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裕隆城在2023年盛大開幕時,就曾經引起讀者的好奇
在實體零售百貨已經擁擠飽和的現在,竟然還有大型商場的空間嗎?
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2025、2026還陸續有許多百貨會開幕
包括2025 南港Lalaport、彰化中友百貨、2026高鐵購物城、鳳山Lalaport
以上還是已經有品牌效應的百貨,不知名的後起之秀更是族繁不及備載
所以百貨是什麼很便宜的東西嗎...... 可以像是種草一樣到處插的嗎?
直到看到商周這一篇報導,完整解答了我心中對於這個趨勢背後的商業力量流動
(一線百貨停滯、社區百貨逆漲!台茂、宏匯、裕隆城怎成零售大黑馬?)
簡單來說,連鎖百貨(新光三越、SOGO等等)的成長率,確實被社區百貨(新店裕隆城之類的)蟬食鯨吞
而背後的原因呢? 社區百貨敢大舉注資、以下剋上的底氣何在?
結合報導,筆者認為主要有幾個原因
另外新光三越的公開資料也能印證這一點:根據公開資料,新光三越的單店業績前三名分別是台中店(全台店王)、西門店(南霸天),與~信義A4
A4這個人流量偏少的單店,卻能在營收排到前三,足見百貨的消費主力已是高奢消費,而非日常消費
因著這些理由,今年連鎖百貨的成長率是0%,而社區百貨則是2-18%之間,差距巨大
當然,百貨龍頭們也不是吃素的,研究部門一定早就預測到並也做出了因應
那麼龍頭怎麼做呢?
基本上,撇除掉RMN、AI導入等等花式打法
回到百貨基本面討論、除了獨家、還是獨家
因為連鎖百貨不可能跟電商競爭中價位商品,也不可能比得上社區百貨的在地連結
所以,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獨家品牌、櫃位,就成了推動消費者願意舟車勞頓的動力
以新光三越為例,從去年的寶可夢中心以及今年的任天堂快閃店就是很重要的代表作
今年媒體溝通的主旋律也是獨家,顯然百貨龍頭看得很清楚,在這場地方圍困中央的戰爭中。
龍頭長期以來累積的優勢以及突破點會在哪裡
長期而言,人性會繼續尋求更近、更方便的消費選擇,也因此隨著社區百貨遍地開花
連鎖龍頭會感受到更大的競爭壓力
但是連鎖龍頭數十年的累積仍然是一道顯著的護城河,不管在供應商端爭取獨家、或者是消費者端塑造更好的體驗,都仍然有機會做出差異
然而,這道護城河能否保障連鎖龍頭維持每年成長、或者是至少市占率不墜,就需要留待時間證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