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8|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法華經及其美術 - 流通分

◎文/國立故宮博物院、策展人及撰稿人:鍾子寅、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簡稱《觀音普門品》或《普門品》,推測最初為獨立經典,後被編入《法華經》梵本,漢譯本中為第25品。釋迦牟尼佛於此品宣說觀音能「聞聲救苦」與「普門示現」。由於形象感染人心深受歡迎,字數又僅二千餘字,此品在中國最遲於南朝蕭梁時(6世紀初)就被抽出成單行本流傳,又稱為《觀世音經》或《觀音經》,為佛教徒日常念誦的經典,也是《法華經》最著名的一品。

由於很早就成為單行本,當隋唐時代法華經經變發展的時候,此品經變往往就在相對獨立的空間中表現,不與他品內容參雜。在盛唐以後,甚至發展出以觀音為中央主尊、兩側描繪觀音救諸難與普門示現的作品。

至於《觀音普門品》經卷,除了也有許多經生寫經外,敦煌藏經洞也發現隨經附圖的寫本,雖有卷軸裝、冊裝的差別,但都採上圖下文的方式;隨著印刷術的逐漸成熟,這種模式在宋、西夏被繼承。而宛如小幅經變畫,以觀音為主尊,將救諸難整合在觀音四周的扉畫,也在北宋杭州發展出來。


觀音變相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不僅對東亞觀音信仰的盛行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普門示現」的經文中提到觀音能「現婦女身而說法」,推動了宋以後中國的觀音形象向女相發展的進程;而能滿足信眾求男、求女的希求,也促使送子觀音形象的產生,其他諸如魚籃觀音、以及觀音與善財、龍女等組成三尊像,在在都顯示了《法華經》對中國晚期佛教的影響力。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附《心經》(局部)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附《心經》(局部)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附《心經》(局部)

長行:十六國鳩摩羅什譯;偈頌:譯者不詳

明宣德7年(1432)內府泥金寫繪本

經摺裝;羊腦箋、泥金;每半葉框26.8×12.3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佛000392)


《觀音普門品》提到信徒禮拜觀音,觀音能滿足求男求女的願望。此幅畫一女子左臂懷抱孩童,手端水碗,右手輕握楊枝,乃描繪據此經文而發展出的送子觀音。觀音的頭部、雙手、足部及手中抱持的孩童以筆墨勾勒,線條均勻;但最特別之處,在觀音的衣紋,竟然是以蠅頭小楷恭錄《觀音普門品》經文,小字連綿累疊,排比成線,以此構成觀音身形,極具巧思。

送子觀音(原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像」)(局部)

送子觀音(原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像」)(局部)

明人畫

軸; 紙、墨; 6 5 . 4 × 3 5 . 4 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畫001374)


觀音、善財童子與龍女(原題「大士」)

送子觀音(原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像」)(局部)

明人畫

軸; 紙、墨; 6 5 . 4 × 3 5 . 4 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畫001374)


此幅觀音頭梳高頂髻,帶冠,冠前有坐佛為飾,並披白巾、著白衣,為女相觀音。其坐在突出的岩岸上,左手持淨瓶,瓶身朝下流瀉出一道瑞氣,再向上彎轉,幻化為連綿祥雲;善財童子立於祥雲上,雙手合十,似雙唇輕啟,向觀音殷勤禮拜。觀音身後立一侍女,手捧寶珠,是為龍女;巨石後竹枝濃淡搖曳,在左側虛空處還有一隻白鸚鵡。

善財童子禮拜觀音,出自《華嚴經‧入法界品》所謂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尋訪眾善知識,第28參參訪位於補陀洛迦山的觀音。龍女端著寶珠,則出自《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在該品中,菩薩與聲聞弟子皆不相信龍女能速得成佛,龍女遂獻寶珠予釋尊,接著瞬間即轉身成男而成佛。12世紀中葉,即有觀音以善財、龍女為侍的圖像出現。至於白鸚鵡,宋元時或已出現於觀音美術中,但到明初才大盛。元明以來流傳的《鸚哥孝義傳》、《鶯哥寶卷》等通俗文學有所助瀾。依據《鸚哥孝義傳》:因孝行感動了觀音,觀音乃將白鸚鵡的雙親引渡至極樂世界,白鸚鵡也跟隨觀音修行。

畫幅上有皇慶2年(1313)趙奕款。趙奕(13世紀下半葉—14世紀上半葉)字仲光,乃元初大書畫家趙孟頫(1254-1322)之子。不過,此幅虛實的構圖、雲霧的營造方式、以及頓挫鮮明的筆描等,推測應該是明中晚期受浙派影響的作品。

 

藏文法華經《龍藏經》

藏文法華經《龍藏經》

清康熙8年(1669)內府泥金寫本《龍藏經》Ju(第67)函

梵夾裝;磁青紙、泥金;經葉33×87.5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藏0000062)

《法華經》雖是大乘佛教中極重要的經典,然由於其內容不似《般若經》、《華嚴經》、《寶積經》那般巨秩,因此在藏文「甘珠爾」藏經各版本中均未列為單獨部類,而是歸屬於「諸經部」(sdo sna tshogs)中;康熙8年(1669)完抄的泥金寫本《龍藏經》則將《法華經》列為「諸經部」Ju(第67)函的首部經典。


《法華經》在亞洲的流傳

釋智顗(538-598)所創立的天台宗將《法華經》視為該宗最主要的經典。隨著佛教文化在東亞文化圈的傳播,《法華經》及該宗的學說先後被傳播到朝鮮半島與日本;之後更隨著日本僧人最澄(767-822)與高麗僧人義天(1055-1101)先後到中國學習,回國後融入其他各宗學說,分別創立日本與高麗的天台宗,提升《法華經》的影響力。另一方面,隨著佛教在中世紀於亞洲各民族間的傳播,《法華經》陸續被翻譯為藏文、西夏文、蒙文,最後在清乾隆皇帝(1735-1796在位)的時候被翻譯為滿文。


✨《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 ✨

|展期|2024/9/6 — 2025/3/16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本館第二展廳

|網址|http://lnago.com/ADQQ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取之十方 用於十方 佛陀紀念館是大家的國際博物館 佛陀紀念館是一座融和古今與中外、傳統與現代的建築,具有文化與教育、慧解與修持的功能。該館的興建,正是希望透過供奉代表佛陀威德、智慧的法身舍利,讓人們在禮敬佛陀舍利的同時,能夠開發自己清淨的佛性,並為人間注入善美與真心,帶來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