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類型前先確定主角對於故事的「未知程度」到哪

思考類型前先確定主角對於故事的「未知程度」到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先重述一次,你的故事與你的主角無關。

例如災難片,無論災難來自於天災人禍鬼怪外星人,主角都只是被波及的倒楣鬼一枚。

但是,要讓主角進場前,作者必須選擇主角是以何種情況下涉入故事中,我以「未知程度」去命名這專有狀態,未知程度非常重要,它是故事戲肉的位置,點出了主角會遭遇什麼阻礙,也代表你的故事是什麼類型。本篇講的是如何建立未知程度。

先上拆片表:

raw-image


主角,在第一章中你給他越多時間他就越強大,他對於故事的未知程度就會相對降低。反之,介紹越少未知程度越高。

身為作者,我們掌握未知程度去操控主角的動向,主角將在掉進未知的領域裡跌倒,並且學習再次強大後歸來將故事結束。

未知程度有四種等級:

一、完全無知:

常見於恐怖驚悚,這類無知的主角以拆片表來看,就是你只留第一章第一區介紹主角,這樣的主角通常是個凡人(指的是相對於即將來臨的未知人事物),有個簡單易懂的層次需求,例如13號星期五裡只想澀澀的大學生,這類故事的角色們都不知道自己即將掛點。

近期這類故事的主角通常會再給予其陷入層次危機的痛苦中,並在故事結束生還後超脫痛苦。優秀的故事例如珊卓布拉克的《地心引力》,一個了無生趣的兼差太空人。

第一章第二區開始未知事物的氛圍就會接替出現,由於主角完全在無知程度,所以觀眾此時就有看好戲的心情產生,未知的人事物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襲擊無知的角色們真是令人期待。

這類的故事重點在於讓觀眾欣賞——以想不到的方式,再差一點點就能夠弄死主角,然後主角逃脫,程級梯度向上如此往復,在膩味前結束。

這只是借恐怖驚悚片解釋,《馬利歐》電影版其實也是這個模組,得到無內涵的評價也是合情合理,直觀好看易懂也是一種成功。


二、對故事未知:

在第一章第一區,主角是一名普通人(好一點的會有一個職業)附掛一個特殊長處,某未知人事物在第二區襲來,到此主角的表現拆分為4,皆是在第二區就會演繹:

1.未知人事物出現,主角自己發現這是發揮特殊長處的時刻

2.未知人事物波及到主角,主角因此意外得到特殊長處以及任務

3.未知人事物襲擊主角,主角決定使用特殊長處反擊

4.委託人找上門,未知人事物引發的問題需要依靠主角的特殊長處

最後,在第一章的第9跟10節,觀眾才會跟著主角一起得知,未知人事物的來源與阻礙主角的方式是什麼。


三、對新世界未知:

這類故事以冒險片居多,重點在於未知的新世界帶給觀眾的新奇體驗。

主角在舊世界憑藉著特殊專長稱王稱后,雖然根基有些不穩定,但他認為只要完成任務或是抓住某個機會,所有問題就可以解決,直到他在第一章的第9跟10節因為一場意外掉到新世界。

新世界有新世界的規矩與做法,主角心心念念回去完成任務,但現在他必須先想辦法活下去,並且滿足新世界配角們的要求。

許多動畫電影基本上建立於此種模式:《腦筋急轉彎》、《coco夜總會》、《無敵破壞王》


四、對新做法未知:

主角是特殊世界裡的強者,憑藉著特殊世界裡的獨到技藝討生活,雖然在第一章的第二區因為意外遭遇失敗,但委託人看上了主角在特殊世界裡的特殊長處,要求主角完成一個新任務,以解決委託人自己即將面臨的威脅與失敗,事成之後會幫忙主角解決主角無法克服的問題。

雖然是新任務,但主角秉持著舊作法打算一口氣解決,直到第一章的9跟10節出了包,然後在第二章第一區遇到對於新任務來說是真正專業的配角為止。

配角提出了嶄新的作法,觀眾跟主角此時才知道原來還有這種方式。

舉例:《全面啟動》


總結來說,主角的「未知程度」,等同於你想要帶給觀眾的未知感受,故事的戲肉也建立在此。未知程度的設計決定了主角如何進入故事,並影響故事的節奏和類型。請你透過拆片表去觀看電影並進行拆片,以更加全面的理解故事結構,可以幫助你系統地管理未知的引入和揭示,從而提升故事的張力與可觀看性。

avatar-img
omega的編劇學習心得
4會員
51內容數
這裡寫的是個人多年來對於故事如何編寫的心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探討故事創作中主角動力的來源,指出壓力並非有效的動力來源,應以主角內在的自私慾望為基礎,並最終透過自我犧牲展現故事的核心精神。文中以Netflix電影《i人質危機》和《鬼才之道》為例,說明使用壓力作為動力會導致結局可預測、缺乏轉折和層次感等問題。
這篇文章討論故事構型的重要性,並以電影《全面啟動》為例,說明如何利用「主角+(獲得或逃離)目標+阻礙+解決行為+憑什麼」的公式,建構一個完整且具吸引力的故事。文章強調「憑什麼」是故事創意的核心,決定了故事的類型、畫面、行動和整體風格。
主角不反應危機 近期看完了鬼才之道,深覺台片總有這個問題,因此寫出這篇,希望能幫到現在陸續又開始參賽的各位。 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主角不要總是它X的反應世界的危機。 這真的每次看到就是翻白眼,身為主角不去追求完成自己的夢想,整天擔心危險,不會有觀眾喜歡一個被危機踢著屁股跑的消極主角。 請設計一
本文探討故事創作中主角動力的來源,指出壓力並非有效的動力來源,應以主角內在的自私慾望為基礎,並最終透過自我犧牲展現故事的核心精神。文中以Netflix電影《i人質危機》和《鬼才之道》為例,說明使用壓力作為動力會導致結局可預測、缺乏轉折和層次感等問題。
這篇文章討論故事構型的重要性,並以電影《全面啟動》為例,說明如何利用「主角+(獲得或逃離)目標+阻礙+解決行為+憑什麼」的公式,建構一個完整且具吸引力的故事。文章強調「憑什麼」是故事創意的核心,決定了故事的類型、畫面、行動和整體風格。
主角不反應危機 近期看完了鬼才之道,深覺台片總有這個問題,因此寫出這篇,希望能幫到現在陸續又開始參賽的各位。 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主角不要總是它X的反應世界的危機。 這真的每次看到就是翻白眼,身為主角不去追求完成自己的夢想,整天擔心危險,不會有觀眾喜歡一個被危機踢著屁股跑的消極主角。 請設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