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高鐵雲林站前身是軍用機場?消失的虎尾飛行場!為何存在近60年,現在卻看不出痕跡?

raw-image


你知道現在的雲林高鐵站,其實是坐落在以前曾經存在過、規模相當龐大的軍用飛行場嗎?甚至這座軍用機場不僅在二戰後期,曾經有神風特攻隊進駐,更在後續國軍接收後,成為相當重要的空軍訓練基地。但如果從現在的地圖來看,卻難以辨識曾經的機場範圍。

所以今天這集影片,就來看看這座已經消失的虎尾飛行場,究竟是怎麼出現的?發生過哪些有趣故事、以及激烈的戰鬥?最後則要來看看,現在除了有高鐵站,周遭還進駐哪些新的重要建設吧!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2rO5yKxzJHQ


消失的飛行場在哪裡

雲林高鐵站,主要位在雲林縣虎尾鎮,在2023年高鐵站點的運量排行上,排名第10名,僅高於彰化跟苗栗,車站位置從整個雲林縣的範圍來看,算是滿置中的,不過對於雲林縣人口最多的斗六市來說,這個位置就有點遙遠,畢竟得依靠台1丁線跟斗六聯絡道往返。


不過,台灣高鐵主要在1999年動工、2007年通車,雲林站則是到2015年才啟用,都是近幾年的事情。甚至把時間軸拉得更遠一點,來到日本時期,當時這片土地其實是日本海軍飛行場,更是同期建造的海軍飛行場中,面積最大的一座,不只能縮短飛機集結時間,更適合進行大批軍事攻擊時使用。究竟這個虎尾飛行場位於哪裡?範圍又有多廣呢?


跟我們之前講過消失的台南永康機場、消失的國道1號延伸到屏東一樣,其實從現在的地圖,還是勉強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首先飛行場的東南邊最容易分辨,主要是廉使分線以北,以及興中路與清雲路以西,尤其越靠近道路這側的區域,是當時飛行場主要設施所在地。


這個可以從美軍航空隊在二戰後,進行空中偵照任務所拍下的照片得到證實,甚至可以看到飛行場旁邊的建築,其實沒有很密集,以及外圍還有多條彎彎曲曲的路徑,並且存在距離一定間隔的設施。


我自己第一眼看到是猜說,這些應該是用來掩護飛機的機堡,但感覺數量好像太多了點,所以抱持這個疑問,想說既然這張照片是由美軍所拍攝,在網路上應該能找到有用的資訊。


果真在看了一堆二戰文件後,找到了這個關鍵地圖,也就是美軍將眾多照片蒐集起來後,由其他單位所編製成的轟炸目標圖,年份為1944年11月,上面能看到包括彈藥庫、倉庫、行政區、營區的標示,而彎曲路徑上的設施,美軍是標示成pillboxes,中文意思是碉堡,同時還進一步把南邊的虎尾糖廠,都一起畫了出來。


當然會有些人想說糖廠有什麼重要的,不就是製糖嗎,NONONO,糖廠對於飛行場的重要性,後面會講到,重點是不得不說,把飛行場附近設施標示的如此清楚,這個情報蒐集能力,嗯...挺厲害也挺可怕的。

那這張轟炸目標圖另一個重點,主要是把它跟現今地圖,兩兩相互對照比對,就能知道以前整個虎尾飛行場,範圍大概到哪裡。除了剛剛提到的東側界線,以北則是大概到現在的學府一路,以西則是因為高鐵興建的同時,鄰近土地被重新規劃成高鐵特區,已經看不到明顯的界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高鐵雲林站大部分的站體範圍,的確是位於日本時期的飛行場內。


在校正腳本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那就是在日本保存歷史文件的官網中,找到了日軍撰寫的虎尾基地交付清單,應該是戰後的交接文件啦,重點是呢,上面有非常清楚的寫下,當時虎尾基地的狀況,欸,這不就可以跟美軍的轟炸目標圖,相互對照一下,看看兩邊的資訊,有哪些不同之處,也能更了解當時虎尾飛行場的狀況嗎?


