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只有把書重頭到尾看完,才算是好好閱讀嗎?

只有把書重頭到尾看完,才算是好好閱讀嗎?

爲什麼我們執着完整?

當你開始看一本書的時候,總是會想從第一章看到最後一章?又或者,每年寫行事曆,一定要從1月1號開始寫才覺得有個完整的起點?

追求「完整性」的天性

人類有一種追求「完整性」的天性。我們喜歡事情有頭有尾,享受那種從開始到結束的順序感,這和心理學中的「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有關。完形心理學認為,我們的頭腦傾向於把事物看成一個整體,當我們遇到一件未完成的事情時,心裡會感到不安,因為「不完整」對我們來說就像是一個「不定時的炸彈」。
即使某些部分沒那麼有趣,我們還是覺得必須全部看完。

蔡氏效應

人們對未完成的任務記憶更加深刻(任務導向)。所以當你看了一半的書,或是某一天沒寫日記,「阿雜」(臺語,就是煩躁的意思)的感覺就會在心中盤旋。

可能是隨意翻翻想到的,但是只要能從這本書得到一個觀念、一句有趣的話、一個靈機一動的想法,我都覺得賺到。我的觀點是不一定要「完整看完」,而是「完整瞭解一個觀念」,我就會當作我已經看完這本書。

書本是看越多越好嗎?

回想起國高中的求學時代,當時覺得「讀書」一定要大量地完整地把很多很多的書吞下去,把知識全盤背下來。要學的東西那麼多——地理歷史數學化學物理體育美術音樂國文英文第二外語……尤其是在學習語言的時候,更是強調大量的輸入。我們努力累積單字、讀過很多書,因為只有如此才能擁有讓人羨慕的「語感」。

語言學習的確是一個需要輸入和積累的過程。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大量閱讀就是唯一的捷徑。

小小聲:不然就不會北車一堆補習班了(掩面QQ)。

國文系的讀書量如何?

大學的我,學習模式卻發生了轉變。

一門課一學期2學分,那門課就只看《楚辭》。
一門課一學期2學分,那門課就只看《紅樓夢》。
當然國文系還有很多導讀的課——中國文學史(9學分!)
中國文學史影響我很深,好課(要遇到對的人)。

而且我在除了上課需要看的書,還會看很多「閒書」。這些和課沒有關係,但是有趣。

過去追求廣泛的知識量的我,現在則開始注重「精讀」。我們開始專注於某一個領域,深入探索,追求的是對某個專業的精通。即便我們仍有通才的理想,想要在多個領域有所涉獵,但每個學科都有千年的積累,我們人生短短幾十年,能在一個領域專精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這種學習也不再是簡單地「廣讀」,而是「觸類旁通」,從精讀中將知識延伸至其他領域,透過理解事物的共通性來加深對不同領域的認識。
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更有效率,還能避免知識淺嘗輒止的危險。

一定要看經典嗎?

我們常常被告知一定要閱讀「經典」,因為這些書籍就是那個領域的權威!
像我個人很愛《孫子兵法》,看看原文長怎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

wow,每個字都懂,串起來後看起來很不懂。
但是如果我這樣寫呢?

「如果將領聽我的話,按照計劃行事,必然會勝利。我就會繼續用這位將領。如果將領不聽從我的計策,盲目行事,最終就會失敗,我就會將他炒魷魚。當將領接受了有利於勝利的計策,還需要為他創造一個有利的「勢」(局勢、形勢),來輔助將領的行動。這裡的就是東風,一個【會贏的】環境」

原文就像是「經典」,用字精準,深刻韻味。第二段是我寫的,淺白沒什麼難理解的地方,但是看完第二段再回去看原本,是不是情景清楚多了?

經典書籍的確重要,但它們不見得適合每個人。每個人的興趣、需求和背景不同,閱讀的重點應該是選擇符合自己當下需求的書籍,而不是單純追求所謂的「經典」。

深度閱讀

我喜歡的閱讀模式是先看看別人的書評,看看作者的風格是不是我能接受,再決定要不要買這本書。可以接受文字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但沒辦法接受偏激否定別人的激烈言論。

我可能這一陣子一次過看幾本書,午休打開A,回家後覺得A那本有點無聊了,就打開B的中間繼續看,隔天看C……看起來三心兩意,但是在這種探索中找到「有趣的書本」,我就會專心在那本上,其他的就會放着不管了。

如果對標題有興趣的話(感嘆標題和封面何其重要),在書店的時候,我也會隨手翻翻實體書,思考一下目錄的編排內容,基本上就可以確認書本的內容和風格。用這樣的方式累積廣度。

一本書是不貴,但問題是空間不夠。所以我最近買的比較多是電子書,因爲家裡實在沒空間給我堆積了。
如果看了電子書非常喜歡,我就會買一本來傳教(?)

推薦大家多多利用每日KOBO 特選一本99元的優惠。

只能看書本人?

有些人不喜歡看文字,可以聽書。
有些人比較習慣看摘要,也可以選擇較完整的講書,如下面我寫的講書: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 週週講書系列

《24小時全為己所用》- 週週講書系列

所以現在的世界,「讀書」不僅是一個維度的事情。
如果劃地自限的話,那就太可惜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