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真的不惑嗎?--<<不夠善良的我們>>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孔子的時代,能活到四、五十歲,大概都是經歷豐富、看盡世事的"年長者";或者,該說是為數不多的長壽者,所以當他提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時,好像很有道理;但放到現代,高齡化社會儼然成形,七八十歲仍健在的人們比比皆是,資訊爆炸、訊息傳遞快速,競爭劇烈、生活緊湊,活到四十歲,頂多是社會的"中壯年人口",上有長者、下有幼者。成為夾心餅的四十歲人生,真的,不惑了?或迎來更多的困惑呢?

於是,透過<<不夠善良的我們>>,深入描述了兩個女主角,一個結婚(林依晨)、一個單身(許瑋甯),在四十歲後面臨的進與退、苦與樂、美麗與哀愁後,引起了不少心有戚戚焉,也勾起了更多的感觸。

我只是個觀眾,不是專業的影評,導演從女性的角色出發,就是吸引我的第一步。尤其,進入婚姻後,公婆的壓力為最令人頭痛的一部分,再者,教育孩子、照顧孩子也是無法放鬆的壓力來源之一,這些,都在林依晨飾演的角色裡可以看得見,也因此,當林依晨看到許瑋甯的臉書透露著單身生活的精彩之後,心生羨慕,產生好奇,這一點,真的是所有進入婚姻的女人共同的心聲阿!但....當導演跳到許瑋甯的視角,讓我們看到單身生活的真實情況後,我突然發覺,兩個如此相像又愛上同一個男人的女子,似乎就是在反射著單身和已婚的兩面鏡子,沒有誰絕對的成功,也沒有誰絕對的失敗。單身者,維持身材、維持美貌、維持事業,但不能維持的,也許是虛弱無助時,毫無人支援幫忙的窘境;已婚者,失去自己、失去社交、失去隨心所欲,但得到的,也許是求助有門、身旁有人、不用獨自承受一切。這麼看來,身為單身女性的光鮮亮麗,也許是多少個傷痕與孤單換來的,那麼,我這個羨慕單身貴族的已婚者,是該好好珍惜目前身旁的幸福啊!每個人,既然選擇了眼前的道路,就只能挺起胸膛,繼續往前走,好的壞的,都是自己的選擇。

片中提到了意識、宇宙,讓我也聯想到相關的吸引力法則,我相信,許多事情都和我們的意念有關,當我們想到什麼,都會牽動著下一步發生什麼,也許有很多無常不是我們可以掌控的,但意念,絕對是造物者神奇的禮物之一。

不管如何,<<不夠善良的我們>>真的好看。也許,當我們都看透了人生的本質,知道成功與失敗沒有絕對,了解光憑肉眼看到的,不等於背後真實的故事後,面對各種考驗與挑戰,會不再迷惑,更能走出屬於四十歲的不惑之路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N的沙龍
2會員
7內容數
人性善惡,皆源於心;是非好壞,皆源於心。 直到走到低谷,才真正大澈大悟,不想重蹈覆轍、不想被過去綑綁,只能從自己的心開始。 這是個心靈之旅、認識自我之旅、更是邁向重生之旅, 如果你也迷惘、也低潮、也想走出不一樣的人生,請一同攜手向前。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孔子的時代,能活到四、五十歲,大概都是經歷豐富、看盡世事的"年長者";或者,該說是為數不多的長壽者,所以當他提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時,好像很有道理;但放到現代,高齡化社會儼然成形,七八十歲仍健在的人們比比皆是,資訊爆炸、訊息傳遞快速,競爭劇烈、生活緊湊,活到四十歲,頂多是社會的"
Thumbnail
孔子的時代,能活到四、五十歲,大概都是經歷豐富、看盡世事的"年長者";或者,該說是為數不多的長壽者,所以當他提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時,好像很有道理;但放到現代,高齡化社會儼然成形,七八十歲仍健在的人們比比皆是,資訊爆炸、訊息傳遞快速,競爭劇烈、生活緊湊,活到四十歲,頂多是社會的"
Thumbnail
就要三十年過去,你們做父母的議題是不是來到死當的臨界點了。
Thumbnail
就要三十年過去,你們做父母的議題是不是來到死當的臨界點了。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在這說老不老、說年輕不年輕的年紀, 眼看身邊越來越好友相繼結婚,甚至有人已體會當媽媽的生活! 仔細回想「三十」這個年紀對我來說意義是什麼? 我想,『是獲得心靈上的自由』。 對於不認同的言論勇敢說不。 對於不適合的情人勇敢放棄。 對於從沒嘗試過的穿搭風格勇於接受。 對於自己的失誤勇於承認
Thumbnail
在這說老不老、說年輕不年輕的年紀, 眼看身邊越來越好友相繼結婚,甚至有人已體會當媽媽的生活! 仔細回想「三十」這個年紀對我來說意義是什麼? 我想,『是獲得心靈上的自由』。 對於不認同的言論勇敢說不。 對於不適合的情人勇敢放棄。 對於從沒嘗試過的穿搭風格勇於接受。 對於自己的失誤勇於承認
Thumbnail
40歲以前聽李宗勝的山丘,很多人是無感的,但對我們這種多愁善感的人來說,30歲時其實就已拉滿警報。 然而...終究還是躲不過歲月的摧殘,終究還是來到了40歲。 曾經以為,自己活到了25歲就已足夠了,就可以死去。 於是到了30歲,開始懷疑了人生、焦慮、悲傷與寂寞。 而接踵而來的,就是自
Thumbnail
40歲以前聽李宗勝的山丘,很多人是無感的,但對我們這種多愁善感的人來說,30歲時其實就已拉滿警報。 然而...終究還是躲不過歲月的摧殘,終究還是來到了40歲。 曾經以為,自己活到了25歲就已足夠了,就可以死去。 於是到了30歲,開始懷疑了人生、焦慮、悲傷與寂寞。 而接踵而來的,就是自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