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1|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寫給自己與朋友的一封投資信

人為什麼要投資呢?我最近常常在思考這件事。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財富,避免自己的財富被通貨膨脹侵蝕,其實投資是一個被迫加入的戰場,是離開學校後慢慢的必須了解的技能之一。簡單來說,不投資就等死。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將一些觀念釐清,幫助還沒學習投資的朋友們建立正確的觀念,也可以在自己未來迷茫的時候回顧自己建立投資計畫時的核心理念。

投資的方式

投資的方式那麼多種,有股息、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等。但我認為現代人的時間有限,世界上有很多很美好的事物等著我們去體驗,投資不應該佔用我們太多時間,除非你就是喜歡研究投資。因此我只推薦我的朋友使用指數化投資的方式,老實講指數化的投資很簡單很無聊,而且財富增長的過程無比緩慢,當你看到網路上有人用各種資訊分析股價因此賺了好幾倍的報酬,你可能會懷疑自己,進而違背自己的投資計畫,但我認為這都是指數仔必經之路,體驗過你才知道優點與缺點。

為什麼你不該自己選股?

超過90%的主動管理基金,有專業的投資團隊,用大把的時間進行選股、買賣操作,但都無法勝過指數投資的績效,我們可以好好思考自己有沒有那個時間,願不願意承擔自己選股帶來的虧損。

根據S&P Global的研究,超過88%的專業投資者在長期內無法超越低成本的指數基金。這表明,透過購買如S&P 500這樣的廣泛市場指數基金,投資者能夠在較長的時間範圍內擊敗大多數主動管理的基金。連專業的投資人花上大把的時間進行主動選股,長期下來都無法擊敗指數基金,也久是說我們什麼都不做長期持有就可以贏過那些專業投資人。

根據Morningstar的研究,在較短期內(如一年),主動管理基金可能會在某些市場條件下表現優於指數基金,但從長期來看(10年或更長),大多數主動管理基金無法持續超越其被動對手。儘管短期內市場波動可能使主動管理策略看似有效,但從長期角度來看,被動指數化策略更具穩定性和成功率。


指數化投資的優點

  • 成本較低
  • 分散風險
  • 節省時間
  • 操作簡單

首先關於低成本我想分成兩個點來討論
1.時間成本
對某些人來說盯盤和研究股票真的很麻煩,也沒有那個時間,在本金不大時,花太多時間在投資上反而侵蝕掉你本業收入,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你每花1個小時在研究投資上,你就失去了精進自己本業或是興趣的一個小時,請注意自己的機會成本,如果要用指數投資的方式,切記避免自己花太多時間在投資這件事,只要把握幾個原則,就能做好指數投資了。

2.投資的成本

成本低廉的指數型基金很重要,我個人真的很喜歡先鋒集團的ETF,先鋒集團的創辦人個人最推崇的就是低成本的指數基金,他在個人的著作約翰伯格投資常識中有提到,你的基金管理人拿得越多,你就賺得越少,管理費每提高一點,長期來看相當於你的投資組合成受了好幾次大跌。許多人總是忽略了成本對你的報酬的影響程度,所以請一定要留意你的商品管理費用(管理費與週轉比率),先鋒集團發行 的VOO費用為0.03%,同時台灣006208為0.24%。

這邊上個懶人包

  • 想投資美國前500大企業選VOO
  • 除了500大想囊括更多小型股票選VTI
  • 想投資美國以外的大企業選VXUS
  • 想一次搞定美國與非美國那下全世界選VT
  • 也能自行搭配VTI+VXUS決定美國與非美國的比例


為什麼指數化投資能讓你致富?

只要你瞭解指數投資基本規則,就能夠避免人為判斷錯誤所造成的損失。透過低成本的特性,投資人能夠保留更多的投資報酬,讓複利效應發揮最大效益。市場與經濟長期以來都呈現上升趨勢,反映人類社會、科技與經濟的持續進步。指數化投資正是搭上這趟經濟成長的列車,當你投資指數基金時,實際上是在投資人類的創新與生產力,參與經濟的成長。

