍攝的,由網路上擷取下來。
觀賞後若入夜了可以看看水舞,半小時一次常常讓我家兩個孩子看得目不轉睛。
臺中國家歌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室內外都是非常友善無障礙的場地,是祐懿兩兄弟的後花園。
觀賞可以現場購票。無論何時購票若還有二樓座位,選擇二樓座位在節目互動橋段時更能感受到。我們常選擇的位置在二樓15排前後,近輪椅席。
行動不便者需要的輪椅席♿️~大劇院的輪椅席「無法」讓陪同者陪在旁邊,所以我們都是把祐抱起來跟我們一起坐在座位上。
瘦小的行動不便身障童在空間許可下,還是以抱著比較能有更好的欣賞視野及家人陪伴。
持有實體票券,在觀賞後持券享5小時內停車上限100元優惠,非常划算!
地下停車場有無障礙停車位。
無障礙停車位左側即為通往歌劇院的入口。
⬆️這才是實體票券,持有實體票券才有停車優惠,還請觀賞者留意。
⬆️這並非實體票券,持線上購票APP無法給停車優惠。
紀錄腦麻兒大兒子祐哥輪椅走遍的足跡,也記錄常兒二寶的喜好以及可以跟哥哥一起玩的場域。【無障礙需求】不僅是輪椅族的必要品,跟其連帶的所有家人都需要被考量進去,因為我們出門當然不可能將身障手足晾在一邊,也只有滿足坐輪椅的祐哥的無障礙環境才有辦法讓我們全家人及陪同的親朋好友一同進得去。紀錄的同時也期待軟硬體環境愈來愈友善,以人為本。
腦麻兒大兒子祐哥於2023年9月26日凌晨去世,出生於2011年5月26凌晨的祂由我們決定插管急救,但這一次祂自己掌握想要的人生。
媽媽想透過子祐~我們疼愛的寶貝~告訴更多人 【友善共融從來就不是一種選項,它是必需品!】 唯有每一個人將它視為理所當然,願意認識進而理解,同理心才可能發酵於日常每個角落中。也希望透過持續記錄,讓更多同溫層家庭可以找到浮木,這也是我的子祐可以創造的最大價值、為社會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