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黃口總角到平頭...

我輩生於六十年代,因此身邊有不少朋友已經退下職場又或提前退休,也即是說很多朋友六十歲了。六十歲不單是一個數字,也寓意著人生進入另一個階段的重要轉捩點。

昔日古文詞賦中,經常看見古人在談論年齡時會使用一些有趣的代稱。例如在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寫的《淮南子. 氾論訓》,內文一句「古之伐國,不殺黃口」,句中「黃口」釋義為幼兒,比喻淺薄幼稚的人,因此亦稱「黃口孺子」或「黃口小兒」。另晉朝陶潛《榮木》詩序中有一句「總角聞道,白首無成」,句中「總角」是指未成年的孩童編紮頭髮,形如兩角,泛指小孩兒。

及春秋時期孔子在《禮記. 曲禮上》中寫道「二十曰弱冠」,句中「弱冠」是古人認為三十歲以前的男子都屬於血氣未定的時期,故血氣未定的青少年人被稱為「弱冠」。此外,清代吳敬梓在《儒林外史第十回》中有一句寫道「魯老先生有個令愛,年方及笄」,「笄」,髮簪也。 原來古代少女年滿十五歲後束髮加笄,表示已屆成年,遂又稱女子的適婚年齡為「及笄」。

至於其他年齡的別稱,最為人熟悉的就是孔子在《論語. 為政》中的話「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句中「而立」是指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和事業自立的年齡,故「而立之年」是三十歲的代稱。其次「不惑」則指人到了中年,經歷多了,對事情理解更多,不會像年輕時候那樣困惑,故「不惑之年」指的是四十歲。「天命」又稱為「知命之年」,意是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天命之年」泛指五十歲。最後「耳順」是指個人的修行成熟,再沒有不順耳之事,於是「耳順之年」代表了六十歲。

有趣的是,代稱六十歲除了有「耳順」之外,還有「花甲」。例如在唐朝趙牧《對酒》詩中「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句中「花甲子」就是指天干地支錯綜相配,從甲子開始,至癸亥為止,共有六十個組合,每六十為一個循環,周而復始,所以六十為一甲子,稱之為「花甲」或「花甲子」,也就是說「花甲」有六十歲之意。

還有古代人對計算數字,逢十、百、千、萬等都不帶零頭,俗稱為「齊頭」或「平頭」,故六十歲又被稱為「平頭甲子」,例子有唐朝白居易《登龍尾道南望憶廬山舊隱》中「青山舉眼三千里,白髮平頭五十人」及元朝燕公楠《摸魚兒》「又浮生平頭六十,登樓悵望荊楚」。另外,周朝官制中允許六十歲以上的老者可以拄杖行於鄉里,如《禮記.王制》「六十杖於鄉」,因此「杖鄉之年」亦被用來代稱六十歲。

以上關於年歲的代稱例子均從網絡上找來的資料,非常有趣。對於經歷了「黃口」、「總角」、「及笄」、「「弱冠」、「而立」、「不惑」、「天命」和「花甲」的人來說,下一個重要的階段便是「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了。不知道當那一天叮噹踏入七十歲「古稀之年」,她還在寫網誌嗎?

未來將會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會是一個翻天覆地的世代嗎?無論如何,叮噹祝願經歷不同年歲的朋友們都享有一個健康快樂,恩典滿滿的人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