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1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走入克里特島的歷史迷宮



緣起

在我上一篇文章:《你喜歡布拉姆斯嗎?》的留言裡,曾和陽台觀察者笑談到自己還有一首關於吵架的曲子;上篇我只寫到當年談戀愛時聽的交響曲。人生際遇中,有些事常會讓我連結到一些特定音樂,比如第一次和先生吵架的(紀念)曲。原打算這個月來寫關於這首曲子背後的故事。但是十月中我來到克里特島與朋友聚會相見歡,在藍天碧海豔陽的情致下靈感盡失,竟寫不下去關於吵架的這部陰鬱作品。明知這種任性的寫作態度實在不可取,但也意識到勉強寫作的效果不佳。不如來聊聊此時此刻仍在我心腦裡醞釀著的克里特島之戀吧!


克里特島之心永駐岩洞



雷斯蒙市(Rethymno)的喜相逢

希臘是我的德國好友,安*,最鍾愛的地方,她每年總會去幾次度長假和參加希臘語文營。這次的克里特島之旅就是她的提議及邀約,她希望在此和最親近的朋友過生日。(*以下畫線字皆是外語翻譯名字)

我們一行人共六個 (其中五人曾經是住在同一區的媽媽朋友, 另一位是和學希臘文的同學)。 大家今年初就開始調日期,好不容易才找到能共同休假的一個星期同來克里特島相聚。選擇不但了解這裡的風情文化還精通希臘語。為了度過美好的生日派對, 她已於今年四月來過此地試吃試玩試住過。經她細心挑選後,為我們選訂旅館,安排交通和觀光路線及選擇餐廳等等。她原本就是個希臘旅遊達人,這次慶生之旅全由她決定我很放心。旅行大小事既已完全敲定,只要輕鬆跟著玩樂就是;所以我事先完全沒做功課,也沒真搞清楚去哪個城, 哪家旅館。只約略看氣象,依狀況準備衣物。不費心的跟班旅行, 我喜歡。


十月中,克里特島的天氣已開始轉涼,人潮漸退;海天仍藍的耀眼,有風也有太陽。五個白皮膚人特別興奮,看到水就想玩,看到太陽就曬。其中三人已在希臘玩了幾個星期,驕傲的秀她們淡古銅色的皮膚,愈深色愈得意。天不熱, 曬起來更舒服。

我原本就不是海灘族,這裡水溫不夠暖而且風大浪高,乾脆躺在長椅看書聽音樂賞海。基本上十月到海邊度假得靠運氣。碰巧這星期風大,氣溫最高時也不超過二十度,幾乎沒人下海,下去了也待不了幾分鐘,幸好有室內游泳池可用。我另有位朋友同期間去薩丁尼亞(Sardegna) 度假,據說那裡下了一星期的雨!

我們大多時間雖只能在沙灘散步健走和做日光浴,但大家已快樂無比,難得能這麼朝夕相處,吃喝玩樂暢聊天。我們去的每家小餐廳(taverna)幾乎都吃到精緻美食,真是不同凡響。不但物美價廉且服務親切。


海灘度假是大多數歐洲人到希臘的主要目的: 吃飽喝足曬太陽睡午覺玩水。這裡的陽光和沙灘保證讓白皮膚人曬到黑。我這行朋友也樂此不疲!

我們的行程大致如下: 相聚日(六人前後來到旅觀聚集)—隔天先休息敘舊享受海和spa(洗塵)—接下來三天開車出遊,看風景,玩各區沙灘,遊觀光景點,逛無名村落和觀展("Picasso in Crete: The Joy of Life" Museum of Ancient Eleutherna.)—之後三天,除早晚一同聚集享用佳餚美酒外,則留在旅館與古城附近自由活動;其實大家只想懶在旅館的沙灘和泳池邊。我則決定花一天時間跑去Héraklion泡在Knosos Palace(米諾斯文明遺蹟)及參觀其考古博物館裡的古蹟原品收藏)—最後一天各自先後道別搭機返回自己的窩,結束這次歡樂的慶生旅遊。

