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9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TCFD 台灣企業分析:從龍頭企業報告書中找出產業關鍵議題

TCFD 台灣企業分析:從龍頭企業報告書中找出產業關鍵議題

TCFD 台灣企業分析:從龍頭企業報告書中找出產業關鍵議題

前言

前篇文章 中,我們介紹了什麼是 TCFD。本篇將透過檢視三家台灣知名企業——台積電、台泥、富邦金的 TCFD 報告,列出其關鍵碳議題,並分析這三大產業中,不同行業的重點關注事項。此外,讀者也能從這三家龍頭企業的報告書中思考他們是否在邁向淨零碳排的過程中,仍擔當領導者的角色。

半導體業_ 台積電:

台積電在 111 年揭露的氣候風險與機會項目數量分別為機會 8 項、轉型風險 6 項與實體風險 5 項。其中,前三大氣候風險分別為「淨零排放」、「企業聲譽衝擊」、「新節能減碳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前三大機會為「開發低碳產與服務/提升客戶產品能效」、「推動低碳綠色生產」及「提升企業聲譽」。

旱災風險不可輕視

半導體製造過程中,需要大量使用水資源。若要在一片 12 吋晶圓上製造積體電路,需要用上約 2000 加侖的水。隨著全球氣候變遷,乾旱頻率和嚴重程度都將增加,這對半導體產業來說是很大的威脅。缺水可能導致半導體生產中斷,進而影響全球電子產品供應。此外,缺水也可能導致水價上漲,增加半導體製造成本。針對此部分,台積預估對其營收影響小於 1%;不過報告中尚未詳細揭露計算方法。

半導體製程用水量甚大,對營運影響不只 1%,未來應揭露估算流程供投資者檢視。日前有基金經理人將缺水風險反映至半導體業估值,顯現水資源管理對半導體業的重要性。

低碳技術轉型

在全球氣候變遷的背景下,減碳受到下游客戶與金融業的高度重視。對於半導體製造公司來說,減碳設備與研發成本與購買綠電及碳權費用將增加;此風險對應的成本即是低碳技術的開發費用,據台積電所述,7 奈米及更先進製程、電源管理晶片與超低功耗晶片都屬於低碳產品及服務。雖其開發與購置資本設備需要花費成本,但其將帶給台積電更大的財務機會;惟此部分涉及財務預測,報告中未揭露。未來可以期許低碳製程的研發在淨零碳排下替台積帶來更高的營收。

企業聲譽

近年來,企業 ESG 表現受到投資人和客戶的越來越重視。ESG 不佳的企業,可能會面臨以下聲譽毀損、客戶流失、可融資額度減少。尤其台積電身為國際重要企業,企業聲譽對台積電造成的影響可能更大。舉例來說,2015 年,Volkswagen 被爆出在柴油車尾氣排放測試中作弊,偽造了排放數據,最終導致品牌形象受損,更面臨訴訟與巨額罰款。雖然企業聲譽與形象是項較主觀的概念,企業仍可透過積極參與綠色活動、響應國際倡議、參與 ESG 評比來提升綠色形象。台積電在此對其氣候財務風險進行揭露,預估財務影響為營收 1%,並提及未來將落實綠色製造與創新,提升企業綠色形象做為因應。

水泥製造業_ 台泥

台泥在 111 年揭露的氣候風險與機會項目數量分別為機會 7 項、轉型風險 8 項與實體風險 3 項。其中,前三大氣候風險分別為「碳排總量管制之碳交易/碳費/碳稅」、「低碳技術、設備與管理成本投入」、「原物料及能源價格上漲」;前三大機會為「智慧低碳生產與協同處置廢棄物」、「參與電力交易市場」及「 吸引投資人長期投資意願」。

碳費 & 碳稅徵收為首要挑戰

當台灣、中國、歐洲,碳排放制度越趨嚴格,台泥作為產業龍頭,營運成本勢必會增加。其 2022 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4,550,220 公噸 CO₂e,佔台灣總碳排放量的約 1.4 %。面對碳費/碳稅的轉型風險,台泥在 2017 年起即開始規劃加大替代原燃料、製程改善、研發碳捕捉技術、再生能源建置等,同時實施內部碳定價,將碳排放強度納入工廠 KPI,鼓勵內部達成減碳目標。2022 年碳排放強度較 2016 基準年於台灣已減少 5.4%、中國大陸減少 5.6%。進一步檢視,台泥假設未來每噸碳價為新台幣 300 元,將替台泥帶來每年 900 萬元的財務機會。