更重要的是,指數化投資能夠幫助投資人避開許多常見的投資陷阱。它不需要預測市場、選股或市場擇時,這些都是極其困難且常導致失敗的投資行為。指數投資提供了一個簡單、可執行且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投資方法。透過持續的定期投資和長期持有,指數化投資能讓投資人充分享受複利效應帶來的優勢。低成本的特性確保了大部分的投資報酬都能留在投資人口袋裡,而不是被高額費用侵蝕。

指數化投資的成功不需要特殊的投資天賦或專業知識,它只需要紀律和耐心。只要堅持執行簡單的投資原則,任何人都能透過指數化投資逐步建立財富,這正是它能讓普通人致富的關鍵所在。


指數化投資最重要的幾件事

  1. 分散風險
  2. 資產配置
  3. 再平衡
  4. 長期投資

分散風險

投資股票的風險分為兩種

  1. 個別公司經營風險
  2. 系統性風險

其中第二種風險是無法消除的,而第一種個別經營風險則可以透過分散投資來消除,

最少需要多少支股票來分散非系統性風險?讓這篇研究告訴你

大概40到50支股票就能分散掉個別經營風險了,再增加股票數量的邊際效益遞減,隨著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數量增加,分散風險的邊際效益會逐漸減少。例如,從10支增加到20支股票時,風險顯著下降,但從30支增加到40支或更多時,額外的風險減少效果變得較小。因此,超過一定數量後,再增加股票可能不會顯著降低風險,但會增加管理成本和交易費用。所以0050跟006208的持股儘管有一半以上是台積電,但是持股數量仍然可以分散風險。

全球市場與行業分散的重要性

單純依靠持有大量股票並不能完全分散所有風險,因為市場風險(系統性風險)無法通過多元化消除。因此,除了數量之外,投資者還應該確保他們的投資組合涵蓋不同地區和行業,以進一步降低特定市場或行業波動對整體組合的影響。盡量搭配非美國際市場與再平衡來分散掉單一地區經濟長期積弱不振的風險。


資產配置

透過將資金分散投資在不同類型的資產(如股票、債券、不動產等),我們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這是因為不同資產類別對市場變化的反應不同,資產之間有所謂的相關性,當某一類資產表現不佳時,其他資產可能會表現較好,藉此平衡整體報酬。

想像你在玩蹺蹺板,當一邊往上,另一邊就會往下,這就是負相關。反之,如果兩個東西一起上下,就是正相關。

所以當我們在做資產配置時,會特別注意選擇相關性低的資產組合。透過選擇相關性低的資產,當某個資產表現不好時,其他資產可能會表現較好,這樣整體的投資組合就能較為平穩,要注意的是相關性是無法預測的,過去的相關性不代表未來資產之間有一樣的相關性,但是基本的資產配置就是股票搭配債券

具有負相關資產配置的具體成效是

  1. 降低波動度:年化波動度下降,最大跌幅下降
  2. 夏普比率提升:夏普比率提升,風險調整後報酬提高
  3. 再平衡效益:獲得再平衡溢價,市場大幅波動提高
  4. 恢復期縮短:從谷底回復到原本水位時間縮短

常用的算法是你的年齡就是你的債券部位的比例,債券可以搭配BND或是BNDW。如果你30歲,你的股票部位就是70%,債券部位則是30%。


再平衡

再平衡是一種定期調整投資組合中各資產比例的策略,目的是將組合恢復到最初設定的配置如果一開始設定股票佔70%、債券佔30%,但由於市場波動,股票漲幅較高導致比例變成80%股票、20%債券,這時再平衡會賣出部分股票並買入債券,以恢復原始的70:30比例。

再平衡的好處:

  • 控制風險:隨著某些資產(如股票)上漲,投資組合的風險也會增加。再平衡可以通過減少高風險資產的比重來控制整體風險。
  • 提高報酬

說到再平衡就要討論效率前緣,效率前緣描述了在給定風險水平下能夠獲得的最高預期報酬率,或者在給定報酬率下能夠實現的最低風險。效率前緣上的每個點代表一個最有效率的投資組合,即在同樣風險下提供最高報酬,或在同樣報酬下承擔最低風險。


當市場波動導致投資組合偏離最初設定時,再平衡可以將其調整回效率前緣上的最佳點。不幸的是,我們無法知道未來的效率前緣長什麼樣子,不過通常來講再平衡是一個很好的策略,避免投資者作出極端的錯誤決定。