這次來克里特島旅行,雖然精力全花在聊天笑鬧上,但我這個曾讀過古典希臘考古學的人,隱隱之間一直被一種莫名的氣場吸引著,和好久以前去聖托里尼(Santorini)時有類似的感覺。雖然我是那種學過就忘也常會全數奉還老師的學生, 但遺留在記憶裡的點點滴滴零散的片段, 在此時正漸漸在腦海裡拚奏起來。眼前風化岩洞的山壁,高聳險峻的峽谷, 蔚藍海岸和無限延伸的橄欖樹林及野花野草和靜靜躺在各地的斷垣殘壁如遠古遺留下來的無字天書, 似在喚醒今人的記憶與遐想。

出門在外, 一時無法網尋此地的歷史地理,但實地觀察和感覺對我而言比空談更具體。想認真求證,等回家再說。哈,也就是現在…

玩很累, 回家也很累。回到了灰陰濃霧重重的日內瓦後,馬上投入日常的人生戰場: 在忙著打掃刷洗做飯和工作之時,整個人的心思仍留在那片橄欖樹和白浪滔滔的海洋,那個諸神盤桓的島嶼上。把以前的書拿出來翻翻查閱,回味一下過去讀來很抽象的考古學書。

幸好網路及AI能快速滿足我們的好奇和求知慾; 在此我就不重複亂剪貼線上資訊, 以免混淆視聽,使大家愈讀愈糊塗。我只想點出一些個人在古蹟地的導覽聽到或隨後讀到一些不負責任的觀察和隨想。





我覺得一個地方的氣息是一個地方的靈魂, 也是一個地方能吸引我的原因。克里特島因為有藍天豔陽溫海的品質保證,能吃得好又曬得爽,極受涼帶毆洲人的歡迎。但這絕非是我度假的首選, 因為這個暑假遊樂島有多到嚇人的觀光客和熱到冒煙的沙灘, 而我的皮又不耐曬,也因此過去一直提不起勁來此一遊。

在人潮漸退的十月中來此,不少海灘和餐旅館已開始歇業,壯觀的地質和歷史風貌開始有綻放其魅力的空間期。這段時間其實最適合參觀和旅遊健行。小村落的咖啡店/棚開始有當地人閒坐喝希臘咖啡放聲聊天,紫色紅色的九重葛開的肥肥豔豔的攀藤在古牆上,棚架上,配上白牆藍天, 美極了。大顆的紅石榴和黃橘子在疏於剪理的庭院裡盛開。唉,天氣好就是如此,無須照料就長的這麼健美!

行車繞在蜿蜒美麗新鋪的路道上,常說,真要感謝歐盟的贊助鋪平這些鄉間小路和加上英文路標。 說的也是! 不過這些觀光道路雖好開些, 但不表示希臘人已改變其駕車風格。記得我們三個來自瑞士的朋友一起從機場搭計程車到旅館的途中,每人都暗自閉眼祈禱能安全抵達目的地!




走進消失的國度,歷史的迷宮

克里特(Crete)是希臘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島嶼。這裡是古希臘文明的搖籃和也是歐洲最古老的文明「米諾安文明」所在地。島嶼地處歐亞非三大陸之間,融合來自其他文化的遺產和精髓。它原本不隸屬於希臘。

這麼古老又先進的文明歷經幾千年的沉默後,幸得一位英國考古學家Arthur Evans 青睞,這位來自有考古學家庭背景及教育的蘇格蘭人,不但有豐富的學識經驗而且對深懂整個區帶的歷史背景並參與其地緣政治活動。當1900年鄂圖曼帝國退出希臘後, 他立即自資買下這塊地,著手挖掘收尋古物。再花幾十年工夫研讀物品,記錄解碼。從無到有,從支離片段到拼出一個具體的城市藍圖。他去世後即把這塊古蹟捐回希臘政府。這也是我們會看到他的銅像在古蹟進口處的原因。


神話,顧名思義,就是人們揣測,道聽塗說,因時因地編撰出來的傳說,信不信由你。但對古代文獻文學記載有深入研究的人很眼尖,看見古地遺址時,就會從一些蛛絲馬跡中, 抓出脈絡,然後推敲假設,著手按著自己設下的推論的方向去尋找證據。Arthur Evans挖掘克里特島古物出土,如同跟著Fil d’Ariane 將挖出的古物拉出一條紋理線索,走出迷宮。然後看到了消失的王國宮殿: Knossos Palace的造型,接著米諾安文明的拼圖浮現出來。證明了「凡走過必留痕跡」考古研究的精神。