OK,左邊放的是日軍資料、右邊為美軍,第一個先來看整個飛行場範圍,嗯...兩邊標示的區域跟形狀都差不多,不過在飛行場外圍區域,就有點不同了,像是剛剛提到、彎彎曲曲的路經與設施,美軍地圖是標示上碉堡,日軍則是寫上掩體壕,中文意思是機堡,兩邊意思稍有不同。同時從文件來看,數量總共約有82個之多,又分成有蓋跟無蓋,甚至還有日本最著名、零式戰鬥機的掩體壕。


再來則是飛行場的外圍區域,尤其既然有機場,就會設置防空陣地,這邊從日軍的地圖中,可以看到在現在拯民國小的東南邊,有設置一處高角砲陣地,放大一點來看建築分布則是長這個樣子,用來防禦來自空中的攻擊,但這在美軍轟炸目標圖上是沒有出現的。另外把地圖切換到現代,也只能隱約用僅存的地形,判斷出當時防空陣地的大略位置。


最後在日軍的文件中,還出現了一個特別的設施—「虎尾特設見張所(電探)」,這個設施應該是防空預警的功能,因為二戰時日文的電探,大概可以理解成雷達,見張則有張望、監視的意思,同時防空預警對於日軍後期,時常遭到美軍轟炸來說,這個設施格外重要。


而實際地點距離虎尾飛行場有點遙遠,是位在更西邊、現在的雲97線與馬公厝支線交界,這在美軍地圖中一樣沒有標示出來,而用現在地圖、套繪當時的文件資料來看,大概能分辨出設施的範圍跟輪廓。


總而言之,從這些對比可以簡略看出美軍在二戰期間的情報能力,尤其上面這張轟炸目標圖,是1944年的產物,如果從美軍後續拍攝的空拍影像來看,其實上面沒有標示出的設施,幾乎都有顯示出來,甚至在日軍的文件中,也出現不少建築遭空襲而損壞的標示,把戰爭期間敵對雙方所畫的地圖相互對比,算是滿有趣的比較。

那在知道虎尾飛行場與當時設施的位置後,就得問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要蓋虎尾飛行場?以及為何會選在這個地方呢?其實跟虎尾當時幾項獨特的優勢,有很大的關係。


為什麼會選在虎尾?

飛行場設在虎尾的原因,大概可以分成幾個面向。一是看上1909年正式開工、目前仍在製糖的虎尾糖廠,在酒精生產過程中,所研發的無水酒精生產技術,也就是將酒精提煉到幾乎沒有水的狀態,尤其盟軍後續對日本發布石油禁運措施,對於自然資源缺乏、仰賴進口的日本,難以取得足夠的戰備物資。


因此成功大量生產後,日本軍方開始把無水酒精,跟燃料汽油依比例混合,藉以提供戰鬥機、運輸機、貨輪船使用,讓糖廠成為當時重要的戰備物資生產基地。不過也因為這樣,之後虎尾糖廠在美軍轟炸期間,廠區受損的相當慘重,幾乎快變成廢墟,只有兩支煙囪屹立不搖,直到先前花蓮0403地震,其中一支煙囪頂部斷裂,讓人感嘆糖廠的煙囪雖然躲過二戰,卻敵不過地震的破壞力。


除此之外,如果你是鐵道迷,應該對附近的糖鐵不陌生,尤其虎尾糖廠是全台唯一,現在仍以五分車載運甘蔗的糖廠,每當製糖月份都會吸引大批民眾,一睹這個奇特景觀,而這種運輸能力放在戰爭期間,也能滿足運輸戰備物資與人力的需求,尤其當時糖廠鐵路,還有設置專門連通到飛行場燃料放置廠的支線,而上面提到的這些原因,都成為飛行場決定落腳在虎尾的因素。


戰機起飛、虎尾飛行場戰鬥史

從上面這些資料,應該可以大概了解虎尾飛行場的重要性,不僅是日軍投入相當多的資源,就連美軍也花不少心思、希望摧毀這個目標。不過其實虎尾飛行場的興建年分,並沒有確切的紀錄,只知道是在太平洋戰爭後期,因為軍事政策的制定下,日本海軍急需擴展航空兵力,才讓虎尾飛行場在1944年,成為日本虎尾海軍航空隊的訓練基地。


當然,有人進駐訓練,就需要有房間給他們住,而這個兵舍興建就有非常特別的故事。首先是為了要防範戰爭後期的猛烈轟炸,不同於之前全部集中起來的規劃方式,改成分散設立,每個兵舍大概間隔1~2公里,並且希望利用農村聚落原本就存在的眾多樹木,強化天然掩蔽效果,同時附近的甘蔗田跟空地,還能當作飛機迫降場域。


因此在1943年秋季,日軍相中虎尾飛行場附近,清朝時期就存在的後壁寮、竹圍子跟吳厝三個區域,命令居民限期搬家,而當時的房子大部分是以竹子作為骨架,所以居民在白天忙完農活之後,晚上左右鄰居合力把土角壁打掉,再一起扛起房屋,還真的是扛著房屋在路上走喔,合力遷移到新家園。