通過定期調整資產比例,再平衡可以防止單一類別資產(如股票)過度膨脹,從而降低整體波動性。此外,再平衡還能幫助投資者避免情緒化決策,例如在市場大跌時恐慌性拋售。


定期的再平衡能夠避免因為市場波動而承擔過大風險。承受很大的虧損時,你有可能會管不住你的手變賣股票,也就是說波動越大,你成功執行投資計畫的機率就越低。再平衡就是為此而生,大概每半年或一年再平衡一次就好了,頻繁的再平衡不會有更好的效果。

長期持有

長期持有是讓財富持續累積的最佳方式,就像種樹一樣,需要時間才能看到成果。市場短期內常常充滿波動和不確定性,但從長期來看,優質資產的價值往往會隨著時間增長而上升。長期投資能讓我們充分利用複利效應,同時也能降低短期市場波動帶來的影響。指數化投資不需要預測、市場擇時、選股,只要長期持有就好。

關於市場擇時(Timing The Market),這篇文章告訴你永遠不要離開市場,錯過市場表現最好的10天,年化報酬率下降4.2%,長期複利下來你的資產成長會少很多,請見下圖。


進場方式,為什麼大部分時間你都應該ALL IN

All-in 指數化投資(一次性投入)比起 DCA(定期定額投資)的主要優勢在於其能夠更快地進入市場,並且在長期內通常會帶來更高的回報。以下是為什麼你應該選擇 All-in 指數化投資 而非 DCA 的幾個關鍵原因:

1. 歷史數據支持 All-in 投資

單筆投入通常能夠帶來比分批投入更高的回報。在 2/3的機率,單筆投入的表現優於定期定額投資。這是因為市場長期趨勢往往是上升的,因此越早將資金全部投入市場,你可以更早進入市場並享受複利效應。

2.複利效應的重要性

當你一次性將所有資金投入市場時,你可以立即開始利用複利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複利效應會顯著增加你的總回報。例如,如果年化報酬率為 7%,三年的總回報率將達到 22.5%,而十年的總回報率則接近 100%。相比之下,分批投入會延遲你享受複利效應的時間,從而降低潛在收益。

3. DCA 的防禦性不足

許多人選擇 DCA 是因為害怕在市場高點買入後立即遭遇下跌。即使分批投入確實能在某些情況下降低短期風險,但它也會削弱你在市場上漲時獲得的回報。而且當你已經持有大量資產時,DCA 無法有效平均價格。

4.市場不可預測

即便是股神巴菲特也曾表示,試圖預測股市走勢是徒勞的。因此,擔心買入高點並選擇 DCA 並不是一個有效的策略。相反,如果你相信市場長期會上升,那麼一次性將資金投入指數基金是更好的選擇。即使短期內出現波動,只要你持有的是一個長期看好的標的(如指數基金),最終仍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關於長期投資的思考方式

我過去以來,一直試圖想要增加我的報酬率,看到先鋒、高盛給出的報告,美股未來十年報酬率將下降,我也迷茫過。但是關於長期投資,我想說當你試圖增加報酬率時,其實你是在降低自己成功長期持有資產的可能性,當你想要更多你就得承擔更大的風險,將來股市表現不好的時候,你的資產波動的越大,你管不住手賣出的機率也就越大。

長期投資可以看作一個在「持有」和「賣出(失敗)」兩個狀態間轉換的過程。


  1. 「持有」狀態:
    • 不管市場上漲或下跌,投資人都繼續持有資產
    • 這是長期投資的理想狀態
  2. 「賣出(失敗)」狀態:
    • 當資產價格大幅波動(特別是下跌)時,投資人可能因為恐慌而賣出
    • 一旦賣出,就永遠失去了長期投資的優勢

資產波動越劇烈,投資人就越容易從「持有」轉向「賣出(失敗)」的狀態。這就是為什麼投資首要考慮的應該是風險承受能力,而不是可能的報酬:

  • 選擇超出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在市場劇烈波動時更容易恐慌賣出
  • 選擇符合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比較能夠在市場波動時保持冷靜,繼續持有

這就是我看待長期投資的想法,希望股市表現不好的時候,能夠看看這篇文章,想起我投資的初衷。選擇一條你能走完的路,而不是一條看起來風景最好但可能半途而廢的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