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的隱含價值

工具的隱含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一陣子透過AI協作的數位工具多到讓人眼花撩亂,我們常常被各種新技術和工具所吸引,但卻很少思考它們背後的真正意義。在羅振宇的《羅輯思維(認知篇)》書中,有一章提及了工具和技術的本質,以及它們如何改變我們觀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書中提到了一個有趣的例子:測謊專家的技巧。當他們要確認一個人是否竊取了公司的商業機密時,會加入一個看似無關的問題:「你過去10年有沒有未經允許從公司拿過辦公文具?」這個問題的目的不是為了抓小偷,而是為了建立一個參考標準。

這個技巧的巧妙之處在於,它利用了人們對不同程度「罪行」的心理反應。真正犯下重罪的人,對小過失的反應會相對較小;而無辜的人則可能對被懷疑有小過失感到憤怒。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了,有時候,看似無關的問題或工具,可能會為我們提供意想不到的洞察。

羅振宇進一步闡述了工具的兩種作用:第一種是直接強化或延伸人的能力,這通常是最受歡迎的。第二種則是增加我們觀察世界的維度,雖然看起來不那麼直接,但可能更有價值。他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一個即將上陣的將軍,是選擇增加1000名士兵,還是獲得敵方將軍昨晚對話的情報?顯然,後者雖然不直接增強戰力,但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戰場感知維度,可能更具決定性。

這讓我想起了在工作中,我們常常過於關注直接提高效率的工具,而忽視了那些可能帶來全新視角的工具。例如,一個新的數據分析軟體可能不會立即提高我們的工作速度,但它可能會讓我們發現之前從未注意到的市場趨勢或客戶行為模式。

羅振宇還以4G技術的發展為例,說明了技術演進的不可預測性。當4G剛出現時,很多人認為它的主要價值在於能夠在手機上流暢地觀看影片。然而,事實證明,4G最大的貢獻是促進了行動支付的普及。這種快速的數據傳輸使得像大陸微信搶紅包這樣的活動成為可能,也大大方便了人們使用行動支付購物。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了,技術的真正價值往往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

羅振宇在書中還談到了5G技術的潛力(2018年時):5G的真正價值可能不在於我們現在能想到的應用,而是在於它可能帶來的全新機遇。例如,它可能會讓物聯網成為現實,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或者為人工智慧的大規模應用預作準備。這些可能性現在(2018年)看來還很模糊,但它們可能會在未來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在2024年的今天看來,羅振宇的預測還是非常準確。這讓我意識到,在評估新技術或新工具時,我們不應該只看它們當前的表現或直接效果。相反,我們應該思考它們可能為我們打開的新維度和新可能性。在工作中,這意味著我們要保持開放的心態,願意嘗試那些看似不直接相關的新工具或方法。它們可能不會立即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但可能會在長期內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洞察和機會。

因此,工具和技術的真正價值往往不在於它們直接增強我們的能力,而在於它們為我們提供了觀察和理解世界的新維度。在評估新技術或新工具時,我們不應該只關注它們的直接效果,而應該思考它們可能帶來的長期影響和新機遇。這種思維方式不僅適用於技術發展,也適用於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圖片來源: Dall.E 生成

圖片來源: Dall.E 生成


avatar-img
Roger學長的沙龍
22會員
43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羅振宇探討了一知半解的危險性。他以麻疹疫苗爭議為例,說明部分教育的人如何因為錯誤資訊而做出不理智決定。書中強調,服從專業知識共同體是現代社會的重要能力。無論在生活還是職場,我們都應保持謙遜學習的態度,尊重專業知識,同時提升自己的判斷能力。
在《羅輯思維(認知篇)》中,羅振宇探討了斯多葛主義的核心思想。這一古老哲學強調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內心平靜,全力以赴但不執著結果,以及克制慾望追求內心滿足。通過例子,我們看到斯多葛主義如何幫助人們應對壓力和不確定性。在職場中,斯多葛主義教導我們如何保持理性、做出明智決策,並在困難中找到成長。
羅振宇提出了一個反直覺的觀點:弱者應該孤注一擲,而強者則應依靠穩定機率。這個原理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廣泛應用,從職場新人到資深專業人士都能受益。對於重大、罕見的選擇,羅振宇建議跳出個人視角,從更宏觀的角度思考。他強調,擴大視野能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常面臨「元無知」的困境—不知從何開始尋找知識。羅振宇的《羅輯思維(認知篇)》提出突破之道:建立廣泛的人際網絡,尤其是認識不同領域的關鍵人物;培養觀察和解讀複雜現象的能力;以及保持開放和好奇的心態。這些策略不僅有助於解決工作中的挑戰,還能提升我們在快速變化世界中的競爭力。
羅振宇的《羅輯思維(認知篇)》提出「知識大遷移」概念,建議我們成為知識廣博的「狐狸」。這種學習方法強調廣泛涉獵,接受一知半解,以應對快速變化的世界。通過跨領域學習、培養好奇心和建立知識連接,我們可以掃除認知盲點,更好地面對未知挑戰,提高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羅振宇提出「知識遊牧民族」的概念,強調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必須靈活學習新知識以保持競爭力。他建議用20%的時間掌握一個新領域80%的知識,並通過跨領域學習、快速掌握新技能、保持好奇心、實踐反饋和建立知識網絡來實現這一目標。
羅振宇探討了一知半解的危險性。他以麻疹疫苗爭議為例,說明部分教育的人如何因為錯誤資訊而做出不理智決定。書中強調,服從專業知識共同體是現代社會的重要能力。無論在生活還是職場,我們都應保持謙遜學習的態度,尊重專業知識,同時提升自己的判斷能力。
在《羅輯思維(認知篇)》中,羅振宇探討了斯多葛主義的核心思想。這一古老哲學強調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內心平靜,全力以赴但不執著結果,以及克制慾望追求內心滿足。通過例子,我們看到斯多葛主義如何幫助人們應對壓力和不確定性。在職場中,斯多葛主義教導我們如何保持理性、做出明智決策,並在困難中找到成長。
羅振宇提出了一個反直覺的觀點:弱者應該孤注一擲,而強者則應依靠穩定機率。這個原理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廣泛應用,從職場新人到資深專業人士都能受益。對於重大、罕見的選擇,羅振宇建議跳出個人視角,從更宏觀的角度思考。他強調,擴大視野能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常面臨「元無知」的困境—不知從何開始尋找知識。羅振宇的《羅輯思維(認知篇)》提出突破之道:建立廣泛的人際網絡,尤其是認識不同領域的關鍵人物;培養觀察和解讀複雜現象的能力;以及保持開放和好奇的心態。這些策略不僅有助於解決工作中的挑戰,還能提升我們在快速變化世界中的競爭力。
羅振宇的《羅輯思維(認知篇)》提出「知識大遷移」概念,建議我們成為知識廣博的「狐狸」。這種學習方法強調廣泛涉獵,接受一知半解,以應對快速變化的世界。通過跨領域學習、培養好奇心和建立知識連接,我們可以掃除認知盲點,更好地面對未知挑戰,提高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羅振宇提出「知識遊牧民族」的概念,強調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必須靈活學習新知識以保持競爭力。他建議用20%的時間掌握一個新領域80%的知識,並通過跨領域學習、快速掌握新技能、保持好奇心、實踐反饋和建立知識網絡來實現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