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說與不說

    判斷一個人德性的高低很容易,越只想著自己,便是私心勝出,總是先替他人著想,便是德性勝出。其實用不著他人來替我們測試,只要自己稍微想一下,一天之中,替他人著想多少時間,又替自己盤算了多少時間就一清二楚了。以前讀到文天祥、關羽,那類的正義名士,心裡總是不由自主產生一個疑問,這種不為自己,只顧大局的人真的存在嗎?因為當時的自己是個絕對貪生怕死之輩。


    隨著年紀長,心靈與智慧透過修身養性而提升,從原本只顧自己,到能優先考量他人,一路走路,沒有十年,也有五年。有些人,天生擁正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執行得很徹底,因為天性淳厚的關係。而有些人,私心重,只管自己不要出事,別人出事就是別人的事。就說我自己,光是修練這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花了蠻多力氣,而有些人卻如桌上拿橘,本性演出,連學習都不用。


    為人貴在自覺,自己哪裡不好,哪裡有缺點,趕緊修正,讓自己變得更好,自己改變,身邊的人也會跟著變好。


    從前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修行人托缽到一戶人家,坐在庭院中穿珍珠的老婆婆見修行人來,急著起身到屋內取食物,因為起身時撞到桌角,桌上的白色珍珠就這樣滾落地上,被走過去的鵝誤以為食物一口吞下。修行人得到滿滿的食物道了謝正要離去,突然聽見老婆婆大叫,最珍貴的白色珍珠不見了。修行人回頭看了鵝一眼不說話,老婆婆問修行人,有沒有看見珠珍,修行人回答,沒有。老婆婆的兒子拿著棍棒從屋裡走出來質問,「我媽媽進屋裡時,院子就只有你一個人,不是你拿的還能有誰?」修行人沒有辯解,男子一氣下之下朝他的背狠狠敲了幾下,不小心敲死剛好走過的鵝,鵝當場一命嗚呼。


    修行人見鵝死了,才說出珍珠的下落。眾人不相信,對鵝開膛剖腹,在食道中取出白色珍珠才真相大白。有人問,為什麼修行人寧願自己受辱挨打也不願意說出鵝吞珍珠的真相,那是因為修行人每天行禮如儀在「六度」之中,尊重生命、愛惜生命,如果說出鵝吃珍珠,恐怕那隻鵝當場就被宰殺了。最後說出真相,是因為鵝的生命停止了,說出來無妨。


    這個故事在提點我們,做人做事要有善良的堅持,堅持做對的事,堅持不做錯的事。如果隨波逐流,為了利益把持不住善良的本心,或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利益不顧他人的死活,逾越的部份,自有老天來結算。多替他人想一寸,自己就會多一尺,給別人生路,就是替自己延壽,這是天地不變的道理。自私自利的人最後會發現自己什麼都沒得到,只得到一輩子的白費心機。



    #自私自利

    #替人著想

    #堅持善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