然而,台泥並未在情境分析中針對碳價影響進行財務風險估算。碳價對其財務風險影響更大,缺少此部分的揭露將無法協助投資者估算氣候變化對其財務狀況的潛在影響

低碳技術轉型

水泥生產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台泥致力研發能取代石灰石原料的新型混凝土,推動低碳標準及法規與擴大低碳產品應用。2022 年,台泥生產的卜特蘭 I、II、IV、I 型水泥皆已取得環保標章,並於 2020 年取得台灣水泥業第一張環保署「碳足跡標籤」,為台灣唯一具有「綠腳印」之水泥品。根據台泥所揭露的資本支出及相關費用投入,2022 年低碳循環、低碳產品與研發創新三大氣候行動支出為新台幣 40.45 億元,其中以低碳循環中的替代原燃料與製程改善為大宗。主要投入廢棄物處理與能源轉換技術及既有設備的改善,雖然低碳技術對營收的影響並非立竿見影,但其將是未來競爭力的根基,影響其企業價值。

新能源部局建構新市場

在國際淨零轉型趨勢中,再生能源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新能源應用是未來台泥的主軸,台泥布局現階段涵蓋再生能源、智慧儲能系統、大動力電池輸能、充電服務連結電動化運輸。此外,旗下能元科技也提供綠電販售交易平台,進入綠電交易市場。截至 2024 年底,台泥累計再生能源建置量為 198 MW;儲能建置量累積至 2023 年底為 796.5 MWh。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事業發展佔台泥氣候行動資本投入與相關費用支出逾一半,2022 年約為 146.35 億。

台泥近年進軍儲能市場,成為全球第四大的儲能公司,是企業綠色轉型典範;由於台泥具備規模及先行者優勢,且動力電池為利基市場,未來當新產品對營收貢獻發酵,可期許因碳成本高漲致水泥減產,能源部門成為新營收來源,進而改變其評價基準。

金融業_ 富邦金控

富邦金自 2021 年發布全台首本 TCFD 報告書,已經連續三年進行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2022 年報告更獲得英國標準協會(BSI)TCFD 符合性查核的最高等級殊榮。旗下富邦銀行及富邦產險也分別發布獨立 TCFD 報告。在響應氣候變遷之風險管理領域中,富邦金控為金融業之佼佼者。轉型風險前三名為「利害關係人的關注與負面回饋日益增加」、「強化排放量報導義務」、「提高溫室氣體排放定價」;實體風險前三名為「平均氣溫上升」、「降雨模式改變和極端氣候變化」、「極端氣候影響提高」;前三大機會為「開發新產品和服務的研發與創新」、「進入新市場」及「回收再利用」。

範疇三碳排風險管理

根據 PCAF 的調查,金融業範疇三排放量中,投融資排放量佔比超過 90%,而範疇一和範疇二排放量合計僅佔不到 10%。富邦金 2022 年依據 PCAF 財務碳排方法論計算範疇三碳排為 17,556,691 公噸 CO2e,較 2021 年減少 8.2%;碳足跡則由 3.2 公噸 CO2e/百萬元降至 2.9 公噸 CO2e/百萬元,資料品質分數為 2.8(最佳為分數 1,最差為分數 5);盤查比例由 2019 年的 55% 提升至 2022 年的 78%。另一重點是,財務碳排放前 5 大產業之投融資餘額佔比僅 12%,碳排放佔比就逾 7 成,投資碳排主要來自於石化相關產業及電力供應業;融資碳排則來自於國營電力公司及發電專案融資(碳足跡最高,主要係天然氣發電融資,由於天然氣普遍被視為能源轉型的過渡能源,此處不完全為負面訊息)。

檢視其情境分析,無序轉型中,若碳費全額轉嫁至富邦金,全年將可能增加 NT$437~ 965 百萬元,增幅約為 2022 年採購金額之 12.00%~26.50%;有序轉型中則將可能增加 NT$182~ 509 百萬元,增幅約為 2022 年採購金額之 5.00%~13.98%。

「脫碳」策略

由上可見,富邦金的投融資對象碳排放量仍相當大。隨著碳價提高,投融資及承保對象的營運成本將增加,若企業面臨高額碳稅╱費或碳罰鍰,將導致富邦金的客戶合約違約率上升、投資標的價格波動、排擠客戶保費支出等影響,這些最終傳導至富邦金的淨利、淨值及保費收入。對此,富邦金也制定投融資關鍵目標。機會方面,富邦金依循國際 SBTi 指引設定目標,綠色金融 2025 年目標為 2.8 兆元,2022 年成果為 2.4694 兆元;綠色債券承銷 2025 年目標為 34%,2022 年成果為 56%,兩項相較於 2021 年皆成長。

