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8|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投資0050比較好,還是投資台積電比較好?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歸類在哲學的知識論範疇。我們如何知道某個人擁有一個投資賺錢的知識呢?


我之前在vocus有一篇文章在討論投資的知識論。



那篇文章是我在進入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之前自學所寫的,而在校過程我也有向教授問過類似的問題。我現在的認知是,指數投資可以是一種需要很多條件融貫之後的理論。

打個比方,中國文化有四個字叫做"養兒防老"。這四個字在現在的工業化社會,似乎不是很適合。而傳統的養兒防老,是建立在很多條件之下而成立的。比如農業社會、男尊女卑、長幼有序、兄友弟恭...等等條件都完備的時候,養兒防老就成立了。而當這個社會改變,需要新增更多的條件,才能讓養兒防老適用在現在的社會。

所以指數投資也是一樣。一個指數投資理論需要很多條件的輔助才能成立。當出現新的狀況讓指數投資長期獲利這件事情不能達成的時候,就要新增條件。比如指數投資,如果投資單一長期趨勢向下的市場時候,指數投資就會提出布局全球市場。當指數投資面臨人類生命問題的時候,就提出股債配置來讓投資績效穩定。這就是知識的融貫論。一個中心的理論,是由很多條件圍繞來建立。中心理論不動,遇到外在新的狀況,就讓條件增加,讓核心理論堅固不被動搖。所以這個知識的特性就是需要大量的人來累積知識,大量的人來找出問題,然後解決,然後完善。


反觀另一派認為,知識需要證明。以剛剛養兒防老的觀念來說,如果舊有的方法已經不可行,那舊的方法就要拋棄,換成新的方法。因為我們人的所知有限,我們無法靠自己完善或是花時間等待,來完善這個系統。以養兒防老這件事情來說,以前古代人累積了智慧,認為養老問題可以靠養兒來解決。可是現在社會變化太快,舊的觀念已經不可行,而新的方法又沒有產出,所以只好自己解決。而自己想辦法解決,就要不斷的更新方法來驗證心中的想法,所以變成"方法不斷修正或是改變"的狀況。以養兒防老來說,可能一開始認為不要生小孩減少花費,就可以讓年輕時候存多一點錢,老了就會有養老金來支付老年生活。但是隨著年紀增長,可能又會覺得以前想法太天真人能活到老都不確定,何必為了未來的事情擔憂?因為生活是變動的,所以方法也就不斷變動了。所以追求投資台積電的主動投資人,當台積電營收或是狀況不好的時候,也是會撤出資金追求下一個標的。


講了這麼多,主要也就是在解釋,當兩種不同理論的人互相爭辯,是不會有結果的。就像哲學的另一個議題:怎樣定義是一個人?有的人認為,一個人的外型定義了一個人(身體派)。所以當這個人是植物人,即使他沒有活動,他還是那個人。所以那個受精卵在子宮的時候,那個人就已經成形了,所以不能墮胎。另一個派別是心靈派,認為受精卵那時候還沒有意識,所以墮胎了也沒關係。當一個植物人沒有心靈,那麼這個人就已經和死人無異,只是一個空皮囊在那裏而已。所以心靈派會認為機器戰警還是當初那個墨菲警官,因為即使肉身沒有了,換成一個機械,但是墨菲警官的心靈還在。


所以當身體派和心靈派在對於怎樣是一個人爭論不休的時候,會有結論嗎?就像融貫論的指數投資,和追求證據的實證派討論什麼是知識的時候,也不會有結論。


所以兩種理論互相爭論是沒有意義的,與其互相爭論,花時間精進自己的理論才是正途。比如指數投資如何解決無法得到超額報酬的問題(正二或是正四派或是因子投資,似乎在找出解決的方法)。主動投資人應該如何解決單一投資公司系統性風險的問題?


真正靠投資賺錢的人,都是花時間再怎樣投資。只有靠流量賺錢的人,才會一天到晚研究如何增加流量。你時間花在哪裡,就會成為怎樣的專家。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