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1|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歌壇隱退與復出的市場利益與迴響機制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新聞——江蕙即將復出、10月登上大巨蛋出現在國慶慶典上開唱、成為大巨蛋首位開唱的藝人的消息,讓歌迷、非歌迷的任何人都顯得「無比驚訝」(但對我來說並不是如此),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像我一樣,畢竟一切事物只要有心人士仔細觀察分析,就能了解,其實一切都是套好的、演好的,一切都可以從一些蛛絲馬跡預料到一些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況與狀態。

江蕙在2015年突然宣布封麥引退的時候,我當時就在懷疑「是真的要從此不唱了嗎?怎麼可能說不唱就不唱?這可是她不僅是賴以維生,更是20年來習慣、適應的生活方式呢,豈能霎時間全然放下?」當時說的信誓旦旦、斷然果決,還表現的真情流露,把金色麥克風放入寶箱當中宣示著什麼,「是在演戲嗎?要演多久?」我想是想讓歌迷又再次陷入了期待與失落的兩邊無限擺盪輪迴當中吧!但如今我領悟到更深層的根柢原因,也就是背後有更龐大的利益等著她來攫取,或是她其實根本從頭到尾都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並且為了達到該目標應該要做什麼,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目標與決心毅力堅持的人,從宣告隱退、不捨痛哭、又偶爾現身、最終「忍不住」決定復出,一切都是一種操作,一種刻意又想要顯得自然而然、所以拙劣的演「不像在演」的樣子(但眼睛雪亮的人都大抵能看出,或從各種支微行為中窺知事實與背後動機)。當然我們對於任何人的行為與思考模式都不應該強加批判、揣測、懷疑,也不能干預、涉及(我們又不是她的誰,怎麼有「資格」?),但是身為閱聽人、大眾的我們,難道沒有針對一件事、一個人進行討論、反思、評判的權利嗎?我們沒有辦法唱得像江蕙一樣好聽,所以我們就沒有權利與資格說她的歌、甚至她唱得很難聽嗎?這概念就像我們都不是專業的美食鑑賞家,但所有人都同意我們可以說一間店的炒飯不好吃、這顆巧克力甜得很噁心,是一樣的道理。評論是全人類的權利,更是一種亟需訓練的技能之一,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知道不管你是誰、什麼社經地位、年紀、經濟能力,只要體驗、接觸過若干人事物後都能真實的提供、分享、給予自己的感受,並賦予任何人事物充滿形容詞、名詞等等個人主觀的意義,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評論,都是有價值的評論,評論本身就是主觀的,所以每個人的評論之角度、觀點、立場皆會不同,這樣才是正常的社會運作模式,才能締造良好、持續進步的文化現象,若再加上每個人都有透過更弘遠、大觀的局面、層次與面向來分析為什麼現今社會有許多人都是持有特定觀念與想法的這種意識,對於江蕙復出的消息就一點也都不會驚訝了,甚至會「對於自己不驚訝的這件事感到有些驚訝」,我就是如此,但是我驚訝的部分並不是她居然復出了的這件事,像一般樂迷如此單純膚淺而已,而是她居然「撐了這麼久」、忍了這麼久,九年的時間,如果時間軸移到二、三十歲的青少年的年紀,足夠讓他們做許多事,如果九年就這樣浪費掉了,對任何人來說(不只青少年)應該都是非常為之可惜、扼腕的吧!然而,她卻可以說不唱就不唱,如此撐了九年才終於「忍不住」在今年宣布重新拾起麥克風,著實令人佩服,而在不到一秒的佩服之情之後,我們其實應該回歸冷靜、不做出任何激烈的反應,畢竟我相信以江蕙的身價,以及在演藝圈這麼久的年資經歷生涯、獲獎程度、名氣、唱片銷售量等等的向度來說,自從2025年封麥以後,她大可以單純只吃老本,宣布退休一路享受到死,不用再出來唱也能不愁吃穿(只要她是一般的正常人,不過度奢華的、糜爛的太會花錢,以一般正常人的花錢速度,是完全可以供養她下半輩子的生命),但是她卻選擇了在九年後的今天宣布重返歌唱歌壇,我原本還要稱讚她很厲害,可以撐這麼久,就像已經抽了二十年的菸的人突然在某一天說不抽了,然後就把全部的菸蒂放下、菸盒丟掉,從此不碰、不買,試想一般人怎麼可能做到?菸癮都不會發作嗎?也許江蕙是真的不會發作,就算發作了,自己私底下或與朋友之間家人唱一唱,發洩一下就好了,不一定要公開的、官方的唱,所以就想當然爾的可以堅持這麼久,但我也相信江蕙是一位有毅力恆心、堅持不懈之態度的人,才得以支撐她放掉一直以來吃飯的工具,喔不,是事業與工作,生活慣性模式與每日行程有如菸癮,而抽了二十幾年菸的人突然說不抽就不抽,也沒有任何的防護措施或階段性的戒斷反應,實在值得令人佩服。但令人不解的是,明明已經忍了九年之久,一切風平浪靜,過得好好的,歌迷以為一切都過了、菸癮早沒了的時機她突然宣布要復出,這背後的動機到底是為何?絕對不只是突然想和觀眾、粉絲見面、難掩歌唱之喜愛而已,不然剛戒菸的人首幾個月、甚至一兩年是最難受的,江蕙剛隱退後的幾個月、一兩年後一定那種不適應、痛苦、後悔的情緒一定比現在大太多了,要復出一定是頭幾年(如2018、19左右)就會復出。因此,我想大家應該都十分明瞭知曉,她會選擇復出演唱的最初始、核心的原因並非想繼續唱歌、為大眾帶來美妙歌聲與樂音,而是接受復出的安排之後有著龐大的資源與豐厚的利潤有利可圖。

