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 omega-avatar-img

chen omega

9 位追蹤者
avatar-img
omega的編劇學習心得
4會員
0內容數
這裡寫的是個人多年來對於故事如何編寫的心得。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這篇文章提供一種將故事濃縮成三句話的Logline切分方法,幫助創作者釐清故事邏輯,並有效向他人介紹作品。此方法包含三句話:第一句點明故事類型與事件;第二句描述主角的行動與創意;第三句指出故事的風險與張力。文章並以等經典電影為例,說明此方法的應用,並鼓勵創作者自我檢視故事邏輯。
本文探討故事創作中主角動力的來源,指出壓力並非有效的動力來源,應以主角內在的自私慾望為基礎,並最終透過自我犧牲展現故事的核心精神。文中以Netflix電影《i人質危機》和《鬼才之道》為例,說明使用壓力作為動力會導致結局可預測、缺乏轉折和層次感等問題。
這篇文章討論故事構型的重要性,並以電影《全面啟動》為例,說明如何利用「主角+(獲得或逃離)目標+阻礙+解決行為+憑什麼」的公式,建構一個完整且具吸引力的故事。文章強調「憑什麼」是故事創意的核心,決定了故事的類型、畫面、行動和整體風格。
主角不反應危機 近期看完了鬼才之道,深覺台片總有這個問題,因此寫出這篇,希望能幫到現在陸續又開始參賽的各位。 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主角不要總是它X的反應世界的危機。 這真的每次看到就是翻白眼,身為主角不去追求完成自己的夢想,整天擔心危險,不會有觀眾喜歡一個被危機踢著屁股跑的消極主角。 請設計一
Thumbnail
本文探討劇本創作中衝突的常見誤區,指出傳統衝突理論(衝突=角色目標+阻礙)的不足,強調觀眾感受及焦慮才是戲劇核心。作者批判僅注重外在阻礙,忽略角色動機及失敗後果的寫作手法,並提出真正有效的衝突需展現主角執著、世界對抗及觀眾焦慮,才能創造戲劇張力。
許多故事在出發時就錯誤,導致觀眾覺得失望、感覺與預期不符、跟不上訊息,產生我不知道這故事在講什麼的結論。以上的問題不在於不夠炫帥新奇獨特,相反的是不夠刻版直觀。 如何正確設定故事第一步,本篇我分四塊講主角的職業、對手、慾望以及慾望的堆疊。 其實主角的職業最好設定為3個至多4個,但過度艱深需要長
貼合生活經驗的書有兩種特點: 一.它能回答你的問題:書中內容直擊你的痛點,解決你的疑惑。 二.它能激發你的想像力:內容與你的經驗相連,但又稍微超出你的認知範圍,讓你能從中學習到新知識。 為什麼選書要與生活經驗貼合? 作者是人,出版社編輯也是人,他們憑藉著知識與人生經驗統整成書,一本好
本文提供學習如何透過閱讀目錄快速辨識書籍是否適合自己,並將其方法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著重於理解基礎概念,適合閱讀工具書或入門書;第二階段著重於理解目錄的邏輯框架,適合閱讀教科書或綜合概論書;第三階段則著重於判斷書籍的價值和需求,適合閱讀進階專業書或案例分析書。
早上幫家人做早餐,為了把剩餘材料做一次處理,讓我發現了這個有趣的比喻。 做蛋料理餵飽小孩,就是我的目的,看著小孩邊咬饅頭邊說:炒蛋真好吃,跟昨晚的煎蛋一樣棒! 這句話讓我哭笑不得,這炒蛋怎麼能拿來跟昨晚的煎蛋比? 我怎麼想都覺得不對,要做好炒蛋可是很複雜的啊,材料與工序都是,洋蔥切絲蒜頭切
今早跟太太吵架,自己檢討後驚覺到這一點,其實很多時候在別人眼中,我就是個壞人。 沒有人想當壞人,但是我沒辦法,我想你也沒辦法,大家都身不由己,如同年紀越大有時候越看不慣電視裡的男主角,覺得他低能自私只想到自己從來不會顧慮到身邊的其他人。 我想這就是我們成為壞人的原因,那個劇中的反派卑怯角色,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