風險管理方面,針對投資部位,富邦金採取議和法,目標是在 2027 年投資部位之 40% 完成設定其自身 SBT 目標,截至 2023 年 Q1約為 30%;針對融資部位,富邦金採取議和法與行業脫碳法(SDA)並行,執行進度多數如同目標路徑,惟 (1. ) 石化油氣產業貸款部位(5 家)皆尚未設定 SBT,(2. ) 發電專案融資排放強度上升,主要係因天然氣發電量佔比增加。

落實責任/永續投融資

富邦金依循責任投資原則(PRI),於投資前及投資後,透過各項 ESG 檢核清單及指標辨識、評估、衡量永續發展風險管理。在確認標的通過負面表列檢視後,再透過盡職治理,將 ESG 議題整合至所有權政策與實務,藉此把關與鼓勵企業落實 ESG。當責授信上,富邦優先針對 ESG 高風險因子進行檢視,接著評估信用風險,進一步執行綠色盡職調查(GDD),確實瞭解授信客戶營運對環境影響程度及轉型計畫。最後填具 ESG 分級表,並依照分級結果採取差異化授信及風險管理機制。

另外,富邦進一步增訂對煤炭及非典型油氣產業之投資及承保脫碳策略,規劃逐步調整金融資產配置。此處值得注意的是,富邦金在當責授信上的流程更加透明且嚴謹,而對於責任投資,富邦金尚未詳述衡量指標,也未提供流程圖;責任投資同為全球趨勢,風險管理流程應完整揭露,並如同當責授信採取差異化制度。此外,富邦金也藉 SDGs 機會,在投融資部分與發行保險商品時參考其項目。其中,投融資金額最高為低碳投資,2022 年金額約為 19.4 兆;成長最多為綠色債券,2018~2022 年複合成長率有 28%。

三家 TCFD 獨家報告書比較與分析

上述三家企業都是產業中的領導者,皆有提供獨立的 TCFD 報告,在治理、策略、情境分析等部分也都揭露相當完整。分析龍頭企業可以看出產業的概況。例如:

  • 半導體業須注意缺水議題
  • 水泥業須注重廢棄物再利用

也可以從上述得出以下結論:

  • 製造業挾有低碳技術轉型的商機
  • 各產業面臨碳議題不一

此外,金融業是推動 ESG 的重要角色。投融資流程揭露仍有更完善的空間,無論是在 TCFD 報告、永續報告書或年報中揭露,金融業都應以永續金融為核心,持續推動責任投資與當責授信。從資金層面去鼓勵其他產業落實 ESG,提高企業意識,加快淨零碳排腳步。

TCFD 未來展望與建議

氣候變遷是人類共同的挑戰。 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的《全球風險報告》顯示,氣候行動失敗已連續兩年位居十大長期風險之首。這意味著企業必須加快應對氣候變遷的步伐,以有效應對迫在眉睫的挑戰。東安格利亞大學環境科學學院氣候變遷科學教授 Corinne Le Quéré 指出,目前的努力不足以使全球排放量達到「淨零」。

永續經營是每家企業的目標,而氣候變遷是永續經營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在當今時代,氣候風險韌性比其他風險的韌性都更為重要。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影響他們如何看待投資標的以及他們願意給出多少估值,主要仍取決於氣候風險對應的財務揭露。氣候風險對財務影響多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多高?影響的持續時間?這三項揭露將可以協助投資者衡量企業價值。投資者可以基於穩健保守原則,將損失額與可能性進行計算,認列潛在損失。又或是依據氣候風險額外成本和資本支出對現金流量的影響進行現金流折現。

除了財務風險外,企業在對應氣候風險所做的行動也很重要。雖然質性資料可能無法量化,卻是投資者在議和時的主要討論項目,以允許投資者衡量企業在氣候風險上的韌性。回到核心,企業若不想被氣候變遷風險淘汰,不僅是完善 TCFD 揭露,更得將報告內涵融入公司的營運策略,以獲得真正效益與長期價值。

謝謝你看完這篇文章,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或是有任何建議,都非常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也請幫我按讚及分享出去給更多人看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