 Evans投入大量資金和他個人豐厚的知識,鍥而不捨鉅細靡遺地記載所有出土文物,並聚集專家協助,讓這個消失的古老文明重見天日,推翻了人們對古希臘文明原有的認知。這麼的驚人發現,距今才不過一百多年! 而我正踏在這塊五千多年前的古地,遙想前人當年的輝煌。

雖然歷史重建的結果並不見得完整或確切, 也引發不少爭議。但考慮到當時的國際政治局勢動盪不安以及考古學初期的研究方法和有限的資源: 土法煉鋼。 成就全靠學者本身的真功夫, 何其容易! 能夠從無到有,推敲出一個出人意料的古文明體系,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成就! 沒有Evans,可能就沒有這個文明的重建。別忘了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銷毀或天災都可能再度把這個文明消失掉;如同當年米諾安宮殿突然人間蒸發掉一樣!






Knossos宮殿的再現證明了前人未必比後人落伍! 比如:

----銅器時代的米諾安文明(大約始於3100年BC-1100年BC)比古希臘文明更早更先進。它才是歐洲最早的文明;

---其宮殿樓層之高之廣及其驚人的房間的數量(1300個)與佔地面積(22.000 m2)。如此規模是當時絕無僅有,無人能匹敵的建築奇蹟;

---通往宮殿的高架橋是米諾安文明最巨型的工程,不但是史上第一座,其複雜又精巧的設計及建築技術也當代之最;

---王室有歐洲最古老的御座;

---女皇室內裝置:陶製浴缸和抽水設備的馬桶,當時人已知享受沐浴,已會用橄欖油製的肥皂盥洗並以油護髮護膚。他們已有完善的排水和輸水系統;反看,歐洲人不但沒有洗澡的習慣,而且還得等到十九世紀後期才真正享用如此家用設備);

---從裝飾看來當時社會應是女性當家。壁畫或物件中呈現的男女形象,大有落差, 女性白嫩皮膚, 穿著打扮精緻; 而男性棕色皮膚且常只粗略畫過;

---1600年BC已有用珍貴材質製成棋盤遊戲,可見當時人的娛樂享受;

---雙斧廳是宮殿中最大的房間,因室內到各處都有雙面斧圖騰而得名。雙面斧是米諾斯文明的象徵也是伴隨女神出現的特別標誌。這不是種武器而是宗教的象徵和儀式用的器具。La double hache雙面斧 = 古希臘文labrys;而 lieu(地方)du labrys(雙面斧廳)=Labyrinthos。正是與迷宮相似的字,所以引發人聯想到神話故事中的迷宮; 

---然而神話中的迷宮是否在此呢? 是也不是。 是,因為在這個巨大的宮殿裡,有1300個房間,上下左右交錯連結,階梯迴廊牆外有牆,看起來頗像個迷宮。但有誰能證實這就是傳說中的迷宮? 我們只能推想這麼多與公牛有關的傳說和圖案,或許此地真曾有過神話中的那個橋段;

---中庭廣場是最著名的馴牛運動比賽場(抓住牛角,躍上牛背,再翻轉下來),這是一種非常危險高難度的運動;類似後人的鬥牛和牛仔馴騎野公牛的比賽。中庭廣場的運動競技節目就是後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前身;

--- Kamares ware (2000BC)是當時的外銷陶器,其圖案非常生動活潑很有創意。薄如蛋殼的製作技術至今無人能複製。各種器皿的用途分明,各種形狀設計和美麗的圖案和造型,都超越我的想像。其中有一個青草茶壺特別讓我心儀;

---巨型的陶製罐有兩米高,如同今日的貨櫃,是用來裝貨由船運輸到外地;而遠在2000年BC這裡就有一條歐洲最古老以石板鋪設的運輸道路直通港口便利運送進出口貨物往來運送,而且路邊已設有排水溝;

---北面入口有最引人矚目的公牛壁雕畫,生動的姿態鮮活的顏色,像是此城的地標;城垣上有綿延的巨大牛角形雕塑圍繞;公牛的標記到處可見: 壁畫,印章,銅器和象牙上的雕刻,牛角泥雕等等,;

