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不要反應危機
近期看完了鬼才之道,深覺台片總有這個問題,因此寫出這篇,希望能幫到現在陸續又開始參賽的各位。
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主角不要總是它X的反應世界的危機。
這真的每次看到就是翻白眼,身為主角不去追求完成自己的夢想,整天擔心危險,不會有觀眾喜歡一個被危機踢著屁股跑的消極主角。請設計一個積極追求目標不反應危機的主角。
一、主角不是反應角色
最常見的錯誤是,主角沒有目標,只有反應。他沒想做什麼,只是因為事情發生了,所以不得不開始行動。
這樣的角色叫配角。
真正的主角,是主動做選擇的人。
他心裡有慾望、有目標、有缺口,他不是為了世界和平或拯救蒼生而出發,而是為了他自己,而且在旅程中持續堅持這一點,直到某個關鍵點,才可能選擇改變方向。
二、危機是背景,不是推進器
危機不是拿來「逼主角行動」的。
危機的設計意義,在於凸顯主角有多堅定、行動有多難、慾望有多執著。
舉個例子,你沒辦法證明真愛,但主角為了愛情無視危險穿越整個宇宙,觀眾可以相信這份愛對於主角很重要。
不是因為危機推動了他,而是因為他自己要走這段路。
所以,主角不能一遇到危機就改方向。你若這樣寫,觀眾只會覺得這個目標是假的。
三、主動追求才有戲劇性
商業片是主角慾望與外界危機的交疊。
一部成功的電影,從成功的預告片開始會讓觀眾看到濃濃的類型危機感。當觀眾進場又會看時積極進取的主角如何跨越危機完成目標。
學習何謂正確的危機就在於多觀察預告片,失敗的預告片總是讓觀眾覺得精彩的都在預告片演完了,主因就在於預告片將主角的目標相關演完了。
觀眾不是來看主角怎麼解決危機的,而是來看他怎麼為了達到目標不顧問題。 甚至為了目標,拖著其他人一起受苦。最終真正讓人感動的,是主角為了什麼目標,願意犧牲什麼、堅持什麼、放棄什麼。
四、危機是配角的責任
危機怎麼反應?誰來處理?配角。
有幾層危機,就有幾次讓配角出場的機會。
醫療危機給醫生反應、戰爭危機給將軍反應、社會危機給新聞記者反應。
主角呢?不反應。他只有一件事——完成他的目標。
唯有這樣寫,故事的世界觀才能穩固深厚,否則只會因為主角變得搖擺不定。
五、兩種主角結構:自委型與他委型
自委型
主角一開始有自己的生活,危機爆發後摧毀了他的現狀,他選擇自己設立新目標,並為此全力以赴。
注意,是「自己選擇」。不是有人拜託他去,不是因為社會壓力,而是他自己決定。
例:《捍衛任務1》。喪妻、狗被殺,他開地磚找槍,這不是替誰出氣,是他自己的帳。
這種故事從頭到尾只服務主角本人的成長與補償,結構純粹,邏輯清楚。
他委型
主角本來也有目標,但無法達成。他遇到一個委託人,委託人提供了一個他做得到的任務,而這個任務的報酬正好可以幫助主角解決原來的困境。
例:《異星入境》。教授因為語言專長被請去解讀外星語言,目的是避免世界進入戰爭。但她接這件事,不是因為她想拯救世界,而是她想證明自己的價值,甚至藉此彌補她生命中的缺失。
這種設計會讓觀眾感受到「主角做的事雖是幫別人,其實是為了自己」。
總而言之:
危機是世界的事情,主角只在乎自己要完成什麼。
你可以讓主角最後轉變、放棄目標、成全他人——但這不是因為他怕危機,而是因為他願意。
故事的精采在於危機與主角兩條線的交疊,不要讓主角反應危機,使得你的故事只剩處理危機一條線,鬼才之道就是陷於此問題中,配角們積極進取要追求夢想,卻又為了主角必須暫停讓道。主角被危機咬著屁股跑,又為了讓時間可以演完三幕,只好讓她耍爛自暴自棄,生死危機只因為廉價的自尊就放棄,毫無說服力,又因為感動配角的努力而重新站起,如此空洞毫無主張的角色如何讓觀眾共鳴?
請寫出為了自己而努力的主角。
主角之所以是主角,因為他主動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