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的騎龍古道,在上次神清氣爽走完大崎棟古道之後,就以為大約相近,自信滿滿的在導航一陣蜿蜒之後,開始感到不安,這裡有人煙嗎?這裡有停車處嗎?這裡......經過了兩處標誌騎龍古道入口之後,看見民宅轉往上,令人鬆了一口氣的看見了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態館停車場,才安下一顆心。
跟我一樣無法明白騎龍古道GOOGLE導航位置的朋友,導航可以設定為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態館,也可以設定為樂善堂第二停車場,可以用一整天的時間完成大崎棟步道群,看來我還會再來第三趟。
整裝出發,先看到木牌上說明,旁邊的古道路線圖有山友塗改了入口指示,應為入口二或三我不求甚解,先親身探訪再說,就踏入看似蜿蜒的小徑。從這一處進入古道,幾乎沒有攀升的坡度,而石階一路往下,但石階濕滑,比馬胎古道還滑,我走得戰戰兢兢,也滑了幾次,兩手空空但持續保持警戒,這個開頭其實相當不利,一來是山林深處陽光少,二來是踩踏人數少,步道極為原始,也有許多倒木與極狹小的泥巴路及不像路的路,我提高警覺的走著,還好半途遇上也是第一次來此的山客,知道這個時間還有其他人在山裡,心情安穩不少。
古道裡有非常多岔路,也有一直看見介紹的百年階梯與糯米橋,可惜歷史踏查不是我此行目的,我隨意選擇路線,盡量的以運動健行為重的上爬,看見楊家屋的指示往上,我也就不猶豫的往上。但越走路況越糟,應該是美麗的竹林,卻披頭散髮的橫霸步道,滿地的枯竹葉,幾乎要漫過步道的各種綠植,我搜尋著可用的竹棍撿拾兩枝,以防往上路況更糟,再橫跨倒木及幾乎看不道路的時候,上方遠遠的一隻紅色三角椎,腦中響起警鈴,瞬間決定折返。
古道健行是小小的冒險,騎龍古道則像在叢林冒險,一直往山林深處走的感覺,無法辦別方向、模糊不清的指示、極少的山客,都讓我不想再冒更多的險,折返後選擇另一條往上的路,仍有美景,但我已無法靜下心欣賞,也無法像其他山友按圖索驥找出三條糯米橋,我好像經過了又好像沒有,就這麼不小心的走到柳暗花明,炊煙裊裊,出口處有兩處民宅,遠方居民正砍柴燒火,欣賞一陣,看見雲朗天光,我在哪?指標寫著楊石屋。不就是我剛剛放棄沒再往上的路標?
直線走出古道,大概走了四十分鐘。
看著路標竹35-1,指向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態館,想了想,還是走縣道好,或許走到剛剛看見了其他入口再轉進山裡繼續走,因古道不難走,途間也未太多休息,縣道也應該較好走。
無車無人,陽光豔,山氣明朗,舒暢感出現,開始可以思緒其他,以往無法完成健行的理由,是心中一直有著不明所以的不耐,腦子催煩著身體:還有如此多工作上、人事上的待辦事項,不能停下來啊,光是走路這件事情上這麼沒有生產力,怎能花這麼多時間呢?快點去完成其他更重要、更有意義的事吧......總是理智腦佔上風,主導著身體的時間,但這些都過去了。至少現在此刻的我,決定把主導還給身體,身體想走多久就走多久,我能感受到身體的開心,吹著秋風、聽著山林裡各種自然聲響、安靜的處在某一處沒有人知曉的山林小徑,不會被干擾,不會被奪走的,我給自己的時間。
途經了上山喝咖啡,旁邊就是逃學步道入口,原來名稱來自於曾經存在的廢棄國小旁,而路口狹隘,想想還是不上去探險了,下次再來。
還好做了這個決定啊,因為繼續走在鄉到上,突然轉進兩旁皆高聳的林相(有人說是柳杉林),走進大山的感覺,瞬間想起在太平山健行的似曾相似,太美了,沒想到我在橫山就能得到這麼美的體驗,涼爽而美麗的大片綠,遠方卻掛著售。
大片待售山林,是不是該由政府收購而成為國民公共財,繼續保有這片美好,一邊想著福利國家應該要重視的價值,一邊讚嘆感受人類的渺小與空無,山林依舊婆娑,幽幽靜靜的等待下一個時代的到來。
美好總有終點,一走出底,便看見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態館,原來就是大山北月,一座廢棄小學改建的咖啡廳與陶藝空間,鄉道蜿蜒,反而走得更久,約一小時多,但仍不虛此行,橫山步道群仍留下許多待訪路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