台北市長蔣萬安邀請她到新建成的大巨蛋當首位開唱的來賓一事,她答應了,而我們都知道一個與政府單位與高層機關合作的大型場館要邀集大咖或資深歌手表演,談條件必須要談到了很高、甚至是猶如天價的價錢才會收到同意的回覆,一些我們常人難以想像的頂尖數字出現是再正常不過了,且也不是什麼秘密,大家都知道,但是以江蕙這種情況,此數字金額居然可以大到讓一個隱退了九年、當初宣布從此不再唱歌、可以吃老本吃到死的殿堂天后級歌手答應復出工作,這個開出來的價錢是可以讓她與她的團隊做到這種地步的,即可以想見這個數字之龐大、之頂天,可能連華語樂壇天后、天王級的周杰倫、蔡依林都沒有辦法比。我不想把話說得太難聽,比如「江蕙當年說不唱了,現在卻又出來唱,一切都是為了錢」,但是如果我們就完全將這個概念撇除、拋開、視而不見,沒有了這個概念作為基底與理論基礎來支撐我們所需要或應該表達出來的情緒的話,一味「江蕙終於要復出了!終於再次可以聽到這美麗的歌聲,好期待!」,我們就沒有辦法了解她會選擇再次復出開唱的因素究竟為何?是什麼權力與利害關係正在左右、箝制著江蕙的團隊答應復出之事宜?從中有誰獲得利益或誰是利益最大者?若不知如何探究這些埋藏在背後的冰山,我們永遠就只會停留在表面的因素,並且陷入自我安慰、自我說服,永遠存在於自得其樂的烏托邦世界當中。

