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山海經】君權時代統治子民下的產物 - 饕餮

raw-image


饕餮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怪物,別名叫狍鴞,古書《山海經·北次二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其名可比喻貪婪之徒,人們一般稱這種人為「老饕」。 《左傳》中記載為縉雲氏之子,而楊慎所撰的《升庵外集》中記載為龍之九子中的老五。而人們所說的饕餮紋是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被認為是描繪饕餮的獸面。這種紋飾出現於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那種玉器上面的饕餮紋則是神明騎著神獸的樣子,有專家認為這是饕餮紋最原始的樣子,但饕餮紋更常見於青銅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頭文化的青銅器上便有。


饕餮紋


古籍記載

  • 《呂氏春秋·先識》:「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 《史記·五帝本紀》:「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凶。」「三凶」者即「渾沌、窮奇、檮杌
  • 《史記·五帝本紀》:「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少皞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
  • 《左傳·文公十八年》:「縉雲氏有不才之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註:「貪財為饕,貪食為餮。」)


圖像

饕餮紋的典型特徵是,有一個正面的獸頭,有對稱的雙角、雙眉、雙耳,以及鼻、口、頷等,有的在兩側有長條狀的軀幹、肢、爪和尾等。

引申

因為饕餮貪圖食慾,所以一般也把愛吃的人稱為「老饕」。 據民間傳說,饕餮是戰爭的象徵,也伴隨著戰爭殺戮。『殷商時期尚未形成禮樂文化,從炎黃時代到殷周,有著大規模的氏族部落戰爭,也伴隨著屠殺、俘獲、掠奪、奴役、壓迫和剝削。殷商青銅器有炫耀暴力和武功的意味,吃人的饕餮恰好可以作為這樣一個符號。』彭林教授如此解讀。


字源

現代學者雖用「饕餮」一詞,但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圖案究竟用什麼詞來稱呼卻不得而知;正如美國古文字學家和中國古代學者莎拉·艾倫(Sarah Allan)所指出的那樣,沒有特別的理由認為 “饕餮” 這個詞在商代就為人所知。饕餮的第一個已知用法出現在《左傳》中,這是一部寫於公元前722年至前468年的中國歷史記述,共有30章。它用來指中國世界四大兇獸之一:纈雲氏族貪吃的兒子,生活在神話中的黃帝時期(約西元前 2698 年至 2598 年)。在《左傳》中用饕餮來暗示「貪吃」。 儘管如此, 「饕餮」一詞與古代週(和商)青銅器上發現的圖案同義。呂不韋《春秋》中有這樣一段話:

周青銅器上的饕餮有頭無身。牠吃人的時候,不是吞掉人,而是傷害人。

然而,艾倫認為這句話的第二部分應該翻譯如下,因為暴食(《左傳》中的意思)與用鼎來祭祀「貪得無厭」的死者靈魂之間的聯繫是很重要的。

它吞噬了一個人,但還來不及吞噬,自己的身體就受損了

中國哲學思想史學者李澤厚認為,《春秋》中對饕餮的描述有更深層的意義,「饕餮的意義不是 ‘’吃人‘’,而是製造一種神秘的東西」

很難解釋這其中的含義,因為許多關於饕餮的神話已經失傳,但牠吃人的跡象完全符合它殘忍、可怕的面容。對於外來氏族和部落來說,它像徵著恐懼和力量;對自己的氏族或部落來說,它是保護的象徵。這種宗教觀念,這種雙重性,以其奇怪、醜陋的特徵而具體化。今天看來如此野蠻的事物在當時卻具有歷史性的、理性的品質。也正是因為如此,那些古老的野蠻神話傳說、野蠻的故事,以及那些粗獷、兇猛、恐怖的古代氏族藝術作品,才具有了非凡的審美感染力。正如荷馬史詩和非洲面具一樣,饕餮也是如此,其醜惡的面貌中濃縮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歷史力量。正是因為這種不可抗拒的歷史力量,饕餮的神秘與恐怖才變得美麗而尊貴。


後來的解釋

明朝時期,一些學者編制了建築和應用藝術中常見的傳統圖案清單,最後被編纂為「龍生九子」。陸榮 (1436-1494)在他的《雜記》中給出了此類生物最早的已知清單(其中這些生物還沒有被稱為“龍的後代”,其中有14個,而不是9個)。​​​​​​​​ 然而,楊慎(1488-1559)後來給出的一份著名的龍九子名單符合該術語的古代和現代用法:

饕餮喜歡吃喝;它曾經出現在表面的凹痕上。

有些學者認為,饕餮圖案是指蚩尤用來警告那些貪圖權力和財富的人。 在《想像之書》(1957)中,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將這些人物解釋為代表貪婪和暴食的狗頭、雙體怪物。


饕餮是獸也是神靈


商周青銅器的獸面紋飾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自然神的崇拜,因而有著神秘而肅穆的氣氛,但這些具有濃厚神秘色彩的紋飾具體代表著什麼意義,至今眾說紛紜。青銅器是殷商先民「尊神」意識的體現,周代則發展為「敬天法祖」,形成宗教、政權、族權三位一體的表徵。 大部分學者認為,商周統治者用青銅器紋飾的「猙獰恐怖」來表達王權的「神秘威嚴」,以表達其對政治權力、地位與財富的占有,讓人望而生畏。奴隸主在這些可怖猙獰的紋飾中寄託了他們全部的威嚴、意志、榮貴、幻想和希望。 藉助神力以支配事物。因此「可以通神」的巫師有著極高的地位,巫師階層也就成為最初的帝王統治階層。祭祀是巫師的特權,也是溝通人、神,使人間秩序神聖化的中心環節。巫師們利用青銅器上的動物們與神靈交流,因此這些怪異動物紋樣也就代表著神秘和權力。 另外無身獸面紋的最原始形式,只是一對圓泡狀乳釘,以表示獸面的雙目,淵源可直溯到二里頭文化,後來逐漸增添鼻角口耳眉,成為器官齊備的獸面。眼目是獸面紋的主體,由於獸面紋一般其實只見有雙目,它原本應當源自史前的眼睛崇拜。 史前彩陶上有成對眼目紋,玉器上有成對眼目紋。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經有了標準的獸面紋,也有了獸面紋的簡化形式即眼目紋。據湯惠生先生研究,薩滿教中的天神同時也是太陽神,太陽神往往被繪製成眼睛狀,因為在諸多古代神話中,太陽被稱為是「天之眼」。如波羅門教的太陽神,又稱「天之眼睛」或「世界的眼睛」。持這一類觀點的學者認為,傳統意義上的饕餮紋並不僅僅是一種獸面紋,饕餮當為天神或太陽神之屬,饕餮紋中對眼睛的強調,正是其作為太陽神 — 光明這個特徵的描述。


後記


根據中國學者最新的研究,古籍述說的饕餮或許指的是一群人,或是做出某種行為的稱呼,而不是指真的有此生物,這種暗喻法在中國古代很常見,而在後世穿鑿附會下,饕餮成為一種兇獸,目的是要提醒人們注意自身的品行,不要成為這種醜陋的怪獸,然而近代世紀裡,商人們將饕餮轉換為一種神獸牟利,並與貔貅等吉祥物齊名。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