---支撐建築物的圓條柱,上較粗下較細,都是木製,採用當地柏樹,他們已知道木柱的防震效果比石柱強。但柱腳採用石製以防水浸蝕;

---露天劇場上的石板地(3500年BC)是當時著名的代達羅斯精心設計獻給Ariadne公主的舞蹈用地。(他為米諾斯王之妻帕西淮皇后製作木牛以便她與白公牛親近。這段因海神報復所設下的孽緣,產下了驚世駭俗的牛頭人身怪物Minotaure。為掩人耳目代達羅斯又得為國王設計囚禁怪獸的地下迷宮。接下來的故事,我想大家多少都知道。

英雄忒修斯為了制止米諾斯王繼續拿雅典少男少女來做人肉祭獻給牛獸,進入迷宮殺死怪獸,再藉由Ariadne公主送他的一團絲線 « Fil d’Ariane »成功的尋回出路。公主跟隨英雄離島,卻又被遺棄在Naxos島,最後公主嫁給酒神,而酒神將她的皇冠拋向天際成為北冕座…;

另一頭的代達羅斯設計了飛行翼企圖與兒子伊卡洛斯飛離此島。伊卡洛斯因太過狂妄沒遵守父親的飛行規則,飛過高而太接近太陽,蠟翼融化,墜入海裡而溺死。不管是真是假,是神話或訛傳,這些代代相傳的傳說,百聽不厭。



克里特島是眾神之王宙斯的出生地。一日,宙斯化為一隻白色公牛誘走在海邊沙灘上玩耍的腓尼基公主歐羅巴來到克里特島,而米諾斯(Minos)是他們愛情的結晶,也是米諾安文明的第一個國王。歐羅巴(Europa)這名字成為歐陸名。宙斯的雙胞胎神孩阿波羅阿提米絲也誕生於此島。有如此亮眼的系譜,讓人敬畏三分。

地靈人傑,精美龐大的 Knossos Palace宮殿始建於1900年BC左右,後因天然災害摧毀,復於1700年BC原地重建。1380年BC又一夕成灰。地震海嘯與外患是主要原因。有人說因為太過美好而招神人嫉,所以天災不斷,國力不斷被削弱,而結束此文明的最後一槌卻是外敵的入侵,他們被好戰的邁錫尼人所擊潰。怎能想像這個愛好和平享樂又生意興隆的海權王國,擁有先進的的科技,建有入城高架橋卻沒築防衛城牆高塔和利器! 宮殿被燒毀後,餘生者四散山區,漸漸消失。這個島從此不再站在世界的頂端,許久許久都逃不出外侵者的佔領與解體。


這個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見天日,證實了許多古代文學所敘述的故事的真正存在性。如荷馬的《奧德賽》和《伊利亞德》,柏拉圖描述的神話島國--亞特蘭蒂斯島或奧維德的《變形記》等,讓人見到許多神話活現的舞台。

除了古蹟和海灘的觀光事業外,米諾安文明時期就已開始種植的葡萄釀酒和橄欖製油傳統農業至今仍是本島主要的資源收入。看到滿山滿谷的古老橄欖樹和生生不息的野花野草,高岩峭壁, 碧海藍天,這裡雖然經歷過不少的天災人禍,但感覺除了人類外,一切仍如常,屹立不搖的繼續存在。

在此,天天吃克里特島的當地食材,真覺得吃得很健康,不管是燒羊排,牛肝,豬排,鮮魚海產,蔬果,沙拉或乳酪一上桌就被我們清光。吃下很多橄欖油也喝不少酒和飯後的消化烈酒Raki! 這些原生食材,只需簡單烹調,配上各種不少香料就非常可口,風味十足,都是吃完讓人開心的餐點。不愧有遠近馳名的克里特島健康長壽飲食的美名。




十月二十八日是希臘的"Oxi" day,oxi ="no",說「不」日,意指「向侵略者說不」,是希臘人民紀念1940年的這天他們拒絕接受墨索里尼想進駐希臘的最後通牒,這是人民引以為傲的舉動, 民族自尊的展現。值得紀念慶祝,是他們的第二個國慶日。所以,我也在此向希臘人致敬,乾杯!


https://fr.wikipedia.org/wiki/Jour_du_Non#/media/Fichier:Blason_et_drapeau_grec_comm%C3%A9moration_jour_du_non.JPG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