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效應排擠下的護國神山迷思
方格精選

水資源效應排擠下的護國神山迷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年是台灣52年來降雨量最少的一年。全球半導體已然短缺,密集用水的晶片製造業又面臨旱災的沉重打擊,除了局部限水和鑿井取水,水車買水也成為一時的解藥。

究竟水都到哪去了?根據自來水公司的資料,109年度前10名用水大戶為:台積電、中鋼、中油、友達光電、群創光電、中龍鋼鐵、聯華電子、台灣美光記憶體公司、台塑與欣興電子,共用了2億3028萬40度的水。共體時艱,目前科學園區自主節水15%,其餘靠水車勉強維持產線,而台積電廠區每日用水量約15萬8900噸,是三大科學園區用水量的三分之一,即使台積電祭出許多節水措施,用量仍相當可觀。

面對「等水等到厭世」的民眾,許多專家甚至是業界大老紛紛為台積電站台,理路是「護國神山不能倒」。台積電若減產,可能讓GDP和股市下跌,進而衝擊就業率,在全球正逢IC荒的關鍵時刻,台積電的用水不容妥協。
這讓我不禁思考:為什麼需要「護國」?一個主權明確國家是不需要靠企業「護國」的。確實,台積電作為台灣之光,表現可圈可點,創造GDP,提升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成立基金會回饋社會,但它終究是民營企業,一般民眾只享有「與有榮焉」,最大宗又實質的獲利者還是投資方。根據4月12日股市資料,持有台積電的外資比例是74.62%,這意味著用有限的台灣水生產出的毛利,七成五還是溜進了外資口袋。

台灣的主要產業屬性十年前後相去不遠,仍是半導體、電子與石化工業,而和台灣產業發展相近的韓國,卻開始從扶植財閥企業改為支持新創企業。目前韓國產業發展重心已從重工業轉型,順應時代需求發展鋰電池、生技和網路公司。LG化學和三星SDI目前是世界第一及第四大車用鋰電池供應商;根據韓國食藥署統計,2019年韓國出口藥品總額52億美元,其中七成是新創生技公司開發的生物相似藥;過去韓國男女老少的食衣住行都離不開三星,如今新興網路公司KAOKAO已跨足聊天、支付、金融、影視、角色IP,旗下的KAKAO ENTERTAINMENT近期更傳出將赴美國公開募股上市,估值上看180億美元。

台積電一枝獨秀20年,也許下個十年仍是我們的「護國神山」;但以水資源調度為契機,借鏡韓國,思考其他新創產業的可能性與可行性,也許是旱災帶來的意外收穫。

avatar-img
王薇瑄的沙龍
24會員
106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薇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西班牙近期推出《人工智慧良善使用與治理法》草案,引發社會強烈反彈。該草案延續歐盟AI法規,對企業使用高風險或禁用技術祭出重罰,但對政府部門的違規行為,僅以「警告」與「紀律處分」帶過,形同免責。此種制度設計讓人質疑:當AI成為國家治理工具,誰來監控擁有監控權力的機構?
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多國進口商品加徵新一輪關稅,乍看是選舉年再度上演的經濟民族主義,實則是一次以關稅為槓桿的全球權力重構。這場關稅行動,打著保護本土產業的旗號,卻充滿選擇性與策略性操作,既向選民展示強硬姿態,又保留與盟國談判的籌碼。
AI正改寫21世紀的產業版圖。中美兩國的人工智慧競爭,不只是技術領先的角力,更是一場制度模型與產業結構的對決。兩國分別在政策驅動與市場機制下走出不同節奏,也映照出背後深層的地緣戰略與價值選擇。
西班牙近期推出《人工智慧良善使用與治理法》草案,引發社會強烈反彈。該草案延續歐盟AI法規,對企業使用高風險或禁用技術祭出重罰,但對政府部門的違規行為,僅以「警告」與「紀律處分」帶過,形同免責。此種制度設計讓人質疑:當AI成為國家治理工具,誰來監控擁有監控權力的機構?
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多國進口商品加徵新一輪關稅,乍看是選舉年再度上演的經濟民族主義,實則是一次以關稅為槓桿的全球權力重構。這場關稅行動,打著保護本土產業的旗號,卻充滿選擇性與策略性操作,既向選民展示強硬姿態,又保留與盟國談判的籌碼。
AI正改寫21世紀的產業版圖。中美兩國的人工智慧競爭,不只是技術領先的角力,更是一場制度模型與產業結構的對決。兩國分別在政策驅動與市場機制下走出不同節奏,也映照出背後深層的地緣戰略與價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