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南部台灣紳士錄』,台南市:株式會社台南新報社,明治40年(1907)2月16日出版。
日治時期的台南市,有間赫赫有名的日本料理店,名叫「鶯遷閣」,這間店是以宴席料理著稱,不論要舉辦歡迎會、送別會、開業式或者是慶功宴,這裡是絕佳的設宴場所,店內有美食佳餚,還有藝妓可陪酒助興,因此能上鶯遷閣用餐可謂感官上的一大享受。
開設鶯遷閣的店主,名叫龍見龜藏,日本奈良縣人,明治6年(1873)年生,明治43年(1910)卒,得年不到40歲,可謂英年早逝。
根據龍見りと(龍見龜藏之妻)的說法,龍見龜藏是在明治30年(1897)渡台,明治31年在台南開設料理店「立花亭」,明治37年買下料理店「吐月」,並在「吐月」的原址開設新店,取名「鶯遷閣」,直到昭和18年(1943)方才宣布停業。
從明治33年出版的『台南事情』一書中,吾人可知龍見龜藏於明治31年設立的料理店「立花亭」,後來易主他人,龍見龜藏另外在「牛磨後街」新設料理店「橘」。「橘」的開店時間不詳,但可推測龍見龜藏經營有方,因此日後方有能力買下料理店「吐月」,並將「橘」和「吐月」整合成「鶯遷閣」。
綜上所述,從明治37到昭和18年(1904~1943),鶯遷閣營業將近有39年,在台南市日式料理店中,可謂歷史悠久的名店。另外,「鶯遷閣」是開在原先「吐月」的位置,這是值得吾人注意的地方。
上文提到「鶯遷閣」是在明治37年開業,而龍見龜藏是在明治43年卒,創業店主離世後,鶯遷閣的經營重擔,便由龍見龜藏的妻子(龍見りと)一肩扛起,關於這位了不起的女性,有些有趣的典故可供分享。
首先,龍見りと乃明治3年生,龍見龜藏是明治6年生,妻子較先生年長,這是一個小小的發現。 再者,龍見夫婦皆奈良縣出身,戶籍都是「奈良縣山邊郡朝和村字兵庫」,只不過一個住26番地,一個住38番地,兩人既是同村也住得近,這也是一個有趣的事實。
最後,龍見龜藏登記的台南住所是丁262番地,但龍見りと卻登記在丁263番地,這究竟怎麼回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探討鶯遷閣的位置所在,上述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對照『台南市改正町名地番便覽』可知,龍見龜藏的住所「丁262番地」就是「高砂町1丁目31番地」,此地不但是「鶯遷閣」的營業場所,也是先前料理店「吐月」的原址所在。
至於龍見りと的住所「丁263番地」,乃後來的「高砂町1丁目30番地」。由此吾人可知,龍見家的住家(30番地)和鶯遷閣(31番地)是分開的,如此可保有安靜的生活品質,又能就近照顧店面生意,實為不錯的安排。
位在高砂町1丁目31番地的「鶯遷閣」,究竟位於現今何處?藉由1933年的「台南火保地圖」和1953年的「台南舊地籍圖」可知,現今台南市衛民街117號(中城一品)的社區大樓位址,便是鶯遷閣的舊址所在。
臉書上有網友指出,2013年5月已拆毀的謝家民房(台南市衛民街119號)是鶯遷閣的遺跡之一,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從2010年的空拍圖可知,龍見家和鶯遷閣早已夷為平地,謝家民宅和鶯遷閣兩者風馬牛不相及,有必要特別澄清。
曾位於台南市衛民街119號的謝宅與鶯遷閣無關
文末,本文雖以「鶯遷閣」為探討主軸,但是講到鶯遷閣,那就不能不提起日治時期在台南開設「鶯」料理的主廚天野久吉,以及日本料理店「吐月」。釐清「天野久吉」和「吐月」的過往,吾人對鶯遷閣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據維基百科指出,天野久吉是在明治33年(1900)到台南定居,並進入一間名叫「吐月」的日本料理店擔任主廚(板前)。這間料理店是由下津竹三郎開設,從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可知,「吐月」是日治時期台南市最早設立的日本料理店,天野久吉能擔任吐月的主廚,其廚藝高超不言可喻。
此外,透過報導可知,到「吐月」除了可以享用美食,又有藝妓助興,其經營模式和「鶯遷閣」如出一轍。
前文提到,明治37年「吐月」被經營「橘」料理的龍見龜藏買下,將兩間料理店整合為「鶯遷閣」,吐月的料理長天野久吉受到龍見龜藏的賞識,繼續留任主廚(板前)一職。
明治43年龍見龜藏過世後,天野久吉於明治44年(1911)便離開鶯遷閣。大正元年(1912),他在於台南測候所旁開設「鶯」料理,為了感念當年龍見龜藏的知遇之恩,便從「鶯遷閣」中取「鶯」字作為店名,由此可見,天野久吉是個有情有義之人,這也是一段鮮為人知的命名由來。
綜上所述,天野久吉從明治33到44年(1900~1911)先後在「吐月」和「鶯遷閣」工作,勤務的地點一直都在台南市丁262番地(亦即高砂町一丁目31番地),這段期間不斷精進廚藝,日後他所屬的「鶯」料理,能成為台南首屈一指的名店實非偶然。
最後,僅管現今的人們對鶯遷閣的記憶已所剩無幾,透過筆者的整理,倘若能讓大家對這間日治時期的料理名店有所認識與了解,那真是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