但當然事情也不可能這麼殘忍式的單純(brutally simple),將一切訴諸於「這個市場就是險惡的,人類就是貪圖名利、愛慕虛榮的」如此簡單粗淺的結論。江蕙復出一事還是有許多幕後的人事物在事先搓合、溝通、協調、交談、協商、利誘,其幕後製作團隊、唱片公司、經紀公司、圈內人以及各方專業內行者等相關人士一定也付出了極大的心力,才促成了這一次的復出,所有的狀態以及事端之所以造成、導致、形成,都一定是由許多人事物集結塑造而成,不單單只是一方面或一件事、一個人就能有足夠大的影響力的,而相關洽談單位一定也是因為開出了更龐大、豐厚的利益(一切都是為了世俗上我們定義的物質條件,當然也會有無形的條件,但這比例極低),才會讓製作團隊的高層人事同意答應,並且願意談論、研擬,天時地利人和,一步一步才間接進而造成這次復出演唱會的發展,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一定要多方面、多層次、多面向的去考量分析,才能盡可能地描繪出整個事件的輪廓,盡量以全局的角度來觀看事物的面貌。

與其說是基於各種生、心理因素(健康問題、心理疾患等),讓江蕙不得不在2015年的時候宣布退隱封麥、不再唱歌,有許多複雜的綜合緣故讓她在當時不得已做出這樣的選擇,不如說這是一種策略,許多有名氣高到不用每天拋頭露面的出來工作也能持續生活、甚至可以原地退休,到死都不愁吃穿的資深或頂尖巨星,他們總是會採取突然消失的策略,你很難預期他們什麼時候會再出來「嚇嚇歌迷」,而歌迷也就非常天真爛漫,單純(傻傻)的認為他們從此以後就不會再出來了,並且開始像人已經死了一樣緬懷、紀念他們的音樂與其他作品,甚至開展出周邊的紀念商機。但是當大家都習以為常,過著一如往常的日子過久了,以為沒有什麼意外會發生時,就突然來了一顆重磅彈,但讓大家「猝不及防」,撐了這麼久,九年是多少人的青春?九年可以讓許多事情煙硝於散,也能孳生許多事情的發展與開端,讓許多人事物變幻莫測,而她之所以能撐這麼久、想要撐這麼久,就是在等一個機會,等一個利益足夠大到能夠拋棄、打破她既有的原則的條款與協議條件,就像拍賣會中股東現場喊價越喊越高,各個都在等誰出的價錢最高,然後企圖答應、然後買下來。所以她一直在等,等到終於有一天,有人拋遞了橄欖枝,讓她能夠有足夠的勇氣,摒棄掉她長久以來堅守的把麥克風放入寶箱後就從此不再唱歌的原則,並且以全新的面貌公諸於眾,讓世人知道原來她沒有消失不見或死亡,她一直都在,且現在還有可能會重新出現在大眾面前,而這個機會在今年終於到來,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難得機遇,終於讓她等到了。

人總是會變,當初所說的話不可能十幾年過後還是會堅守,同樣的原則與想法觀念也不可能至死不渝,人類往往都是如此,會隨著年齡、時間、環境、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洗禮與影響,而改變自己的信念與價值觀,這是在稀鬆平常不過的事,而我相信江蕙也是如此,但這並不代表他就是一個向錢看、利益導向、非常世故、功利主義的商業人士,因為比她更功利、更績效主義、更以利益為優先的企業界人士,比比皆是,她還不算最嚴重的那一個,畢竟明星總是要顧及形象、人設,在大眾面前個性不能太糟糕,不能太脫軌、「出格」,而且復出的決定也不是她一人全部說的算,一定背後有無數人事物的干預、制約與談條件,她才肯說話的,甚至她只是被推著走、被安排、沒有話語權的那位,Who knows?而我們也不應該太過驚訝,無論是驚訝於她終於要復出、為什麼與當初講的不一樣?或者是驚訝於她居然會答應,還打破她原先的約定、說話不算話,我們都應該要認為這是十分正常、合情合理、符合邏輯的事,並且試著去想想看身邊周遭,是不是也有許多人像她或她的團隊、公司這樣,甚至比他們更明顯、更明目張膽、更過分、更無所畏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