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GPT 的 T

GPT的核心基礎是Transformer架構,它依賴於「自注意力機制」和「多層神經網絡」的組合。以下是深入的機制講解,包括自注意力、位置編碼、層級結構、訓練過程和生成過程的細節。


1. 自注意力機制(Self-Attention Mechanism)


自注意力機制是GPT生成高質量語言的關鍵。這一機制使得模型能夠在處理每個單詞時,不僅考慮當前單詞,還會參考句子中其他單詞的影響。


基本原理:在處理一個句子時,模型為每個單詞分配一個「注意力權重」,表示這個單詞在句子中的相對重要性。自注意力機制能夠自適應地決定句子中每個單詞之間的關聯,特別是在長距離依賴情況下(如「我昨天和朋友去吃飯,食物非常好吃。」中的「食物」與「好吃」)。


具體步驟:


1. Query、Key、Value的計算:每個單詞向量會通過線性變換生成三個向量,稱為Query、Key和Value向量。



2. 注意力權重的計算:每個Query和句子中所有Key向量計算相似度(通常使用內積),得到一組注意力權重,表示每個單詞對當前單詞的影響力。



3. 加權求和:根據注意力權重對每個單詞的Value向量進行加權求和,得到當前單詞的最終表示。





這種機制讓GPT模型可以靈活地處理不同長度的句子,並保持對關鍵詞的高度敏感性。


2. 多頭自注意力機制(Multi-Head Self-Attention)


在單一自注意力機制上,Transformer採用多頭自注意力來增加模型表達能力。


多頭的作用:每個頭獨立地進行一次自注意力計算,但使用不同的權重矩陣,因此每個頭會捕捉不同的語義關係,這樣可以同時捕捉長距離和短距離依賴。


合併結果:每個頭的輸出被拼接在一起,然後通過一層線性變換,融合不同頭的信息,形成每個單詞的最終表示。



3. 位置編碼(Positional Encoding)


由於Transformer模型不包含卷積或遞歸結構,因此無法直接感知序列順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GPT使用位置編碼,將位置信息添加到每個單詞的表示中。


正弦和餘弦位置編碼:GPT通常採用正弦和餘弦函數來生成位置編碼。每個單詞的位置編碼根據其在句子中的位置而不同,這樣模型可以根據這些位置編碼來識別單詞的順序。


學習到的位置編碼:在一些改進的版本中,位置編碼被設計為可訓練的向量,模型會在訓練過程中自動學習序列位置。



4. 殘差連接和層歸一化(Residual Connections and Layer Normalization)


Transformer的每一層(包括多頭自注意力層和前饋神經網絡層)之後都會有一個殘差連接和層歸一化操作。


殘差連接:將輸入直接加到輸出上,避免深層網絡的梯度消失問題,提升訓練穩定性。


層歸一化:對輸出進行標準化,使得每層的輸出均值為0,方差為1,幫助模型更好地收斂。



5. 前饋神經網絡層(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Layer)


在每個自注意力層之後,Transformer會應用一個獨立的前饋神經網絡。這一層通常由兩個線性層組成,中間包含一個非線性激活函數(如ReLU)。


作用:前饋層可以進一步提取自注意力層輸出的特徵,並將它們轉換為更高層次的表示。


運行方式:前饋層在每個位置上單獨運行,與序列中的其他單詞無關。



6. 訓練過程


GPT的訓練過程基於「無監督學習」,即在大量文本數據上進行自回歸訓練,模型通過學習預測下一個單詞來學習語言的模式。


目標函數:GPT的損失函數通常是交叉熵損失,旨在最大化正確單詞出現在指定位置的概率。


梯度下降:在訓練過程中,模型使用反向傳播和梯度下降來更新權重,使預測誤差逐步減小。



7. 生成過程


當GPT生成文本時,它會逐步生成每個單詞,直到達到預設長度或生成結束標記。


自回歸生成:GPT的生成過程是自回歸的,即每次生成一個單詞,然後將生成的單詞作為輸入,進一步生成下一個單詞。


溫度和Top-k/Top-p抽樣:為了控制生成質量,GPT可以使用「溫度」參數來調整隨機性,或採用Top-k和Top-p抽樣方法,限制模型的候選詞彙,使得生成結果既符合上下文,又具有一定的創造性。


終止條件:GPT會根據預設條件(例如生成固定字數或生成結束標記)來停止生成。



總結


GPT透過多頭自注意力、自回歸生成、位置編碼、殘差連接等技術,極大地提升了模型的語言理解和生成能力。這些技術相輔相成,使得GPT能夠生成語法正確、內容一致的長文本。正是這種技術上的創新,使GPT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