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別照單全收你的念頭: 你不能停止負能量,但可以練習不亂想》
作者: 約瑟夫.阮(Joseph Nguyen)
第一章 〈踏上尋找痛苦根源的旅程〉書摘:
3. 我的第一位導師,他教我如何成為一名教練,並向我透露如何才能減輕自身痛苦的答案。我發現答案在於理解我們的思維如何運作,以及人類的經驗是如何創造的。
第二章〈看見所有痛苦的根源〉書摘:
1. 大多數人都活在自己的想法和對世界的感知中。我們賦予事件的意義(或是想法),決定了我們最終對這件事的感受。那個意義或想法,就是我們從此看待生活的濾鏡;因為這樣,我們生活在對現實的感知中,而不是現實本身。
2.現實是發生的事件,沒有意義、想法,也沒有任何解讀。
3.我們的感受並不是來自外在事件,而是出於我們自己對事情的想法。因此,我們感受到的只是我們自己的想法。
4. 我們是活在思想而非現實的世界中;我們對現實的感知,是透過自己的思維從內而外創造出來的。
5. 痛苦的根源,就是我們自己的念頭。
6. 如果我們知道我們感受到的只是自己腦中所想的,那麼,我們就知道可以藉由改變想法來改變感受。
7. 我們只需要一個念頭就能擁有不同的體驗,而且透過無念頭的狀態隨時改變整個生活。
感想:
前幾天參加兩天禪訓班,法師講到六根、六塵、六識這三者之間的相互關聯,並引導我們觀察身心的運作,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這些是我們感知世界的通道;六塵則是色、聲、香、味、觸、法,指外界的感知對象;六識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我們透過六根感知外界的過程,分別對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意識。
當我們的六根接觸到外界的六塵,這個接觸產生了六識,便形成了「身受」與「心受」的反應,身受是身體生理上的感覺,心受則是情感和心理上的反應,例如,當眼睛看到美景,身體會感覺到舒適,心靈也會感到愉悅;相反,看到不喜歡的事物,可能會產生不適或煩躁的感覺。
這些感知和感受,進一步影響我們的行動和反應,當我們沒有清楚地覺察這些過程時,往往會被自動的習慣和情緒帶著走,導致衝動或無意識的反應,例如,聽到批評的話語,我們可能會立即感到憤怒,心中生起抗拒,然後身體也表現出緊張或防衛的姿態,進而做出相應的行動,禪訓班有一句話: 「好的不貪戀,壞的不討厭。」。
禪修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這些感知、感受與行動的連鎖反應,從而培養出更多的覺察與平靜,我們學習不被六根和六塵所牽引,不讓六識主導我們的行為,而是透過正念與禪修,觀察並放下不必要的執著,身心放鬆和情緒穩定達到身心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