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鶯遷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出典:『南部台灣紳士錄』,台南市:株式會社台南新報社,明治40年(1907)2月16日出版。


日治時期的台南市,有間赫赫有名的日本料理店,名叫「鶯遷閣」,這間店是以宴席料理著稱,不論要舉辦歡迎會、送別會、開業式或者是慶功宴,這裡是絕佳的設宴場所,店內有美食佳餚,還有藝妓可陪酒助興,因此能上鶯遷閣用餐可謂感官上的一大享受。



開設鶯遷閣的店主,名叫龍見龜藏,日本奈良縣人,明治6年(1873)年生,明治43年(1910)卒,得年不到40歲,可謂英年早逝。


根據龍見りと(龍見龜藏之妻)的說法,龍見龜藏是在明治30年(1897)渡台,明治31年在台南開設料理店「立花亭」,明治37年買下料理店「吐月」,並在「吐月」的原址開設新店,取名「鶯遷閣」,直到昭和18年(1943)方才宣布停業。



raw-image


從明治33年出版的『台南事情』一書中,吾人可知龍見龜藏於明治31年設立的料理店「立花亭」,後來易主他人,龍見龜藏另外在「牛磨後街」新設料理店「橘」。「橘」的開店時間不詳,但可推測龍見龜藏經營有方,因此日後方有能力買下料理店「吐月」,並將「橘」和「吐月」整合成「鶯遷閣」。



綜上所述,從明治37到昭和18年(1904~1943),鶯遷閣營業將近有39年,在台南市日式料理店中,可謂歷史悠久的名店。另外,「鶯遷閣」是開在原先「吐月」的位置,這是值得吾人注意的地方。


raw-image


上文提到「鶯遷閣」是在明治37年開業,而龍見龜藏是在明治43年卒,創業店主離世後,鶯遷閣的經營重擔,便由龍見龜藏的妻子(龍見りと)一肩扛起,關於這位了不起的女性,有些有趣的典故可供分享。


raw-image


首先,龍見りと乃明治3年生,龍見龜藏是明治6年生,妻子較先生年長,這是一個小小的發現。 再者,龍見夫婦皆奈良縣出身,戶籍都是「奈良縣山邊郡朝和村字兵庫」,只不過一個住26番地,一個住38番地,兩人既是同村也住得近,這也是一個有趣的事實。

 

最後,龍見龜藏登記的台南住所是丁262番地,但龍見りと卻登記在丁263番地,這究竟怎麼回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探討鶯遷閣的位置所在,上述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raw-image


raw-image


對照『台南市改正町名地番便覽』可知,龍見龜藏的住所「丁262番地」就是「高砂町1丁目31番地」,此地不但是「鶯遷閣」的營業場所,也是先前料理店「吐月」的原址所在。

 

至於龍見りと的住所「丁263番地」,乃後來的「高砂町1丁目30番地」。由此吾人可知,龍見家的住家(30番地)和鶯遷閣(31番地)是分開的,如此可保有安靜的生活品質,又能就近照顧店面生意,實為不錯的安排。

 

位在高砂町1丁目31番地的「鶯遷閣」,究竟位於現今何處?藉由1933年的「台南火保地圖」和1953年的「台南舊地籍圖」可知,現今台南市衛民街117號(中城一品)的社區大樓位址,便是鶯遷閣的舊址所在。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臉書上有網友指出,2013年5月已拆毀的謝家民房(台南市衛民街119號)是鶯遷閣的遺跡之一,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從2010年的空拍圖可知,龍見家和鶯遷閣早已夷為平地,謝家民宅和鶯遷閣兩者風馬牛不相及,有必要特別澄清。


raw-image

曾位於台南市衛民街119號的謝宅與鶯遷閣無關


文末,本文雖以「鶯遷閣」為探討主軸,但是講到鶯遷閣,那就不能不提起日治時期在台南開設「鶯」料理的主廚天野久吉,以及日本料理店「吐月」。釐清「天野久吉」和「吐月」的過往,吾人對鶯遷閣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raw-image


