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台灣52年來降雨量最少的一年。全球半導體已然短缺,密集用水的晶片製造業又面臨旱災的沉重打擊,除了局部限水和鑿井取水,水車買水也成為一時的解藥。
究竟水都到哪去了?根據自來水公司的資料,109年度前10名用水大戶為:台積電、中鋼、中油、友達光電、群創光電、中龍鋼鐵、聯華電子、台灣美光記憶體公司、台塑與欣興電子,共用了2億3028萬40度的水。共體時艱,目前科學園區自主節水15%,其餘靠水車勉強維持產線,而台積電廠區每日用水量約15萬8900噸,是三大科學園區用水量的三分之一,即使台積電祭出許多節水措施,用量仍相當可觀。
面對「等水等到厭世」的民眾,許多專家甚至是業界大老紛紛為台積電站台,理路是「護國神山不能倒」。台積電若減產,可能讓GDP和股市下跌,進而衝擊就業率,在全球正逢IC荒的關鍵時刻,台積電的用水不容妥協。
這讓我不禁思考:為什麼需要「護國」?一個主權明確國家是不需要靠企業「護國」的。確實,台積電作為台灣之光,表現可圈可點,創造GDP,提升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成立基金會回饋社會,但它終究是民營企業,一般民眾只享有「與有榮焉」,最大宗又實質的獲利者還是投資方。根據4月12日股市資料,持有台積電的外資比例是74.62%,這意味著用有限的台灣水生產出的毛利,七成五還是溜進了外資口袋。
台灣的主要產業屬性十年前後相去不遠,仍是半導體、電子與石化工業,而和台灣產業發展相近的韓國,卻開始從扶植財閥企業改為支持新創企業。目前韓國產業發展重心已從重工業轉型,順應時代需求發展鋰電池、生技和網路公司。LG化學和三星SDI目前是世界第一及第四大車用鋰電池供應商;根據韓國食藥署統計,2019年韓國出口藥品總額52億美元,其中七成是新創生技公司開發的生物相似藥;過去韓國男女老少的食衣住行都離不開三星,如今新興網路公司KAOKAO已跨足聊天、支付、金融、影視、角色IP,旗下的KAKAO ENTERTAINMENT近期更傳出將赴美國公開募股上市,估值上看180億美元。
台積電一枝獨秀20年,也許下個十年仍是我們的「護國神山」;但以水資源調度為契機,借鏡韓國,思考其他新創產業的可能性與可行性,也許是旱災帶來的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