而在居民遷移後,日軍就以非常快的速度,將這些空出來的土地,建立起一區到四區兵舍,也就是我們聽到的老眷村、建國一村到四村前身。


同時根據保留下來的文件,還能看到各區域的設施狀況跟用途,像是一區是航空隊本部,除了有宿舍還有戰鬥指揮所、醫務所。


五區則是靠近飛行場的整備分隊,有包括木具金屬工場、飛行指揮所、推進機調整場、發動機整備場等設施。


就連現在建國眷村能看到的防空洞、高層給水塔、消防池、軍帽式崗哨,都是由日軍所興建,甚至高層給水塔還有戰爭時期所留下的彈痕。而這五區加上虎尾飛行場,雖然彼此間隔一定距離,卻也成為面積廣大、相互支援的軍事要地。


但作為知道後續歷史的我們,就知道日本作為戰敗的一方,之後戰況越趨劣勢,不管是油料、飛機、飛行員等各種人力物資,都相當缺乏,而在這個情況下,雖然訓練基地沒有運作多久,日本軍方決定把飛行場,轉給實際在作戰的部隊使用,就連神風特攻隊也曾經駐紮過。

另外還能從日軍1945年6月底的戰時日誌中,可以看到當時虎尾幾乎每天都有美軍飛機來光顧,機型包括P-51、P-38戰鬥機,以及B-24、B-17轟炸機,大多數都是戰鬥機先進場後,緊接著轟炸機飛入投放炸彈、展開轟炸,並且在6月23日跟28日,受到最猛烈的襲擊,其中28日似乎還記錄,日軍以高角砲防空陣地防禦的情況,戰況可說是相當激烈。


在日本正式投降後,虎尾飛行場轉由國軍接收使用,當中最難得的是,因為台灣在二戰後期所出現的飛行場,數量非常多,甚至有不少是蓋到一半、或是有規劃但來不及蓋的, 之後大部分都失去功能並逐漸消失。


不過虎尾飛行場卻不一樣,在重新整頓後,不僅成為空軍相當重要的訓練基地,甚至對於虎尾在地人來說,也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有飛機掉下來了?

在國軍接收虎尾飛行場後,先是作為安置部隊的暫時場所,尤其為了安置大量的軍人跟眷屬,連帶把日軍興建的兵舍加建改建,成為現在的建國一村到四村。而有趣的是,因為當時需要安置的人口實在太多,就算把日本時期留下的房屋、庫房都塞滿了還不夠,因此就連高層給水塔,都曾經有人短暫居住過。


除此之外,還有蓄水池變成露天游泳池,後期還增設幼稚園與現在的拯民國小,甚至後來眷村小孩長大、生活空間不足,還把房屋周圍陸續加蓋閣樓、廚房、浴室、房間,成為奇特的屋中樓現象,現在到建國一村的丁棟,還能看到留存下來的建築樣貌。


而這座機場再有飛機大量起飛,則是空軍官校在1949年,從杭州遷移到高雄岡山後,選擇虎尾機場成為初級飛行訓練基地,以美製PT-17雙翼教練機作為訓練機,而且根據眷村再造協會的資料,當地許多居民幾乎都有飛機掉下來的共同回憶。

像是1957年8月28日的報紙,就刊登了虎尾飛機失事的新聞,似乎是飛到一半失靈導致墜機,好家在當時是安全降落在新虎尾溪的田中,加上務農居民看到後連忙過去搶救、通報相關單位,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不過後續飛行訓練在1958年結束,基地轉變成虎尾空軍新兵訓練中心,把整個基地作為訓練空軍入伍新兵的場域,不只人數龐大,加上來懇親的家屬,為虎尾鎮帶來經濟上的繁榮,包括小吃攤販、餐廳、計程車業者、旅社、戲院,許多商家都靠軍人的消費經營著,甚至當地居民對於假日湧現的新兵身影、也印象深刻,而這個現象在地圖中也能看到,也就是把1966年跟1976年地圖做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看到現在的建成路南方,出現許多新的營區大樓。


不過,因為新兵訓練沒有實際的飛行訓練,所以整個虎尾機場的範圍,相較於日本時期縮小不少,尤其基地西側土地,到後來幾乎都變成農地使用。


甚至隨著時間流逝,也不只有機場面積縮小,包括剛剛提到的新兵訓練中心,後續轉由空軍防砲警衛司令部使用,加上眷村長大的二代也陸續遷出,官兵與眷村人數銳減,以及1986年遇到韋恩颱風來襲,重創建國三村及四村,導致當地居民陸續往外遷移,甚至後來建國四村土地被徵收、變成雲林第二監獄。

而最終讓虎尾空軍基地終止的關鍵時刻,則是2004年,因為國軍軍事組織與兵力調整,正式廢止基地的任務跟功能,人員與設備陸續遷出,同時建國眷村因為眷村改建政策,最後一戶也在2006年搬離,讓這個先前人聲鼎沸的空軍基地與眷村,成為空無一人的荒廢狀態。


現在除了高鐵站還有...