據維基百科指出,天野久吉是在明治33年(1900)到台南定居,並進入一間名叫「吐月」的日本料理店擔任主廚(板前)。這間料理店是由下津竹三郎開設,從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可知,「吐月」是日治時期台南市最早設立的日本料理店,天野久吉能擔任吐月的主廚,其廚藝高超不言可喻。

 

raw-image


此外,透過報導可知,到「吐月」除了可以享用美食,又有藝妓助興,其經營模式和「鶯遷閣」如出一轍。

 

前文提到,明治37年「吐月」被經營「橘」料理的龍見龜藏買下,將兩間料理店整合為「鶯遷閣」,吐月的料理長天野久吉受到龍見龜藏的賞識,繼續留任主廚(板前)一職。

 

明治43年龍見龜藏過世後,天野久吉於明治44年(1911)便離開鶯遷閣。大正元年(1912),他在於台南測候所旁開設「鶯」料理,為了感念當年龍見龜藏的知遇之恩,便從「鶯遷閣」中取「鶯」字作為店名,由此可見,天野久吉是個有情有義之人,這也是一段鮮為人知的命名由來。

 

綜上所述,天野久吉從明治33到44年(1900~1911)先後在「吐月」和「鶯遷閣」工作,勤務的地點一直都在台南市丁262番地(亦即高砂町一丁目31番地),這段期間不斷精進廚藝,日後他所屬的「鶯」料理,能成為台南首屈一指的名店實非偶然。

 

最後,僅管現今的人們對鶯遷閣的記憶已所剩無幾,透過筆者的整理,倘若能讓大家對這間日治時期的料理名店有所認識與了解,那真是萬幸。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正安的自由研究的沙龍
11會員
11內容數
2024/12/22
「湾生」とは、日本統治時代に台湾で生まれた日本人を指す。  1895年、日清戦争の後、日本は台湾を植民地として獲得し、日本人が次々と台湾に来て発展し、2世、3世を生んだことから「湾生」と呼ばれるようになった。 第二次世界大戦末期の1945年、日本は敗戦・降伏し、50年にわたり台湾を統
Thumbnail
2024/12/22
「湾生」とは、日本統治時代に台湾で生まれた日本人を指す。  1895年、日清戦争の後、日本は台湾を植民地として獲得し、日本人が次々と台湾に来て発展し、2世、3世を生んだことから「湾生」と呼ばれるようになった。 第二次世界大戦末期の1945年、日本は敗戦・降伏し、50年にわたり台湾を統
Thumbnail
2024/10/21
日本統治時代の台南市には、宴会料理で有名な「鶯遷閣」(おうせんかく)という日本料理店があった。歓迎会、送別会、開店祝い、祝賀会など、宴会を開くにはうってつけの場所で、美味しい料理と宴会を盛り上げる芸者
Thumbnail
2024/10/21
日本統治時代の台南市には、宴会料理で有名な「鶯遷閣」(おうせんかく)という日本料理店があった。歓迎会、送別会、開店祝い、祝賀会など、宴会を開くにはうってつけの場所で、美味しい料理と宴会を盛り上げる芸者
Thumbnail
2024/04/27
湾生松本洽盛@花蓮・鳳林 2015年に公開された映画『湾生回家』をご覧になった方なら、出演者の松本洽盛さんを覚えておられるだろう。 現在、90歳近いご高齢の松本さんだが、まだまだお元気。「コロナの流行も落ち着いたので、今年はぜひ人生最後?の帰郷、つまり台湾への里帰りを実現したい」と、日々、体調管理
Thumbnail
2024/04/27
湾生松本洽盛@花蓮・鳳林 2015年に公開された映画『湾生回家』をご覧になった方なら、出演者の松本洽盛さんを覚えておられるだろう。 現在、90歳近いご高齢の松本さんだが、まだまだお元気。「コロナの流行も落ち着いたので、今年はぜひ人生最後?の帰郷、つまり台湾への里帰りを実現したい」と、日々、体調管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日本統治時代の台南市には、宴会料理で有名な「鶯遷閣」(おうせんかく)という日本料理店があった。歓迎会、送別会、開店祝い、祝賀会など、宴会を開くにはうってつけの場所で、美味しい料理と宴会を盛り上げる芸者
Thumbnail
日本統治時代の台南市には、宴会料理で有名な「鶯遷閣」(おうせんかく)という日本料理店があった。歓迎会、送別会、開店祝い、祝賀会など、宴会を開くにはうってつけの場所で、美味しい料理と宴会を盛り上げる芸者
Thumbnail
菊元百貨店是臺灣第一家現代化的百貨公司,由來台經商的日本人-重田榮治 先生所創立,於1932年12月3日於臺北榮町開幕,也就是現在的衡陽路與博愛路轉角處。一直以為現在的建築物是重新蓋過的,但原建物只是被以類似外牆拉皮的方式,在外頭罩上了一層玻璃帷幕;2017年經由臺北市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但沒有.
Thumbnail
菊元百貨店是臺灣第一家現代化的百貨公司,由來台經商的日本人-重田榮治 先生所創立,於1932年12月3日於臺北榮町開幕,也就是現在的衡陽路與博愛路轉角處。一直以為現在的建築物是重新蓋過的,但原建物只是被以類似外牆拉皮的方式,在外頭罩上了一層玻璃帷幕;2017年經由臺北市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但沒有.
Thumbnail
創業於平安時代永曆元年(西元1160年)的「通圓」茶屋,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御茶屋。(算一下至今已超過八百年的歷史!!! 所以才說在京都百年以下的店鋪都還算年輕的啦~)
Thumbnail
創業於平安時代永曆元年(西元1160年)的「通圓」茶屋,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御茶屋。(算一下至今已超過八百年的歷史!!! 所以才說在京都百年以下的店鋪都還算年輕的啦~)
Thumbnail
歲末大雪節氣過後的冬陽日,穿過1860年以來的台北河岸老城,摸沿淡水河岸,從艋舺大溪口出發,順著淡水河來到艋舺大溪口與大稻埕碼頭,騎著單車探訪河岸的風景,在萬千風帆的故事中,看見台北老城大河戀。
Thumbnail
歲末大雪節氣過後的冬陽日,穿過1860年以來的台北河岸老城,摸沿淡水河岸,從艋舺大溪口出發,順著淡水河來到艋舺大溪口與大稻埕碼頭,騎著單車探訪河岸的風景,在萬千風帆的故事中,看見台北老城大河戀。
Thumbnail
新珍香酥糖於民國18年(1929年)開始開店,由26歲的第一代范清漢帶著18歲新婚妻子以當時的日圓一塊錢白手起家,買到一鍋花生,一碗麥芽糖就在第一市場擺攤,後來第一代搬到大同路有固定的店面(租的),於60年前由江復元先生(女婿)接班後買60坪,一坪2000塊的店面,後來在店後面建30坪的小工廠。
Thumbnail
新珍香酥糖於民國18年(1929年)開始開店,由26歲的第一代范清漢帶著18歲新婚妻子以當時的日圓一塊錢白手起家,買到一鍋花生,一碗麥芽糖就在第一市場擺攤,後來第一代搬到大同路有固定的店面(租的),於60年前由江復元先生(女婿)接班後買60坪,一坪2000塊的店面,後來在店後面建30坪的小工廠。
Thumbnail
「莞固和食」創始人初代會長「小嶋淳司」的創業故事。
Thumbnail
「莞固和食」創始人初代會長「小嶋淳司」的創業故事。
Thumbnail
人見人愛的和菓子,在色香味之外見證搖搖欲墜的老店在新時代堅守初衷,求變新生度過逆境風浪。
Thumbnail
人見人愛的和菓子,在色香味之外見證搖搖欲墜的老店在新時代堅守初衷,求變新生度過逆境風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