在虎尾空軍基地跟眷村,逐漸走向荒廢的時刻,其實有個計劃正在醞釀當中,那就是高速鐵路興建計畫,尤其行政院在1997年,同意增設苗栗、彰化跟雲林三站,同時有高鐵站,就有一定高鐵特定區的劃設,範圍就涵蓋先前部分的軍事用地,而都市計畫則是在2001年通過。


同時從空拍影像來看,周邊工程是在2003年到2004年間展開,並且進入施工階段後,整個虎尾基地除了原本東南邊,存在眾多建築的區域還能分辨以外,其他鄰近的地貌都迎來重大轉變,也成為現在難以分辨,日軍虎尾飛行場範圍的主要原因,整體工程則是約在2007年大致完成。


而除了高鐵與相關都市計畫陸續完成,接下來是台大雲林分院虎尾院區,在2007年正式啟用,後續則是沉寂一段時間,中間除了有幾個住宅興建外,都沒有太重大的建設,直到近十年才出現像是農博公園、布袋戲傳習中心、虎尾科大高鐵校區、虎尾高鐵運動園區、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等項目。

以及最重要的,是從先前日本時期、到後續國軍接收後,空軍基地中存在最多建築物的東南側區域,雖然在2010年後陸續遭到拆除,讓文史工作者相當惋惜,但現在能看到這片土地,又有新的工程正在進行當中,也就是虎尾營區新建統包工程,代表一樣是由國軍單位進駐。


而除了整個軍事基地,出現截然不同的改變外,外圍的建國眷村,也陸續展開改造與修繕計畫,希望將眷村活化後,不只把見證台灣近代發展的古蹟妥善保存,也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這段真實存在、卻越來越少人知道的故事。


遺漏的小故事

其實在仔細研究整段歷史之前,我完全沒想到現在的高鐵雲林站,以前其實存在面積廣大的日軍飛行場,甚至曾經遭受到猛烈的攻擊。


而且就算二戰結束、國軍接收這個基地後,先是為了安置部隊,將兵營改建成眷村,讓這裡從單純軍事營區,一下子出現許多不同省分、不同文化的人,甚至融合出獨特的眷村文化。同時後續則是軍事訓練的需要,連帶讓整個虎尾成為相當興盛的城鎮,但最後卻也是在政策的改變下,讓這裡的繁華瞬間消逝,只剩遺留下來的建築,靜靜見證時光的流淌,直到有人再度想起,並且願意親自動手努力保存這段故事。


而這集虎尾飛行場,可以說是消失機場系列的第二彈,在歷史挖掘深度這方面,非常幸運的有找到許多更詳細的資料,希望能讓大家了解整個故事外,看到更多更有趣、也更寫實的一面。尤其從美國與日本挖掘到的資料,很多是用手寫、再經過電子掃描的檔案,同時搭配地圖跟空拍影像,以及不同時間的攻擊紀錄,不知道怎麼形容,就是看完心裡會想到,這可能是某個人,在經過某場大轟炸後、拿起筆寫下的紀錄。


尤其看到戰時日誌所寫下的櫻作戰終了,再對照維基上的時間軸,突然會有種「阿..這是某個人活生生的人生經歷」,有時候回頭看這段歷史,真的會五味雜陳。


最後,這邊還有一個遺漏的小故事,那就是剛剛說到美軍在二戰後期,經常攻擊虎尾飛行場,而在1945年1月4日,有一架由美軍查爾斯中尉駕駛的地獄貓戰鬥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目的是執行護送TBF復仇者式轟炸機、攻擊虎尾飛行場的任務,但在過程中,卻發生發動機故障,最終沒能成功返回,因此被美軍列為行動失蹤。


但其實這位中尉,是成功迫降在虎尾飛行場附近的田野上,並且隨即被日軍發現,而這張照片,似乎就是當時日軍發現飛機後拍攝的照片。之後中尉就以戰俘身分,被送到位於日本的大森戰俘營關押,飛機則是在虎尾展示一段時間後,被運往橫須賀,並且重新塗上日軍塗裝後,似乎再度投入後續的戰爭,尾部代碼則是ヨ-801。最後飛機是在二戰結束後被美軍發現,但當時機況看起來不是很好,而查爾斯中尉則是在隔年順利離開戰俘營、回到美國,最後在1985年過世,嗯...不管是飛機還是駕駛員,都是一段相當曲折的故事呢。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2rO5yKxzJHQ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台灣解碼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